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互联网金融,最严监管时代,盛宴永不眠,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湾流经济评论
证监会官网本周消息:对阿里巴巴和财付通分别罚款 71 亿和 30 亿。
行业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猜测不绝于耳。有人说是行业坍塌,有人说是靴子落地。
但湾流经济评论认为 :强监管下的互联网金融,盛宴仍将持续,因为无论是普罗大众,还是资本,都不会放过这块充满着诱惑的肥肉。
而监管,则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有序繁荣的前提。
01
蚂蚁金服,曾经是历史上最大金额的 IPO,曾一度达到 3200 亿美金的估值(如今已不到 1/10),即使放到 3 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或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IPO,在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的情况下,临门一脚被叫停。
拉长时间线来看,不管是曾经在学生中风靡之后又臭名昭著的趣店和趣分期,还是催收极端恶劣案例丛生的现金贷,庞氏骗局的 e 租宝、疑云丛生的众筹这些互联网金融乱象的背后,实际上都是过去 10 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的缩影,从需求端用户的狂热,潮水般的涌入到崩塌,并最终回归到理性的一个过程,颇有些 "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的味道。
在趋于理性的过程中,监管的逐渐接入和常态化监管是趋于理性的一部分。
0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我们永远绕不开的名字就是马云。
很多人都默认 2013 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
为什么是 2013 年?
因为正是在那一年,余额宝横空出生,像是架着七彩祥云来到淘宝 app 广大的用户和商户面前,并且在上线后不到一周年的时间,单独的用户数就超过了 1 亿,管理资金规模也达到了近 6000 亿元。
如果要问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笔者认为当时这类型的产品隐藏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它敲醒了中国普罗大众内心的理财观念,理财开始有渠道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不是金融专业人士的特有名词了,普通群众的理财选择也不再限于银行定期或者活期存款了,也由此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共同促进进程的开始。
互联网公司可以利用技术来提升金融的基础建设,让金融有机会变得更加普惠,也就是让普通群众受益。同时金融这个模板方向上的需求,也会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不管是在用户量的增长上,还是在盈利能力和商业价值的扩充上,都是指数级的。
所以,余额宝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推动原因,尤其是需求侧的巨大潜力。但是回到供给侧,马云的推动进程并不顺利。
这也是为什么不把支付宝最开始出现的 2004 年,当作互联网金融的元年。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支付宝在最开始成立的 8 年间都未能取得支付牌照,期间一度绕开银联。对新出现的金融业态,监管亦需要探索道路。
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支付、信贷、余额宝 ( 理财 ) 、保险,几乎在每个主要产品上都曾在监管问题上产生过摩擦,也一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科技创新和监管和谐共存是很多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在金融行业尤其如是。管得太严可能会抑制创新技术,而管得太松可能会伤害到金融业和全社会的根基,引发类似 2008 年的经济危机。
然而蚂蚁金服在这种动态平衡中,为后续中国其他互联网大公司甚至巨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条与监管共存的道路,或者至少是一种可能性,比如互联网公司开展支付业务需要支付牌照,开展信贷业务需要信贷牌照,开展保险业务需要保险经纪许可,开展理财业务需要基金销售牌照等。
一直到 2017 年之前,马云在各种公开场合次表态感谢监管。2015 年在达沃斯论坛,他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和开放程度世界第一,互联网公司 " 必须坚守监管、必须支持监管、必须拥抱监管 "。
但是在 2017 年 10 月的达沃斯论坛上,他忽然一番与之前态度丝毫不相符的言论谈论互联网金融监管,这番言论至今让世人都觉得难以置信,笔者认为也几乎奠定了蚂蚁金服之后 IPO 被叫停以及不止一次被天价巨额罚款的基调,但同时也从侧面加速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进程。
但随着阿里巴巴的 "6+1 " 改革,蚂蚁金服也随之与阿里巴巴的关系更加干净与独立,阿里巴巴也在逐步完成自我革命。不论是作为股民还是作为消费者(又或者作为商户),我们无法简单地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需要回归事物发展的本质,让金融共生、和谐、普惠大众但是风险可控。
03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上还有几桩不应该被遗忘的大事件。
自马云从余额宝撕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口子之后,紧接着就是著名的轰轰烈烈的支付宝和微信大战。
从 2014 年春节期间微信支付漂亮的奇袭 -" 红包 " 功能的推出,到介入滴滴快的网约车烧钱大战,再到大众点评为首的团购业务的 " 千团大战 ",最后到百度、饿了么、美团的外卖补贴大战,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身影。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是个对多方有利的过程。在惊天巨额的业务补贴烧钱大战的过程中,在全球的主要资本力量的支持下,支付宝和微信严丝合缝地双双完成了他们低成本获客和使用,以及很快帮助用户建立了使用习惯。同时用户们得到的是稳定的快捷支付产品以及低价的出行外卖产品。
对行业来说,这场旷日持久、支线庞杂的大战也极大地奠定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稳健快捷覆盖面广的移动支付网络,此后的 P2P、众筹、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等新兴业态如何能找到发展的土壤,互联网金融何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至于至今都是互联网和金融领網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呢?
