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特斯拉的AI“游戏”,“理想们”不能照搬,欢迎阅读。
文丨李安琪
编辑丨李勤
在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国内十余家车企宣布接入 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后,马斯克也准备将其最新一代 AI 大模型 Grok 3 接入特斯拉全系车型。
2 月 18 日,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发布了最新一代 AI 模型 Grok 3。这是 xAI 发布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模型。数日前,马斯克称,Grok 3 的性能超过目前发布的所有其他产品,是 " 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 "。
"Grok 3 通过大量计算能力和合成数据进行训练,拥有极其强大的推理能力。它给出的答案你可能完全想不到。" 马斯克夸赞道。
在发布会直播现场,xAI 团队将 Grok 3 模型与行业多个模型进行对比。总的来看,Grok 3 在数学、科学和编码三个方面都超过了 Gemini 2 Pro、Deepseek V3、ChatGPT 4o 三个竞对模型。
这是马斯克与 xAI 团队 " 大算力出奇迹 " 的成果。据 xAI 团队介绍,Grok 3 大模型的背后,是 20 万块 GPU 算力支撑;Grok 3 的训练计算量是上一代大模型 Grok 2 的 10 倍。
值得关注的是,Grok 3 在力证大模型的 Scaling Law 法则依然生效的同时,还在模型中整合了推理能力。在回答问题时,用户能看到 Grok 3 的 "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过程,一步步解读与推理用户需求,最终给出清晰答案。类似能力,此前在 Open AI 的 GPT-o1 模型、DeepSeek 的 R1 模型上也能见到。
除了与友商在技术上对飙,马斯克还在探索更多元的商业化收费方式。xAI 开启了会员订阅计划,用户可通过每月 30 美元或每年 300 美元的订阅,获得额外推理、无限影像生成等功能。
马斯克还透露,Grok 3 最快于一周后推出语音模式。他还确认了,特斯拉用户很快能在驾驶过程中使用 Grok 3 处理复杂任务。
不过,马斯克还不想太快将 Grok 3 进行开源,只会开源上一代模型 Grok 2。换句话说,大模型的开源与闭源之争也会持续扩大到智能汽车语音对话领網域。
Grok 3 上车,但可能对卖车贡献有限
" 所有特斯拉汽车最终都将配备 Grok 作为智能语音助手,其功能远比当前的语音命令系统强大。" 在今年 1 月的一场直播中,马斯克早就剧透过 Grok 大模型的上车计划。
虽然现在特斯拉的车上也有语音互動功能,但基本只能响应简单指令。如果按照 Grok 3 的表现,大模型上车后,无疑能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语音对话服务。有特斯拉用户在论坛上猜测,Grok 3 大模型还能根据车辆的实时信息、位置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还有用户猜测,Grok 3 的推理能力和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也能与特斯拉 FSD(自动驾驶系统)融合。比如 Grok 3 接入特斯拉车辆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流,可以实时解析摄像头和雷达数据。
对特斯拉的车辆而言,如果有更强的用户需求理解、语音互動能力,叠加 FSD 功能,其形态会更接近汽车机器人的角色。
在自动驾驶进度上,特斯拉计划在 2025 年 6 月在德州奥斯汀推出无人监督的全自动驾驶服务,并于年内扩展到多个地区。
不过,特斯拉的关键 AI 进展,可能在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算不上新鲜事。国内的智能座舱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智能语音互動成为了车企新车的基本操作。
尤其在国内现象级、开源 AI 产品 DeepSeek 的出现后,比亚迪、长城、吉利,甚至新势力理想汽车等十余个汽车品牌宣布接入 Deepseek 功能。
有老牌车企高层表示,DeepSeek 作为通用模型,在语言泛化和生成上有很大帮助,比如在智能座舱领網域,DeepSeek 可以在用户的模糊语义识别基础上,加上联网新闻检索,推理出来很好的答案。
随着特斯拉 Grok3 大模型上车,也会面临与 DeepSeek 的正面商业交锋。如果 Grok3 大模型在汽车领網域进一步商业化,也可能接入其他车企智能汽车中,创造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不过,有 AI 行业人士测试体验并告诉 36 氪汽车,如果在中文语料的训练与推理回答上,DeepSeek 可能比 Grok 3 的表现更好。
