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华荣OV接入DeepSeek,这一波为何小米成了另类?,欢迎阅读。
" 春节期间,被 DeepSeek 刷屏了,他们非常了不起,我们都非常钦佩。" 在元宵节直播活动中,雷军如此称赞最近一段时间大火的 DeepSeek。
然而公开盛赞 DeepSeek 的雷军旗下的公司,截至目前都没有实质性行动,旗下 AI 助手小爱同学至今仍未接入 DeepSeek-R1 模型。要知道,国内手机厂商华为、荣耀、OPPO、vivo、中兴、魅族等,均已宣布将 DeepSeek-R1 接入了 AI 助手,以提升用户的 AI 功能使用体验。
(图源:微博截图)
一边大力夸赞,一边迟迟不接入 DeepSeek-R1,小米冷静异常。但对照小米手机所能提供的 AI 服务和小米在 AI 领網域的布局来看,或许我们可以理解小米的决策。
不接入 DeepSeek,只因 AI 硬实力够强?
不与 DeepSeek 合作,不等于不重视 AI,事实上小米对待 AI 的态度十分积极,2016 年便组建了 AI 团队。2024 年小米发布的澎湃 OS2 系统,底层架构已融入了 AI,并在端侧和云侧全局部署了小米大模型矩阵。
基于自研的 AI 架构,澎湃 OS2 可实现 AI 写作、AI 字幕、AI 作图、AI 搜图、AI 翻译、AI 桌面、AI 消除等诸多功能,其中写作、作图、翻译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AI 字幕功能则可以提高休闲娱乐体验,例如观看外语视频时,可通过 AI 字幕 + 实时翻译,帮助我们理解视频的内容,AI 桌面则能够为我们拍摄的照片增加景深效果,甚至让其活动起来,增加拍摄功能的可玩性。
(图源:雷科技摄制)
曾被称为 " 最懂用户 " 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同样得到了 AI 技术的加持,更新为超级小爱,对于语音指令的识别能力显著提升,还能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查询檔案、记录内容、填写信息、执行操作。
超级小爱可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学习,例如用户睡着后自动关灯、关电视,早上起床时自动拉开电动窗帘等,做到越用越好用。其他利用 AI 实现的跨端智联、AI 桌面、应用生态融合,以及跨生态兼容等众多功能,更是不胜枚举。
前段时间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还宣布,小爱同学已通过大模型备案,未来将提供更广泛的功能体验。小米大模型团队的两篇论文也入选 NAACL 2025,并被收录为主会长文,更证明了小米在 AI 领網域的积累和实力。
除了手机、平板电腦等数码科技产品,小米还将 AI 技术应用在机器人领網域。早在 2022 年,小米就推出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CyberOne。基于 AI 算法,该机器人具备完整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能够识别人类的身份、手势、表情等。CyberOne 短期内难以实现量产落地,但小米没有忽视提前布局的重要性,接连投资了全志科技、小雨智造、坤维科技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
(图源:小米)
2024 年 NVIDIA CEO 黄仁勋表示,未来只有三类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即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小米提前两年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可见对于 AI、机器人行业的敏感性。
在 AI 领網域,小米已拥有不菲的技术积累,除了短期内在 C 端市场没有太高商用价值的机器人,其他功能和体验主要围绕手机,以小米数字系列旗舰为核心,打造 " 人车家 " 智能生态。也正因如此,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开发的 AI 助手,讨论度普遍没有 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 AI 工具高。
DeepSeek-R1 在文字生成、数学推理等方面表现优异,本质上仍属于大语言模型,手机的 AI 助手却需要处理多模态信息。接入 DeepSeek-R1,只能一定程度提高 AI 助手的能力,无法完全取代手机厂商开发的多模态 AI 大模型。
小米未接入 DeepSeek-R1,原因或许在于小米自己开发了 AI 大模型,并为手机加入了大量 AI 功能。在小雷的实测中,面对数学推理问题时,小爱同学的能力与 DeepSeek-R1 虽有差距,但没有给小雷落后很大的感觉。AI 技术实力不弱的小米,接入 DeepSeek-R1 的意义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
更何况小米坚持技术自研,即将投入巨额研发资金补齐 AI 领網域的短板,未来超级小爱的能力未必会落后于 DeepSeek、豆包等国内第一梯队 AI 工具。
小米坚持自研:已为 AI 投入巨资
2024 年底,小米在 AI 领網域爆出了两条重磅消息,一条是开出千万年薪招揽 AI 天才少女罗福莉,另一条是投入巨资打造 GPU 万卡集群。
