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蜜雪冰城的2022与2024,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财经思享汇,作者 | 贺一凡、史子潇,编辑 | 管东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江湖。新年钟声刚落,蜜雪冰城、古茗同时在 2024 年第一个工作日上交招股书,加上 2023 年 8 月交表的茶百道,与早已上市的奈雪的茶(02150.HK)茶饮行业新一轮竞赛的号角声已经吹响。
这其中蜜雪冰城作为店面最多的现制饮品领军者备受关注,这样一家逆周期扩张的企业到底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蜜雪冰城何以成功?新茶饮江湖将会有怎样的变革?读者朋友能从 " 雪王 " 学到什么生意经?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次并不是 " 雪王 " 第一次交表,上一次是在 2022 年,上市地不是港股而是 A 股。那一次蜜雪冰城也有漂亮的成绩单,2019 年 4.4 亿、2020 年 6.4 亿、2021 年 19.1 亿,这是利润,增长速度可谓惊人。
网红财经评论人士张琦曾经这么说蜜雪冰城,兄弟二人到上市了还能持股 80% 说明他们不缺钱,让投资人进入是给面子。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
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资产负债率对比 数据来源:据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港交所 招股说明书计算整理
从蜜雪冰城及同行业古茗、茶百道三家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古茗资产负债率在 2021 年及 2022 年末均超过了 100%,茶百道则保持在 60%-75% 区间之中,相比之下蜜雪冰城的债务情况远远要比另外两家乐观的多。
看来张琦判断对了?别着急。
根据 2022 年 A 股上市招股书,2019 年蜜雪冰城母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 82%,2020 年陡降到 23.4%,2021 年更是低到了 11.8%。
所以这个转变是怎么实现的?2022 年,2024 年的连续递表到 A 股、港股真的是不差钱吗?
至于兄弟二人的持股,确实比例很高。
据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品牌名首次启用为 1999 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主要表现为自然人控股的架构。其兄弟俩目前各持有发行前 42.78% 的股份,并同时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GP)分别管理员工持股平台 " 青春无畏 " 和 " 始于足下 "。
蜜雪冰城股权架构图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2008 年 4 月公司正式成立后,创始人张红超作为掌舵者自然持有 100% 的股权,对蜜雪冰城拥有绝对控制。
2016 年,随着品牌的不断扩张,线下门店数量剧增,公司注册资本金由起初 60 万元人民币扩充至 1000 万元,张红超以 500 万元价格转让给其弟弟张红甫 50% 股权。
从那时起,虽蜜雪冰城先后历经三次股权变更,形成了现如今创始团队股东、员工持股合伙股东、外部战略顾问股东及外部投资方股东四方格局,但张红超、张红甫兄弟始终对蜜雪冰城掌握着绝对控制权。
二人并在 2022 年 9 月签署了 5 年一致行动協定(2022 年招股书),为市场上了一堂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的商业模范之课。
" 同心断金 " 的商业模范兄弟让人赞叹,但也可能是投资人担心的隐忧。
永辉超市(601933.SH)的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同为亲兄弟,从福州市火车站边一家小超市开始做到了全国连锁超市,在 2010 年成功上市。但当在决断未来发展道路时,兄弟两人由于 " 餐饮 " 还是 " 到家 " 的发展路径产生了分歧。2018 年 12 月,张轩松和张轩宁两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消息一出,股价连跌数日。
张轩宁自此开始自己单做永辉云创,而弟弟张轩松仍然坚守线下大门店主业,但永辉云创业绩一直并不可观。2020 年 7 月底永辉超市又将永辉云创从哥哥张轩宁手里买了回来,兄弟分家故事到此结束,但近 3 年间,永辉的分分合合、业务重叠让公司严重放缓了前进的脚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市值动荡和投资者损失。
人性与利益的碰撞或许再所难免。蜜雪冰城能不能长期稳定扩张,兄弟间的股权安排是个要点,也是很多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不缺钱 " 的雪王融资干什么
截止 2023 年 9 月 30 日,仅 9 个月营业收入就已超过 2022 年全年营业额 18.18 亿元,达到 153.93 亿元,前 9 个月营收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 46%。不禁让人发问,46% 营收增速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3.6 万家蜜雪冰城中,99.8% 是加盟店,而 8578 家古茗里也仅 6 家直营店,几乎所有店铺都为加盟模式。如此高的加盟比例,9 个月间蜜雪冰城门店数由 22 年底 28,983 家以 24.21% 的增速扩张至 36,000 家,年化增长率高达 32.28%。那么高营收背后是伴随加盟扩张不断产生的特许经营费吗?
依据地網域不同,蜜雪冰城的加盟费大概在 7000 — 11000 元不等,这个数字显然不能支撑 154 亿元的营收。
2023 年前 9 月加盟费及管理服务带来的营收仅占其总收入的 2%,而其余 98% 均来源于对加盟商的原材料、设备销售。
当然这也不是蜜雪冰城独有的,与同行业古茗、茶百道收入构成对比来看,三家销售商品及设备均占了收入绝大部分,但以 2022 年为例,蜜雪冰城销售商品及设备收入占比达到了惊人的 99.4%,远高于古茗 81.2% 和茶百道 95.9%。
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 2022 年收入构成 数据来源:据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招股书整理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简单结论,1、现在茶饮江湖同质化竞争严重;2、蜜雪冰城是这种同质化的 " 领头人 "。
如果想保持领导者的角色,需要做什么?显然是在自己的强项上不断加强。于是,蜜雪冰城决不能在上市的步伐中落后,钱也一定要用在强项上。
根据 2024 招股书,融资所得将首先用于产能扩张,比如海南生产基地,2025 年要竣工。这里主要生产冰激凌原料、茶、糖等。还有就是物流仓储了,这是关键,当然也是投入的重头戏。
蜜雪冰城号称不依靠硬广告,靠的是口口相传的口碑营销,这是真的吗?我们来看一下融资的另外用途。
蜜雪冰城将用融资来的钱深耕品牌 IP,要多元扩大 " 雪王 " 内容矩阵。要全渠道推广品牌。
这说明 " 雪王 " 也逃脱不掉零售商特别是加盟零售商的宿命,所以不缺钱的现在真的能托起快速扩张后的未来也不缺钱吗?
看似平静淡然,也许未来是波涛汹涌,在这波茶饮争相上市的热潮中多少透露着快扩张后补短板的冷静,这是好事,希望活下来的每一家现制饮品商都不走正新鸡排的老路,而是开拓内可强外出海的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