Grok 3 大模型的上车,特斯拉车辆智能化能力会进一步补足,但这可能对卖车的贡献有限。
当下,特斯拉依然没有挣脱销量疲软的泥潭。2024 年,特斯拉销量出现了 10 年来首次下滑,全年共交付 178.92 万辆汽车,同比下跌 1%;总营收也只同比增长 1%,达 976.9 亿美元。
尤其是利润方面,去年四季度,特斯拉毛利润率为 16.3%,弱于分析师预期的 18.9%,也低于上年同期的 17.6%。
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业务的疲软主要受库存清理、旧款 Model Y 折扣及低价车型销量占比提升等因素影响。
比起 AI 进展,特斯拉新款 Model Y 与更便宜的 Model Q 车型,可能是更重要的销量提升主力。
与 Grok 3 大模型发布同一天,2 月 18 日,特斯拉官方微博显示,新款 Model Y 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量产。新车有较大改动,共有两款配置,起售价分别为 26.35 万元和 30.35 万元,相比旧版本涨价 1.26~1.36 万元。这将让国内的 20 万元级电动 SUV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前,还有海外博主爆料称,Model Q 将于 2025 年 6 月 25 日发布,预计售价低于 30000 美元。在中国市场,这款车的售价或在 15 万元左右,这可能是特斯拉新的销量刺激点。
车企做 AI: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游戏
尽管车企做 AI 大模型还难有明显的收益计量,但从去年开始,国内车企掀起了做 AI、机器人、具身智能的热潮。
但 AI 的投入需要相当前瞻的技术路线判断以及资源储备。而马斯克做 AI 的道路,并不容易模仿。
横亘在国内车企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算力资源。在 Grok 3 的发布会上,xAI 团队也介绍,去年 4 月,马斯克决定,xAI 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创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于是 xAI 花了 122 天时间建成了一个 10 万张显卡的数据中心,随后又将数据中心扩大到了 20 万卡规模。
据行业人士推算,这远远超过 OpenAI 的 GPT-4o、DeepSeek-V3 所使用的计算资源。
这背后需要相当庞大的财力支持。数日前,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报道,xAI 还正在接洽潜在投资者,计划筹集约 100 亿美元资金,此轮融资可能使该公司估值达到约 750 亿美元。
而在去年 12 月,xAI 宣布完成 C 轮融资,筹集了 60 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已经达到 120 亿美元。
就当下而言,除了创造盛况的 DeepSeek 公司,无论是大模型创业公司还是车企,都很难像 xAI 一样撬动如此巨额的融资。
而在 xAI 的大模型之外,马斯克还掌控着一系列 AI 软硬體创新:自动驾驶 FSD、人形机器人 Optimus、储能系统 Megapack,以及腦机接口 Neuralink、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这些公司与业务描绘的愿景尽管宏大,但彼此关系密切、相互支持。
国内也有一批新势力将愿景瞄准了 AI,例如在机器人、飞行汽车上探索的小鹏,推出自研的对话大模型的理想汽车,但他们难有马斯克与特斯拉一样的成长土壤。
尤其在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势力与老牌车企交锋暗战,公司一号位的重心脱离与业务失焦,容易产生更大危机。
据 36 氪汽车了解,去年底,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有一段时间抽身汽车业务,专注于 AI,但很快又回归了汽车业务。尽管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很早就担任了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为智能汽车领先战略的规划和落地负责,但有知情人士向 36 氪汽车表示,在具体业务上,李想的精力分配没有太大变化,各种汽车业务关键决策,依然参与。
就当下而言,中美车企做 AI 的路径差异明显,国内车企玩家似乎还无法按照更大的 AI 游戏架构运转。卖车的残酷淘汰赛,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