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被骗上万人,涉案8300万,搭建分仓軟體哄骗交易割韭菜,一起期权非法经营案尘埃落定,欢迎阅读。
财联社 12 月 24 日讯(记者 肖斐歆)随着新媒体和线上投资渠道的流行,未取得期权期货经营资质,私自搭建分仓軟體哄骗投资者的乱象似也频繁了起来。期权交易作为高风险投资,大部分投资者了解不深,往往在高回报的幌子之下一步步迈入骗子精心设下的局。
近日,四川证监局在辖区监管工作一栏中发布公告,称已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辖区类首例 " 期权类 " 非法经营案,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财产权益。这起自 2020 年开始的案件,涉及投资者上万人,涉案金额 8300 余万元,至今终于尘埃落定,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并处以有期徒刑,共处罚金 110 万元。
上万名投资者被骗进行交易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 2020 年 4 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吴某等人向长沙贝肯軟體开发有限公司购买軟體开发服务,组织搭建 " 上证 ETF 期权 "、" 沪深期权 "、" 期权策略通 " 等 3 套具有分仓功能的期权交易軟體,私自接入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使交易軟體具备交易 " 上证 50ETF" 期权的功能。
随后,王某发展李某、许某、梁某等人成为多级代理商,设立石家庄市盛邺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沪深期权軟體开发有限公司、洛阳沪深期权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多个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渠道夸大宣传、诱导不合格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
上万名投资者注册成为该軟體用户,绑定银行卡,充值入金并开展期权交易,軟體后台对每单交易自动收取 15 元手续费。为攫取更多收益,各级代理商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唆使投资者频繁操作。投资者因未能有效识别期权交易性质及风险,遭受严重资金损失。
2021 年 3 月,西充县公安局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研判,发现相关涉非线索,于 2021 年 4 月底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抓捕犯罪嫌疑人 32 名。2023 年 9 月 20 日,西充县法院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其余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1 至 4 年不等,共处罚金 110 万。
此前已有 " 财经大 V" 翻车
代理期权分仓軟體,割韭菜收佣金的案例在早年就时有发生,且涉案人数、金额往往庞大。
2022 年 7 月,证监会官网披露,坐拥 400 万粉丝的上海财经大 V 徐某峰自 2021 年以来,在微博、直播间发布虚假投资平台广告信息,诱导投资者在黑平台上交易 50ETF 期权。经上海证监局核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超过 350 名投资者充值入金,涉案金额超 3000 万元。徐某峰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提起公诉。
具体来看,徐某峰利用自身财经大 V 的影响力,在自媒体上大量发布含有 " 几千元即可开户做期权 "" 多空双向交易 "" 高杠杆、高盈利 " 等诱惑性词汇的广告信息,忽悠粉丝添加助理的 QQ 号或微信号,并下载 " 上证 ETF 期权 APP" 开户交易期权。而这类 APP 由于不是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合法平台,投资者在上面开户交易,往往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在徐某峰不当宣传的背后,还藏有陈某、李某这两关键人物。2019 年,陈某、李某等人与他人签订代理合同,代理期权分仓軟體,在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未取得期货、期权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从事非法经营期权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 " 分仓軟體 ",他们选择与徐某峰合作,利用徐某峰的影响力引流粉丝来该軟體上投资,而徐某峰每单可以收取 20 元左右的佣金。
证监会对此也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财经大 V 推荐,要选择合法机构,远离非法平台,坚持理性投资,谨防上当受骗。
这与四川证监局近日公布的这起案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一例借助 " 财经大 V" 的影响力虚假宣传,达到引流效果,一例通过传销式宣传,设立多级代理商,以数量优势来诱导不合格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本质上,多数投资者都是被诱导、欺骗到非正规的平台上进行期权交易,加上相关知识的缺乏,往往会被 " 牵着鼻子走 "。
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投资
期权交易投资往往设有交易门槛。就 50ETF 期权来说,个人投资者需要满足多项条件:一是需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知识测试才能进行开户;二是需要具备期权股票模拟交易的经历;三是个人投资者的证券市值和资金账户的可用余额需要大于 50 万元人民币且保持 20 个工作日;四是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严重的不良诚信记录和市场禁入情况;五是在证券公司开户 6 个月以上并且有融资融券参与的资格,有 6 个月以上的期货公司开户交易经验。
大部分不合格投资者对期权知识都了解甚少,属于被 " 坑蒙拐骗 " 参与期权交易的状态。期权交易属于高风险投资,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较高,不少投资者在 " 高回报 " 广告宣传的诱惑下,往往会陷入诈骗陷阱。
非法期权分仓交易经营平台以高佣金将这些投资者的订单和资金收集过来,一些操作方式是通过自身正规途径开立的衍生品账户发给交易所,另一些的操作甚至都没有投入到真正的股票期权市场,而是在以假乱真的交易平台上对数据动手脚,钱全数落入了犯罪嫌疑人的口袋。而这两者都是一旦发生损失,这些投资者基本无法获得任何赔偿。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线上渠道在为投资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风险。对于网上的种种证券活动交易,投资者如何擦亮眼睛辨别是非十分关键,部分地方监管机构、交易所也对此进行了投教。
山西证监局针对网络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常见骗术进行了整理总结,分别是假冒合法机构、专家免费推荐牛股、直播间荐股背后的 " 杀猪盘 "、以 " 内幕消息 " 等诱饵行骗、进行非法代客理财、销售炒股軟體、诱导参与新品种投资、以 " 挽回损失 " 等名义二次行骗、虚假 " 原始股 "" 转板上市 "" 海外上市 "、出售 " 投资者教育 " 或 " 炒股 " 课程。
北交所则通过两大非法个股期权案例提醒广大投资者,明确官方途径,对于不实信息多求证,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投资。
案例一:某日,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 A 公司员工的电话,邀请其加入微信群,并推荐参加个股期权交易,宣称 " 低风险,高回报,以小搏大,亏损有限,盈利无限 ",只需要 5 万元就可以购买价值 100 万元的股票,无爆仓强平风险,短时间就可以获取高额收益。张先生经不住诱惑,决定小试一下,于是根据对方发送的链接下载了 APP 交易軟體,注册并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完成入金。一个月后行权时,标的股票并没有涨,几万元权利金一下子全没了,账号中的余额也无法出金。
案例二:2017 年至 2018 年,钟某、叶某等人控制福州亿德公司,利用刘某资管产品认购人的通道购买股票期权,以公司化运作模式实施诈骗活动。组织公司员工通过微信、QQ、直播等方式,假冒分析师发布操作建议,假冒客户进行吹捧,制作虚假盈利单制造客户入金假象,诱骗投资者购买其推荐的股票期权。至案发,共诱骗 300 人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投资者损失 2300 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