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理想狂奔 赛力斯失速,欢迎阅读。
摘要:赛力斯要实现 " 翻身 ",还需拿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文 | 王帅国
增程技术作为插电混动的一种,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势力车企的技术路径新选择。最初选择这一技术的企业只有理想汽车一家,赛力斯汽车、岚图汽车紧跟其后,而如今零跑汽车、哪吒汽车、深蓝汽车纷纷入局。再者,阿维塔汽车、小米汽车也传出了可能将推出增程汽车的消息。
在已经布局增程技术的车企中,理想汽车与赛力斯汽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家。在过去的 2022 年里,理想汽车完成销售 13.32 万辆,赛力斯汽车旗下的 AITO 问界系列车型销售 7.5 万辆,两者都成为中国新势力车企中的佼佼者。两者均采用的增程混动技术,被视为理想和赛力斯销量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到了 2023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增程技术玩家增多,理想与赛力斯的市场表现 " 冰火两重天 "。2023 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 13.91 万辆,同比增长 130%;AITO 问界仅销售 2.59 万辆,不及 2022 年总销量的一半。
理想与赛力斯,成了增程混动技术的正反面。为什么会这样?
理想汽车 " 狂奔 "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理想汽车是特立独行的一个。当 2015 年前后成立的多数新创品牌都选择纯电技术路线时,理想汽车在创始人李想的带领下另辟蹊径,坚持走被批评为 " 落后技术 " 的增程技术路线。
此后,理想汽车凭借一己之力 " 带红 " 了增程技术。从 2019 年底推出首款产品理想 ONE 并迅速成为市场爆款,到现在形成 L8、L7、L9 等 L 系列产品阵容,理想不断创造着新的月交付纪录。
数据显示,2023 年 1-6 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 13.91 万辆,同比增长 130%,已经超过了 2022 年全年的 13.32 万辆,今年 30 万销量年度目标完成率为 46.37%。若以交付量来衡量,此前的 " 蔚小理 "(蔚来、理想、小鹏)构成的新势力车企第一阵营的格局已然变动,理想汽车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上半年市场表现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之际,理想汽车缘何能够逆势发展?
对此业界众说纷纭,但都指出了一点,即理想汽车有着对于用户痛点的准确把握。这从技术路线、产品定位、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技术方面,理想汽车的增程技术避开了纯电车型前期面临的续航短、充电时间长、充电难等问题,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营销方面,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上频频针对行业热点话题发声,事实上充当着自家品牌代言人的角色。另外,在产品定位与产品力上,理想汽车主打家庭用车,L 系列几款车型均主打空间、舒适性、豪华感的差异化,让产品在豪华家庭用车这一细分市场撬开了一个口子。
从更深层次挖掘原因,李想此前成功的创业经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李想是一位知名的连续创业者,其在 2005 年创建的汽车之家网站,成为国内汽车垂类网站中的佼佼者。目前很多分析包括李想自己也认为,在汽车之家的这段经历,让他充分了解到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心理与真实需求,即 " 更懂用户 "。
对于 2023 年上半年交付量快速增长的情况,李想将原因归功于组织流程和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他同时透露:" 第三季度,理想 L8 和理想 L9 的目标是每月过万辆的交付,理想 L7 挑战 1.5 万辆月交付目标,并在今年四季度挑战 4 万辆的月交付。"
赛力斯 " 后劲不足 "
同样是主打增程式电动的新势力品牌,赛力斯与理想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的反差。公开数据显示显示,1-6 月,赛力斯汽车旗下的明星系列 AITO 问界车型累计销量为 2.59 万辆,月均交付 4317 辆,不足 2022 年下半年月均交付 9639 辆成绩的一半。
与今年同处于销量恢复阶段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三家相比,赛力斯汽车的销量回升速度也显得缓慢。今年 6 月,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分别为 10707 辆、8620 辆、13209 辆,三家车企月交付情况基本已经恢复至 2022 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业绩方面,赛力斯汽车 7 月 14 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3 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为 -13.90 亿元到 -12.50 亿元,2022 年同期为 -17.27 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 -19.30 亿元到 -18.00 亿元,2022 年同期为 -17.14 亿元。
赛力斯汽车之所以能在 2021 年至 2022 年的短短两年间取得不错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与华为达成了深度合作,获得了华为的 " 独家赋能 "。
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深入,AITO 问界系列车型独有的华为 " 光环 " 变得黯然失色。4 月 16 日,华为董事会成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表示,极狐也将更新为智选车模式。此外,阿维塔也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全系迭代华为高阶智驾系统 ADS 2.0、搭载原生的 HarmonyOS 车机作業系統,进一步深化与华为之间的战略合作。
即使华为多番表示,赛力斯仍旧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但仍难以打消外界的看法。毕竟在业内,整车企业的 " 灵魂 "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 2021 年年中提出的车企 " 灵魂论 ",曾直指与华为合作的弊端。
面对销量的下滑,赛力斯汽车目前的应对之策是持续推出衍生车型、提高销售及售后服务水平。6 月 16 日,业内首个同时搭载 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 3.0 的 AITO 问界 M5 智驾版开启全国交付。之后,AITO 问界还将推出 M5 标准版车型。
服务方面,6 月 30 日,AITO 问界表示,为支持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业务更加深入、紧密发展,双方决定成立 "AITO 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 ",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在 7 月 2 日的另一场企业活动上,赛力斯汽车副总裁康波表示,AITO 问界近期将发布 CARE 服务战略,以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赛力斯汽车推出的 " 救市计划 " 能否收效,还有待观察。眼下,随着更多品牌推出增程技术车型,增程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赛力斯要实现 " 翻身 ",还需拿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赛力斯汽车的发展历程,其由小康汽车改名而来,此前一直不是汽车行业的主流车企,这主要是由于缺少核心研发能力。近两三年由于华为的加持,赛力斯获得了短期的 " 网红效应 "。从长远看,扎实埋头搞研发、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正途。数据显示,赛力斯品牌发布 6 年以来,其研发费用分别为 4.75 亿、8.12 亿、16.62 亿元、22 亿元、18.82 亿元、9.48 亿元、13.14 亿元,累计研发投入约 93 亿元。相比之下,理想汽车仅 2022 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 67.80 亿元。
在靠着增程技术走完第一段路程之后,赛力斯与理想均将进入纯电动车市场,与其他新势力车企展开 " 正面抗衡 "。目前,问界 M5 纯电版已经上市,M7 纯电版也即将发布。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理想 MEGA 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这预示着,两者将在纯电市场 " 短兵相接 "。接下来的较量中,理想与赛力斯将会相向而行,还是渐行渐远,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