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英伟达离不开中国,欢迎阅读。
文|偲睿洞察,作者|Renee,编辑|经纬
1963 年出生于台南市的黄仁旭,在九岁那年便开启了自己的世界旅途。
因父亲工作调动,黄仁旭被送到了美国,借住在亲戚家。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所乡村寄宿学校,黄仁旭学会了如何爬屋顶、抽烟与生存。这样混沌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2 年后黄仁勋父母移民定居美国俄勒冈州,他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20 岁那年,他从俄勒冈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前往硅谷,在 AMD(超威半导体公司)公司任职芯片设计工程师。
如现在的大學生一般,不知是化学工程师父亲,教师母亲的督促,还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黄仁旭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硕士进修合作项目。6 年后,黄仁旭已是斯坦福电子工程硕士。在这几年里,黄仁勋学业事业一个没落下——跳槽到偏向于图形处理的芯片商 LSI Logi,完成了从芯片工程师到 " 系统集成芯片 " 总负责人的蜕变。
丹尼餐厅在 1993 年的某天变得很不一般。在这里,黄仁旭提出了 " 如何开发一款能在个人电腦上实现逼真 3D 图形的芯片 " 的想法,一起讨论的还有两位好友克里斯 · 马拉科夫斯基和柯蒂斯 · 普里姆。
此次会议之后,黄仁勋便把此生 All in 在了英伟达上。1993 年 2 月 17 日,既是 NVIDIA 诞生日,也是黄仁勋的 30 岁生日。
就这样,黄仁旭在远洋正式启航,也见证并参与了家乡的沧海桑田。
9 年前回家的他,惊讶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去年的他来不及惋惜国内大厂在 AI 大模型上的落后。今年,他发现中国的自动驾驶的故事更好讲,带上了铲子,玩起了入乡随俗。
按照目前的架势,继扭秧歌之后,黄仁旭下次年会表演曲目或许可以是《常回家看看》。
移动互联网出师不利的小黄
2013 年,黄仁勋站在了中国企业小米的发布会上,向大家简单介绍了 NVIDIA 这个公司——毕竟在当年,NVIDIA 只是一家游戏显卡公司,手机玩家对其相当陌生。
英伟达进军手机市场的原因很简单,PC 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了。2013 年,PC 全球出货量为 3.151 亿台,同比下滑 9.8%。
理想很美好,移动互联网魅力无限,手机作为载体也必定能赚得盆满钵满,卖铲子的英伟达也能分得一杯羹。
现实是走在前面的玩家没给英伟达留活路——当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华为、LG 占据,2010 年苹果就自研芯片了,次年三星大名鼎鼎的猎户座芯片出炉,华为也在 2013 年发布了自己首款麒麟芯片——麒麟 910。
对于第三方供应商来说,没有比这更冰冷的现实了。2012 年,英伟达整个 Tegra 处理器在手机市场中的份额只有 2% 左右,收益同比下滑 54%。大厂都自研了,那就去看看小厂吧,小米是后起之秀中最火的那个。
于是,就有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这一幕。
黄仁勋在小米 3 发布会上用蹩脚的中文表示:英伟达是一家二十年的公司,我们发明了 GPU,我们的 GPU 是最快的,最好的。
但最终只有小米 3 的移动版本采用 Tegra 4,联通和电信版本依旧采用骁龙 800 处理器。
随着美国的制裁愈发频繁,2013 年的小米显然已经有了危机意识,选择了多个芯片供应商规避风险。2014 年自研的想法开始显现,小米联合成立了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三年之后小米的首款自研 SoC 芯片澎湃 S1 问世 ······
本来英伟达能跟在高通芯片老大们后面捞点油水,但手机厂商皆动了自研的心思,也有着自研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黄仁旭在手机领網域铩羽而归。
那一年,小米估值 450 亿美元,英伟达市值 90 多亿美元。一个经典说法是,那时的小米与英伟达是中美互联网的缩影,在移动浪潮中,抖音、摩拜单车、微信支付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更是被舆论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很多人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追上,甚至在局部超过美国同行。