在阿里达摩院期间,罗福莉曾负责 AliceMind 开源项目,主导开发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 VECO。进入 DeepSeek 之后,罗福莉又参与了 DeepSeek-V2 模型的开发工作。DeepSeek 开发的 AI 大模型能够在全球范围引发轰动,不仅因能力突出,更关键的是成本极低。
小米在行业也以 " 性价比研发 " 闻名,例如进军汽车行业后,仅投入大约 130 亿元便开发出销售火爆的 SU7 车型(加上渠道建设、人员成本等,总成本约为 300 亿元),罗福莉与小米集团的属性十分契合。然而罗福莉的高中班主任在李波接受采访时表示,罗福莉还没有决定加入小米。目前罗福莉的知乎平台认证依然是深度求索 -DeepSeek,看来她并未被千万年薪打动。
(图源:知乎截图)
OpenAI 带火 AI 行业后,AI 技术人才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如罗福莉一般参与过多个重磅项目开发工作的顶级 AI 人才,自然不缺公司愿意出高价招揽。R1 模型爆火后,DeepSeek 估计也会开出天价薪酬避免人才流失。
至于万卡集群,界 · 面 · 新闻报道称,2023 年 4 月小米组建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之时,就已拥有了 6500 张 GPU,如今积极搭建万卡集群,增加数据中心的算力规模,为未来可能需要的训练任务和推理任务夯实算力基础。
尽管 DeepSeek-R1 证明了无需高昂算力成本,就能训练出媲美 OpenAI o1 模型的 AI 大模型,但服务用户时推理任务仍需要庞大的算力规模。近期小雷在使用 DeepSeek 官方提供的服务时,频频遇到 " 伺服器繁忙 " 情况,一天下来 DeepSeek 也回答不了几个问题,体验有些糟糕。
(图源:豆包 AI 生成)
据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也曾考虑与 DeepSeek 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 AI 功能,但考虑到对方没有为大型企业服务的经验与能力,最终选择放弃。
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仅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手机月活用户就达到了 1.6 亿,推理任务所需的算力规模可想而知。不只是小米,任何头部手机厂商都需要打造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或者与大型云服务企业合作,避免在 AI 时代身陷算力不足的尴尬境况。
免费的 DeepSeek-R1 固然很香,但强者向来应当依靠自己。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不会因 DeepSeek 的强大,就放弃自研 AI 大模型。小米同样如此,可以借鉴 DeepSeek 训练 V3、R1 等模型时所使用的知识蒸馏技术,以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但不能照搬 DeepSeek-R1,导致丧失自研能力。
其他手机厂商为 AI 助手接入 DeepSeek-R1,一方面是为了补齐自研 AI 大模型推理能力的短板,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蹭 DeepSeek 的热度。最近一段时间,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蹭 DeepSeek 的热度,手机、电视、汽车、电腦等领網域,均有大量企业宣布接入 DeepSeek-R1。本身影响力足够强大,不需要吃这份流量的小米,自然也不用蹭 DeepSeek 的热度。
AI 时代已至,小米如何赢得未来?
受限于手机厂商的属性,小米开发的 AI 大模型,除了部分布局未来,用在了机器人领網域,其他大多数功能特性集中于优化手机体验和丰富手机的功能,从而提高手机的可玩性,纯粹的逻辑推理并非小米 AI 大模型的强项。
但正如雷军所言,"AI 事实上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 AI 工具,AI 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让生活更便利。"AI 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必然是 AI 技术的重要载体。
全方位提升 AI 的能力,打造可以实现输入任何模态信息、输出任何模态信息的通用大模型,是 AI 大模型领網域的趋势,也是所有手机厂商、AI 公司冲刺的目标。
(图源:雷科技摄制)
千万年薪招揽罗福莉和构建万卡集群两则消息,证明了小米对于 AI 技术的重视,以及不惜成本研发 AI 技术的决心。超级小爱现阶段的表现不算亮眼,但只要肯投入资源研发 AI 技术,小米 AI 技术自然能够进步。
DeepSeek-R1 的成功,证明了低成本开发高水准 AI 大模型的可能性,小米或将效仿 DeepSeek,通过知识蒸馏技术缩短 AI 大模型的训练时间、降低 AI 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最终打造出行业第一梯队的 AI 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