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长城宝马“联姻”5年,终于有了下文,欢迎阅读。
作者 | 杨 俏
编辑 | 田晏林
运营 | 刘 珊
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收到好消息的车企还真多。
继小米汽车拿到 " 准生证 "、蔚来汽车拿到造车资质之后,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联姻五年孕育的 " 大宝贝 " ——光束汽车,也等来了独立生产资质。
近日,在工信部公示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 378 批)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中,除了蔚来汽车外," 光束汽车有限公司 " 也被备注为 "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
这意味着光束汽车和蔚来一样,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在一定的公示期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关的生产资质。
天眼查 App 显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注册资本 17 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赵国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均持股 50%。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内燃机汽车的研发、生产、出口,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据了解,长城汽车派出了 CSCO(首席供应链官)赵国庆担任光束汽车董事长,宝马集团派出了其全球高级副总裁傅耀博士 ( Dr. Rainer Feurer ) 担任副董事长。
该合资公司自 2019 年成立,五年来市场上很少听到它的动静。以至于它和蔚来汽车同一批次拿到生产资质,但因为在业内沉默了太久,差点被忽略。
消息出来后,有行业人士略感意外:" 长城汽车和宝马的合资公司,竟然还有下文?"
在外界看来,和五年前相比,长城汽车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稳步向上,11 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 3.1 万辆,同比增长了 142.93%。另一方面,宝马对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已经从 50% 提升至 75%,亦将沈阳工厂当作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对待。
既然双方这些年都在新能源市场有突破,现在姗姗迟来的光束汽车对他们来说,还是那个被期待照亮合资市场的存在吗?
漫长的五年
2019 年 11 月,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当地领导也亲自到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等多位长城高管以及宝马集团多位董事出席了活动。那一天,对双方的意义非凡。
该项目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也是长城汽车的首个合资项目。据悉,双方将共同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除生产宝马 MINI 电动汽车外,还将生产长城自有品牌电动汽车。
光束汽车项目成立之初,总投资 51 亿元,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后年产能为 16 万台。按照规划,双方采取的是 " 合资不合营 " 的合作模式,即光束汽车生产的产品将按品牌分别进入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各自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光束汽车不再建设单独的销售渠道,而是专注在研发和生产层面。
具体来看,宝马 MINI 品牌新能源车型在宝马集团销售渠道内销售,光束汽车的自有品牌车型将在长城汽车原有渠道销售。按照双方原有的计划,2020 年光束汽车工厂开工,2022 年建设完成。
▲(图源 / 光束汽车官网)
一晃数年过去,光束汽车规划的进度看起来并不太顺利。成立多年,该合资公司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其实光束汽车在启动前,其生产基地的项目刚刚获得江苏省发改委的批复,但彼时,批复仅限于燃油乘用车的出口制造和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制。也就是说,电动车的生产资质还没批下来。业内猜测,或许正是因此,光束汽车的进展才如此缓慢。
此外,在双方合作期间,有外媒曾报道,双方合作的项目出现了变故,谈判陷入僵局。虽然宝马、长城双方都对此否认,宝马还回应称," 该项目团队能很好地协同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团队将继续推进。"
但打开光束汽车官网,尽是 " 变革 "" 未来 " 等字样,并未展示一款车型。最近的一条公司新闻停留在了 2020 年 11 月,也就是工厂即将建设开工的时候。
究竟这五年时间里,双方的合作为什么一直都未有实质性进展?对此,宝马 MINI 方面回复「市界」称:" 光束项目积极推进中,一切信息以主管部门公告为准。"
入局晚了吗?
其实在今年 9 月份,宝马方面曾宣布,下一代 MINI 纯电动计划在 2024 年正式推出,光束汽车将成为其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按照规划,两款下一代纯电动 MINI 车型,包括一款全新的三门 MINI Cooper 和一款全新的 MINI 紧凑型跨界车 MINI Aceman,计划在光束汽车工厂相继投产,供应国际和国内市场。
这是因为 2022 年,宝马集团停止了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 MINI 电动车型,并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在宝马集团看来,牛津工厂并未做好生产电动汽车的准备,而光束汽车未来可能承担着代工厂的角色。
今年 10 月 15 日,国产全新 MINI 纯电动车型 MINI Cooper 在光束汽车工厂正式量产下线,该车将于 2024 年上市并供应全球市场,首批 SOP(正式量产)车型仅供出口。
有媒体报道,全新一代 MINI Cooper 的高配 SE 版本,搭载 54.2kWh 的电池,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为 160kW,零百加速为 6.7 秒,能提供 WLTP(全球轻型车排放测试程式)下 402 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MINI 品牌的纯电版距离上市交付越来越近了。
今年 11 月底,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转让 60 余项专利给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包括 " 充电噪声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专利、" 玻璃呢槽和车辆 " 专利、" 车辆碰撞断放电机构及车辆 " 专利等。
但业内更关心的问题是,光束汽车的首款产品——全新一代 MINI COOPER,来晚了吗?
一直以来,宝马 MINI 聚焦于小众赛道,以时尚、个性为卖点,旗下车型售价区间在 19.98 万 -37.88 万元,属于比较低调的品牌。但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宝马 MINI" 冰淇淋事件 " 却让其火了一把。
2022 年,MINI 品牌在国内只卖了 2.87 万辆,仅占宝马集团在华销量的 3.6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指出,今年 1 至 7 月,宝马 MINI 销量仅为 0.97 万辆,同比下滑 42%,比去年同期少卖了 7000 辆车。
反观宝马 MINI 的竞争对手 smart,旗下纯电版车型售价区间在 17.9 万 -28.99 万元,比宝马 MINI 略低一些。smart 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自 2022 年 9 月开启交付以来,smart 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累计交付量已达到 4.6 万台。今年前 10 个月,该品牌共完成了 3.66 万的交付任务。
MINI 品牌在电动化策略上,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到 2025 年将实现电动化占比 50%,到 2030 年将实现电动化占比达到 100%。
在 " 冰淇淋 " 事件发生前,为了电动化策略,3 月份,宝马 MINI 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销模式,在国内实施代理销售模式,原经销商则为代理商和授权维修商。转变为代理模式后,宝马官方会统一整合各个经销商的库存,此后的订单需求也将由宝马官方直接解决。
此次光束汽车拿到独立生产资质,也让外界认为,这是为了加快宝马 MINI 的电动化策略所做出的举措,首款车型的定价十分关键。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节奏太快了,无论对宝马、对长城、还是对光束汽车而言,接下来都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