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黄金股“莫名的烦恼”:金价“高位坚挺”驱动年报业绩大增,赤峰黄金股价高位却接近腰斩,欢迎阅读。
财联社 2 月 12 日讯(编辑 若宇)春节期间,各地黄金市场出现 " 淘金 " 热潮,其中琳琅满目的龙年黄金饰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喜爱。淘宝 1 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龙年金饰热度同比增长超过 500%,龙形吊坠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 400%。黄金珠宝市场长时间持续的销售热度也反映在黄金股的财报上,目前已披露 2023 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山东黄金、赤峰黄金和中金黄金位列黄金板块业绩预增上限榜的前三,净利同比预增上限分别达 100.66%、83.99% 和 57.21%。
不过,也有部分黄金股出现业绩明显亏损。西部黄金预计 2023 年净亏损 2.5 亿元 -3.2 亿元。根据公告,亏损原因包括电解金属锰销售价格下降;受子公司主要矿山停产的影响,自产金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等。
▌国际金价高位坚挺、多只黄金股业绩预喜背后:中金黄金、银泰黄金获机构密集调研 全年净利最高预增超八成的赤峰黄金股价高位接近腰斩
业内分析,黄金上市公司的业绩大涨或归功于去年金价刷新历史新高。尽管黄金价格在 2024 年初出现轻微回落,但截至当日发稿,国际金价始终维持在 2000 美元以上的高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2024 年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压制在黄金身上的 " 大山 " 移除,黄金今年的涨幅较为确定。不少机构猜测黄金会在今年刷出新高,澳新银行已经将黄金今年的目标价调整至 2200 美元 / 盎司;道明证券策略师表示,现货黄金可能在下个季度的一段时间内远高于 2300 美元的水平。
黄金价格坚挺的背景下," 黄金热 " 持续席卷国内市场。数据显示,尽管 2023 年国内金价飙升 17%,但同年中国境内金饰总需求仍达 630 吨,同比增长 10%;国内金饰消费金额达 2820 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近日指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复苏、黄金对追求保值的消费者诱惑力日益增加、以及婚庆金饰需求的增长,中国市场金饰消费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金价强势、其他人民币资产表现疲软,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年内连续宣布购金的背景下,黄金愈发受到青睐,使得金条与金币销量保持强劲。
金价上涨、消费恢复,推动黄金股业绩同比上升明显。具体来看,山东黄金预计 2023 年净利润 20 亿元至 25 亿元,同比增长 60.53% 到 100.66%,黄金销售价格优于上年同期水平。公司 1 月 26 日公告,拟收购控股股东山东黄金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所持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金矿勘探探矿权,转让价款共计 103.3 亿元。据国联证券分析师丁士涛等人 1 月 28 日研报,收购完成后,山东黄金储备金资源量将增加 45%。若按 2023 年矿产金产量不低于 39.64 吨测算,矿产金产量将增加 36%。
赤峰黄金预计 2023 年净利润 7.6 亿元 -8.3 亿元,同比增长 68.47% 到 83.99%。同时赤峰黄金称,公司 2023 年度实现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 2023 年度黄金产量及销售价格上涨。更早前,中金黄金预计 2023 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追溯调整后),将增加 5.9 亿元到 10.8 亿元,同比增长 31.01%-57.21%。
另一方面,中金黄金、西部黄金、恒邦股份、银泰黄金等多家 A 股黄金上市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获得机构密集调研。中金黄金 2023 年 11 月接受机构调研表示,纱岭金矿金金属量 372 吨,目前四条千米竖井已全部实现落底,地表工程顺利开工,预计 2025 年底投产。银泰黄金同期接受机构调研提到公司主要规划目标,十四五末矿产金产量 12 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 240 吨;2026 年末矿产金产量 15 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 300 吨;2028 年末矿产金产量 22 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 500 吨;十五五末矿产金产量 28 吨,金资源量及储量达到 600 吨以上。
相比黄金行业的一片热闹,二级市场黄金股的表现则 " 暗淡 " 不少。2023 年业绩预增幅度暂列第一的山东黄金自 2023 年 4 月迄今股价累计最大跌幅 28.7%;赤峰黄金自 2023 年 3 月迄今股价已接近腰斩,累计跌幅 47.6%;中金黄金自 2023 年 5 月迄今累跌 31.6%。
值得一提的是,赤峰黄金曾于 2019 年至 2020 年期间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 575.53%。
业内分析,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来看,黄金股在过去半年没有跑赢黄金现货并非基本面问题,而是股票市场情绪带来的估值下行。在金价上涨和产量提升双重驱动下,黄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可期,未来一旦市场情绪回暖,黄金股或将迎来快速反弹。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长期的战略决策,2024 年我国央行分散储备资产、增加黄金储备还是会保持。同时国内金条和金币的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但金饰需求则或将因金价上涨、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而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