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正在被上海楼市快速抛弃的几类房子,欢迎阅读。
天差地别
去年上海一共成交了 21.6 万套二手房,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就在最近,楼市也有了小阳春的苗头,截止 2 月 24 日,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 13338 套,已经连续两个周末超预期。
这些数据乍看起来是很有突破性,但其实背后各类房源的销售表现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 " 冷热并不相通 " 。
提到正在被上海楼市抛弃的房子,大家可能最先想到老破小,但当我们查询了更多类型住宅的数据后,发现除了老破小之外,还有好几类房子也卖不动了。
那么,它们的房价现在究竟都怎样了?
01外环外的老公家宿舍卖不上价
我们熟知的大部分老公家宿舍,都是市区的工人新村。代表性的有:普陀真如的红旗村、徐家汇的日晖新村,还有虹口的曲阳新村。
得益于 " 美丽家园 " 工程,不少工人新村进行了重刷外立面、加装电梯等一系列提升,可以说是实现了 " 土鸡变凤凰 "。
图源:真叫卢俊
无奈的是,还有一小撮老公家宿舍远在郊区,屋齡同样三五十年都不止,这几年面貌也没什么变化,还停留在最早建设的样子。
部分郊区老公家宿舍项目分布示意图
浦东周浦、宝山罗店、奉贤西渡和金山新城,这几个板块的代表老公家宿舍,成交表现都远远跟不上郊区的发展速度。
图源:真叫卢俊
还有一个典型就是位于普陀桃浦的雪松苑,尽管在外环外,但离 11 号线地铁距离并不远,还能实现多条线路换乘。
小区户型主要是一房和两房,从 33 平到 55 平左右,主力价位段在 150 到 250 万不等,成交量在 2020 和 2021 年一度接近 200 套,不过房价跌的就比较狠了,去年成交价已经比 2020 年的还要低了。
图源:真叫卢俊
中介小哥表示,虽然外环外购房政策越来越宽松,大家的上车门槛越来越低,然而郊区老公家宿舍的自身优势并不明显,几乎每个工人新村都很少看到年轻人。
很多人对比之下更愿意选择 " 远大新 "。
02超大盘的管理问题还是 " 老大难 "
一提到 " 超大型社区 " 这几个字,腦海中立马浮现出老熟人的名字,没错,以上海康城和中远两湾城为代表的超大盘,每年都能稳定成交小几百套,但房价也跌了不少。
就拿最近三个月的成交来说,哪怕中远两湾城在 1 月,短暂出现 " 翘尾 " 行情,2 月又继续 " 跌跌 " 不休。影响房价的最大因素,自然是 " 老大难 " 的物业管理问题。
数据来源:链家
另一个超大盘上海康城,去年 8 月就因为换物业风波被大家广泛关注。
我们多次探访都不禁感叹,管理疏漏真还不少,包括公区清理维护不及时,人车不分流、停车困难,各种垃圾比比皆是,电梯也很容易出故障等等。
上海康城 2024 年 8 月实拍,图源:真叫卢俊
尤其是近两年物业服务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业主和物业双方的矛盾,就此陷入了 " 不交物业费—服务质量下降—更多业主不交物业费 " 的恶性循环。
上海康城的业主还表示,希望能学习中远两湾城更换万科物业 ,但实际上,中远两湾城也有几栋楼因为业主年纪大,不支持提升工作。
在维修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没人愿意自掏腰包来改造,很多问题也就一拖再拖,始终得不到解决。
种种管理问题,导致这两个盘的房价,比起 2022 年的高位,都出现了 10% 以上的跌幅。
03郊区动迁房堪称 " 卖白菜 "
有人开玩笑说," 没住过动迁房,不懂上海的魔幻 "。无数打工人都选择租动迁房,作为自己在上海落脚的第一站。
我也不例外,因此对这里的居住体验深有感触,徐泾北城、泗泾、佘北还有曹路几个动迁大居都是我们常去的。
像佘北家园距离佘山地铁站还有好几公里,通勤非常不方便,而且和老公家宿舍一样,整个小区老龄化严重,周围的配套很难跟上。
多少年过去,可能也就一条挤满了不知名牌子的商业街,还得靠叫外卖,来勉强满足日常的吃喝。更别提学校和医院还有商场这些高端点的资源了。
当然,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一方面是动迁板块的房子量实在大,动辄一个小区挂牌就上百套;另一方面房东因为没有购买成本,挂出来的价格屡屡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佘北家园 2000 元左右就能租到一室户,一套 50 平的两室户总价还不到 150 万。