支付大战之后从 2017 年开始,P2P 很快成为这个领網域最热门,也是发展最为激进的风口, 至今还存在闻 P2P 色变的现象。
P2P,字面理解就是个人对个人的信贷,也就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变成借款人或投资人,而这个连接每个个人的平台就是通 P2P 网贷产品,在这里有闲钱的人把钱放进去希望由此赚取利息,需要用钱的人则在这里连接到每个有闲钱的人从而平台上借钱。
这从底层撬动了全社会闲散资金的运作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千上万的 P2P 网贷平台一跃而起,千亿白蚁的各方闲置资金也聚合涌来。由此也埋藏着巨大的危机。
比如人人贷曾经一度成为了 P2P 的代名词,它的三位创始人来自北大清华的高材生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但薄弱的毫无经验的风险管控能力让他们根本无力管理和撑起如此庞大的系统和资金量,最后落得一地鸡毛;随着无牌照、不接受监管,不具备资金管理许可和要求的平台越来越多,P2P 行业也变得越来越乌烟瘴气,跑路、非法集资、坏账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直到 e 租宝的败落让这个行业彻底名声扫地,让从业人员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e 租宝的创始人名字叫丁宁。他出身普通,也并没有上过大学。" 又胖又矮,话少迟钝,不善社交,曾被同学羞辱等 " 是媒体有过的形容。我们至今很难想像,这样一个人,最后却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缔造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庞氏骗局帝国。这和趣店(曾名 " 趣分期 ")的罗敏故事框架类似,但是比罗敏的产品诱导大学生裸贷、超前消费相比,可是要恶劣百倍。
丁宁和他的弟弟丁甸因集资诈骗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 24 个高管包括丁宁的妻子张敏被判处 15 年至 3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大部分曾经把钱放在这里的人也并没有追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钱,这场惊天骗局解开了互联网金融几乎最阴暗的一面。
这场骗局、闹剧和丑闻也为社会大众敲响了警钟,同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多部门开始合作,整顿和监管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不正之风,P2P 从顶峰时期的 5000 多家到全面清零,P2P 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04
如果一定要预判互联网巨头们的终极战场的话,笔者会投票给金融科技。
如果说一个巨头互联网公司找不到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也找不到将科技和金融业务结合的有效办法。那么它在前期所积累下来的先动优势、资源和和流量,以及所建构起来的巨大的规模优势也会逐渐被时代需求或者被新一代的竞争对手们 PK 过,进而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对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来说如此如此,对腾讯、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美团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到以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如果没有开展的要开展,如果已经开展了的话,要扩展产品线。他们都在试图用金融科技来找到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1 牌照 +2 场景 +3 流量,互联网消费布局的重要抓手。
随着互联网金融全面纳入监管和监管常规化之后,牌照只是入门条件,而不将作为优势。
那么还是回归到巨头们竞争的生意本质,场景和由场景带来的流量。目前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主要靠线上获客、服务、提供相关产品,这符合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基因。
但是蚂蚁天价罚单带给这些公司的警示是:互联网公司应该把金融业务的流量、技术和风控监管行业合规分开来看,将流量归流量,将技术归技术,让金融回归金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不是监管在扼杀创新,更没有必要公报私仇。金融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行业,但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基石。金融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关系到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另一个方面来说,当一个业务一个公司发展到已经规模,成长成为庞然大物,它就对社会的稳定具备足够的影响力,这也是 " 反垄断法 " 也是互联网公司蓬勃发展下绕不开的话题。
金融要讲究科技创新,更要审慎创新。金融也是利润率非常有吸引力的生意,希望大公司们在用金融科技造福于普罗大众的同时,时时不要忘记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