大模型时代 AI 领袖黄仁勋
或许这样的想法,一直延续到了 2022 年 11 月 30 日。
从那时候开始,国内大厂 AI 研发部门员工,怕是已经很多天没有睡过好觉了,宣传部门更是焦虑,打了鸡血般研究话术,让公司赶上 AI 大模型时代的浪潮,争夺第一人站位。
最热闹的,莫过于AI大模型应用层玩家。
在这两年里,百度、科大讯飞们频频开大会,大模型也在飞速迭代中,从 1.0 更新到 5.0;现如今,大模型的热度丝毫不减,Sora 出世又在 AI 圈掀起波澜,估值 200 亿元的 AI 独角兽 kimi 又引起了一众企业对上下文长文加码……
百度说,自己是世界上少有的已经商业化的企业,但目前仍有 7 成收入来源于广告业务。产品是只要国外有了,国内也都有了,营销是国内比国外牛,当然,是在加了一些迷惑定语的情况下。
从 AI 大模型实实在在赚到钱的,不是应用层的玩家们,是 AI 基础设施商们。
英伟达,作为早早投注大模型大腦—— AI 芯片的厂商,名利双收。目前,英伟达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市占率预计最高已经达到 90%,其中以 H100 为例,目前市场缺口就高达 43 万颗,一芯难求。
在今年 Blackwell 发布会后,英伟达官方表示:" 我们预计下一代产品 B100 将供不应求。"
得益于 AI GPU 需求的巨大增长,英伟达是 2023 年营收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厂商,营收同比飙升 102%,达到 496 亿美元。
市值增长也是在意料之中。在 ChatGPT 上线的那一天,英伟达市值只有 4163 亿美元,短短半年多时间,就突破 1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媲美亚马逊,甚至比马斯克的猎鹰九号飞得还快。
从台湾走出来的黄仁勋,无疑已然成为了全球AI领袖,为啥这个风口偏偏是被黄仁勋抓住了?当数据中心浪潮还未铺天盖地袭来、人工智能训练还是小众领網域之时,英伟达已经投入重金,研发通用计算GPU和统一编程軟體CUDA,为英伟达谋一个好差事——计算平台。
而在当时,让 GPU 可编程,是" 无用且亏本 "的:不知道其性能是否能够翻倍,但产品研发会翻倍。为此,没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但预判到单一功能图形处理器不是长远之计的英伟达毅然决定,在所有产品线上都应用 CUDA。
在芯东西与英伟达中国区工程和解决方案高级总监赖俊杰博士的采访中,赖俊杰表示:"为了计算平台这一愿景,早期黄仁勋快速调动了英伟达上上下下非常多的资源。
" 远见 + 重金投入,在 2012 年,黄仁旭拿到了创新者的奖励:2012 年,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表现轰动学术圈,作为高算力且更为通用、易用的生产力工具,GPU+CUDA 迅速风靡计算机科学界,成为人工智能开发的 " 标配 "。
于是以上的经典说法,有了后续——十年后,小米市值依旧稳稳停留在 450 亿美元,英伟达则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狂奔,市值增长 244 倍,达到惊人的 2.2 万亿美元。这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从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的局部领先,变成了 ChatGPT 出现后的短暂落后。
PC 市场下滑,手机碰壁的英伟达,总算是熬出了头,在 AI 大模型大杀四方。现如今,又想把 AI 芯片卖得更好一些,除了数据中心,自动驾驶也是一个需求高、算力要求高的大蛋糕。
智驾时代的黄老板
今年年初,黄仁旭来中国北、上、深三地问候了员工,并在年会上扭了秧歌。事实上,黄仁旭完全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美国企业身上——需求暴涨,2023 年美国地区收入占比飙升,没有必要在中美关系紧张之时,来给员工打鸡血。
(图源:同花顺财经)
黄仁旭的入乡随俗,或许是为了那扶不起的汽车业务。
按照黄仁勋的规划,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应该达到 30%。但自 2016 年团队成立至今,汽车业务虽是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但收入远不及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营收占比常在 5% 附近徘徊。
不知不觉中,英伟达已经换了不少合作伙伴了。
一开始,黄仁旭和大众携手共进,但无奈德企还沉浸在往日辉煌,全然忽视智驾时代的到来,对敲代码这件事无动于衷——大众新能源车型 ID.3 上市两年后,广大车主还得去 4S 店手动更新軟體。
可怕的是,大多数车企的軟體能力都是大众水平,这样汽车业务还怎么拿成绩?