中介小哥解释说,客户有单身买房也有家庭买房,瞄准超低总价 " 极致上车 "。新政降低了首付比例,这样一套两室户,首付只要 30 多万就能拿下。
可以说是拿环沪的价格在买上海。
04市区塔楼最近跌得有点猛
说实话,我们之前对塔楼的关注并不多,主要因为它更多在南方占据主流地位,上海的塔楼并不多,很多人没怎么见过,更别提租住和买卖了。
具体来说,塔楼多是以电梯、楼梯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不和其他单元拼接,独立成为一栋的。
目前市面上有方形、T 形、蝶形、枫叶型等多种类型。一般来说,塔楼的底层有较大空间,适合打造高挑大气的入户大堂,外立面也比较有特点。
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户型千奇百怪,经常是四面八方都排布着密密麻麻的房间。
从手枪型、马桶型、高跟鞋型、再到跑道型 …… 要不是次卧面积过小,就是次卧窗户对着天井,甚至有的卧室还能出现斜角
图源:链家
奇葩户型造成塔楼没有好的采光通风,南北不通透,很难有理想的居住体验。而且物业维护和停车位等配套也有所缺失。
不过,这种产品类型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地段,大部分位于中环内。
但光一个地段好,还是无法掩盖塔楼自身的诸多问题,反映在多个小区的成交上,就是流通性下滑,价格也一路走低。
05还有两类房子也无人问津了
这两类房子比较小众,但确实在上一个时代也曾热门过。
第一类就是首批外销房。
作为上世纪 90 年代的特殊产品,集中在长宁古北、金桥碧云那几个早期的国际社区,想当初也是 " 高大上 " 的代名词,让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只是随着时间变迁,一个个都熬成了典型的 " 老破大 "。
主要是 100 平到 140 平的大两房,以及 150 平到 180 平的大三房,面积看起来是大,实际的建筑风格和户型设计都水土不服,并不符合现在的居住要求。
图源:链家网
这样的品质已经落后于时代,自然而然也就告别了改善属性,总价往往还不低,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元。
就拿碧云的信和花园来说,这几年的成交数据并不理想。之前中产客群在选择不多的情况,还能为此买单,到了新房量供应庞大的今天,他们更愿意选择去市区 " 打新 "。
第二类则是商业公寓。
之前因为不限购,不需要社保也不会占用购房资格,买入价也比较便宜,凭借 loft 双层设计,也曾受到不少年轻群体的追捧。
以华侨城苏河湾行政公馆为例,地处静安苏河湾板块,最大卖点就是 " 河景房 ",2022 年房价最高达到 12.4 万 / 平,不比市区那些新房差。
但由于上海这两年限购政策的迅速放开,它一下子就 " 不香了 ",各个公寓不仅每年卖出去的套数有限,房价出现了明显回落。
毕竟这些公寓的地段再好,物业服务质量再高,比起普通住宅,在水、电、燃气跟交易税费上都要高出一截,产权还只有 50 年,价值也就大大减弱,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还会考虑去买了。
06 结语
经过今天这一番盘点下来,可以看到以上几类产品都有明显的硬伤,结果房价无一例外都在下跌。
最惨的商业公寓,既没有成交量,价格也跌了三分之一。
其次就是郊区动迁房和首批外销房,前者地段上优势不足,尽管有量但卖不上价,后者产品力有一定落后。
其他三类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跌,总的来说都不怎么符合当下的改善需求,慢慢被购房者遗忘。
事实上时代在变化,有房子被热捧,就有房子被抛弃,这也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全上海超过 200 多个板块,这么多各种各样的房屋类型,希望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能更加多维度考虑,三思而后行。
(文中数据除特殊标明外,均来自兔博士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