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8 英寸的小平板很好,但我看不到它的未来,欢迎阅读。
在小红书上搜索「小平板」的关键词, 你能找到 759 万条笔记,这可能是今年讨论度最高的消费电子产品。
华为、iQOO、红魔等厂商,都传出了要打造 8 英寸小平板电腦的计划,还有本就在场的小米、联想等,市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十年前的小平板,使用体验还和大屏手机拉不开太大差距,观看体验也不如更大的螢幕,被吐槽「不上不下」,但随着我们的消费内容和习惯的改变,现在用小平板,似乎「不多不少」刚刚好。
仅抖音一个平台,每个月都能从其 10 亿用户中带走 46 小时,而短剧等内容的崛起,则进一步抢占用户的时间。拿小平板刷小红书,最多能刷到 4 条笔记流,相当高效。
手游市场也变天了。
全球最大的手游厂商腾讯,旗下有 14 款长青游戏,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游,每款游戏日均用户数都超过了 500 万,无论是《王者荣耀》 《和平精英》还是《DNF 手游》《三角洲行动》,操作都比十多年前的《水果忍者》要复杂的多。
以米哈游《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为代表的二次元手游品类,则主打像追番一样的游戏体验,游戏画面表现力一次次刷新上限——特效拉满的画面,确实显得手机螢幕更加局促了。
可以说,以前的「手机」就是机不离手的通讯设备,而现在的手机,更是一块满足用户「看」需求的显示屏。
这样的内容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智能手机朝大屏、全面屏的趋势发展,iPhone 16 Pro Max 几乎是 iPhone 4 的两倍之大,但手机螢幕不可能无限扩张。7 英寸就是一个临界点,再大就真的不适合当作「手机」了。
但人类的眼睛和手,是一对冤家。出于握持的需要,大部分手机的比例都围绕 19:9 打造,因而形体偏细长,导致长时间阅读的体验并不友好。
小平板不只是更大,而且要更「阔」,3:2 的比例,更接近 1.4:1 的印刷实体书,能很好提升我们的阅读体验,更符合人眼的结构。
▲ 图源:Mashable
虽然都说现在「没人看书」了,但实际上国内的电纸书市场打得正火热,去年的彩色电纸书销量,几乎同比实现翻倍。
▲ 2023 年 -2024 年 10 月彩色电子阅览器 / 电纸书在主流电商平台上的销售趋势,图源:魔镜分析 +
而高端的电纸书价格也在 3000 元左右,和小平板有所重叠,而全能的后者,更能吸引一部分有所需求的消费者。
很多时候,螢幕也不是越大越好。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平板产品尺寸都来到了 11 寸以上,煲剧、看电影确实很爽,但如果要看竖画幅为主的短视频短剧,那体验就非常糟糕了:配件基本都是横向直立,并且为小螢幕创作的短视频画面信息不多,大部分都是近景、特写镜头,在大螢幕上有点别扭。
而现在的手游,更多都是以螢幕两个角落的按钮来进行操作,如果放在 11 寸的大螢幕上,按钮的尺寸会过大,并不方便触控。
更重要的是,11 寸的平板已经相当有分量,用双手握持螢幕下方,也会因为重心问题难以握稳,并且很快也会带来疲劳感。
但如果你上手用过一块 8 英寸左右的平板电腦,就会发现它和手游的惊人契合,不仅长时间手持无压力,按钮也基本在拇指能触及的范围之内,8 英寸的螢幕也已经能很好欣赏画师辛苦做的美术,纸片人老公老婆们也更大了。
手游的一大主力军——青少年儿童,基本上都只有小天才手表而没有手机,网课、冲浪、打游戏一般都用的平板,而一块能更方便带出门玩的「小平板」,是更适合他们的品类。
而现在的市场中,小平板这个品类基本上也和「iPad mini」等同,虽然有三星、联想、酷比魔術方塊这些品牌做小屏 Android 平板,但用户更期待国产头部大厂的出品,能和手头上的手机等硬體生态协同。
别忘了,手游在国内还有「渠道服」的区别。
▲ REDMI 试水过 8.7 英寸的小平板产品,但性能一般,不适合作为「原神起动器」
厂商之前不愿意做小尺寸平板,或许也因为这个品类尴尬的利润率。
毕竟一块小尺寸平板,定价首先不能超过大平板,但由于手游的定位,配置不能太拉垮,这个不常见的螢幕尺寸也没有太多供应链成本优势。而大平板的利润空间更大,用户也更喜欢大螢幕,所以厂商早年还是主要聚焦在常见的 11 英寸品类。
但不少用户发现,比起笨重的大螢幕,还是捧着手机躺着刷要更香,大平板就这样慢慢吃灰,这时候才醒悟过来,好像一块比手机更大,但还能握在手上的螢幕,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 图源:Phone Arena
现在厂商纷纷选择进军小平板,一方面是因为供应链成熟了,元器件成本比以往更低,但更多是因为,原本很小的声量,随着内容消费的转型,和用户更清晰的需求,逐渐演变成很高的呼声,你不做自然有的是人做。
而且这几年的 Android 厂商,说实话大平板也没做出太大起色,Android 平板系统适配的问题难解决,而小平板用手机应用也问题不大,能作为一个新的突破点。
虽然今年的小平板品类有望「百花齐放」,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品类并不是「明日产品」,在未来就要被替代。
在 iPad mini 问世之后,小平板也迎来了一段非常短暂的高光时刻,HTC、三星等厂家都相继推出了相关产品。
十年前,智能手机的螢幕基本都是 4 英寸左右的小螢幕,而 7 英寸以上的小平板,对于想要一块便携大屏的消费者来说颇有吸引力。
▲ 图源;iMore
但很快,手机尺寸也开始扩张,逐步来到 6 英寸,能很好为用户呈现当时的主流内容,而如果是看视频,则更需要一块大螢幕,小平板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时间回到现在,即将要代替小平板的,就是折叠手机。
「比手机大又便携」的需求,也催生了厂商的更多探索。
今年引发热议的华为 Pura X「阔折叠」手机,就是这样一种新形态产品。在我看来,比起手机,Pura X 更像是将一块 7 英寸的小平板折起来,塞进了用户的裤兜。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折叠屏这样另类的产品,小平板就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只是经过 6 年的发展,折叠手机这个品类已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厚度、稳定性、折痕这些劝退不少人的痛点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作为一家不求先锋,只求成熟的公司,苹果正在开发折叠手机的传闻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多个信源爆料,折叠 iPhone 展开后的尺寸约为 7.8 英寸,刚刚好就和一台 iPad mini 相当,可能比例上会稍有不同。
在一段时间来说,折叠手机较高的售价,或许是完全替代小平板这个品类的阻力。不过,如果把手机和平板的价格一起计算,那其实和一台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基本持平。
并且,随着供应链进一步成熟,大折叠手机的成本和售价也会进一步降低。
用户素来喜欢更集成的设备,如果手头上的折叠手机能够很好把小平板的活干了,价格也合理,那小平板的春天,兴许就真的要迎来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