抱着 " 既然你没能力,我就找个有能力的 " 的想法,2016 年,黄仁旭看上了二者皆备的特斯拉,后者基于前者的 DRIVE PX 2 平台开发算法。不幸的是,在手机市场上的悲剧再次重演——在 2019 年,马斯克用 " 自主可控 " 的 FSD 芯片代替了英伟达。
要么没能力,要么能力太强自己去搞,黄仁旭是受不了这个气的。
叒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在黄仁旭的大腦中疯狂运转——算法是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力,大型车企一定会尝试自研算法。
所以,英伟达自动驾驶业务的思路是提供高算力芯片和完整的軟體工具箱,让车企基于英伟达的芯片开发軟體算法。
也就是说,英伟达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 " 供应商 " 变成 " 承包商 ",让车企离不开英伟达的芯片。
吃一亏长一智,黄仁旭不敢只做卖芯片的了。
照着这样的思路,2020 年 6 月,英伟达与奔驰宣布合作开发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除了采用英伟达 DRIVE AGX Orin 计算平台外,还将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黄仁旭愿景十分美好,若是和奔驰合作成功,岂不是更多传统主机厂会加大自动驾驶投入,成为英伟达的客户。更何况,奔驰老大哥也全力支持,重金聘请自动驾驶领網域人才。
然而三年过去,英伟达和奔驰的合作没有惊喜,有消息称奔驰从特斯拉挖来的计算机视觉专家 David Nist é r,逐渐淡出管理层。
此时,英伟达的客户画像十分清晰,既有大批量车队,又暂时没法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同时还得招一批人,有让 AI 芯片上车的能力。
想清楚这些,你就能明白黄仁旭从去年到今年年初的一系列布局。
去年年底有消息称,英伟达在上海办公室召开了中国区全员大会,主持者是一张华人面孔——新任汽车事业副总裁吴新宙,也就是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
被黄仁旭选中,不仅是吴新宙能将自动驾驶快速落地,而是因为他能将搭载英伟达 Tegra Xavier 芯片的自动驾驶产品快速落地,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算力发挥到极致——仅仅依靠 Xavier 单颗 30TOPs的算力,在 2022 年挑战了今年才流行起来的城市高阶智驾。
于是除了吴新宙,黄仁旭陆续从小鹏自动驾驶团队挖走多人。人才,是不嫌多的,百度 Apollo 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的罗琦,也是新团队的一员。现在搭桥的人有了,就差那个有大批车队,同时智驾能力相对较弱的车企了。
3 月 18 日,英伟达在美国圣何塞举办 GTC(英伟达 GPU 技术大会)。会上,英伟达称其车载计算平台 DRIVE Orin 的后续产品 DRIVE Thor,将新增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等电动汽车客户。此前,理想、极氪已宣布将采用英伟达 DRIVE Thor。
政策、人口红利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实力不容小觑。在自动驾驶领網域,中国无论是汽车体量还是舆论环境,都是一块宝地。
对比 N 次之后,黄仁旭终于发现,中国才是英伟达汽车业务的最佳试验田——有不少大体量的车企,还都想赶上智驾时代,却暂时较为稚嫩。
谁不爱人口 14 亿、消费力不减的中国呢?更何况故乡就是中国的黄总。
近期,黄老板得多回家看看,因为比亚迪们迟早会独立行走,现在能谈一笔是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