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格力电器还是董明珠说了算,欢迎阅读。
作者 | 冯晨晨
编辑 | 陈 芳
运营 | 刘 珊
" 过个春节,董明珠就被踢出局了?" 有网友疑问道。
2 月 19 日," 格力集团迎来新董事长 " 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并引发激烈讨论,因为在不少网友眼中,算是 " 半个网红 " 的董明珠,一直是格力的 " 掌舵人 ",如今传出更换董事长的消息,难免会产生 " 董小姐 " 出局的联想。
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次换帅的其实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其是珠海当地国企,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 90% 股份,余下 10% 由广东省财政厅所持。
而董明珠所任职的企业,是 A 股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且从股权关系上来看,虽然截至 2023 年 10 月,格力集团仍持有格力电器 3.44% 的股份,但不存在绝对控制权,因此格力集团的人事变动,不仅没有网友所猜的 " 董小姐 " 被踢出局的窘境,甚至都不会对其产生什么影响。
不过,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也的确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
自上世纪 90 年代,格力电器登陆 A 股前,格力集团就已是其控股股东,且长期持有 50% 以上的股份,直到 2006 年,随着格力电器的增发与股改偿还对价等因素,才使格力集团失去绝对控制的地位。
其实,即便在一系列变动后,2012 年,格力集团依旧持有格力电器 18.22% 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也正是这一年,董明珠才正式从创始人朱江洪手中接过权力的大棒,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不过,由于话语权与战略布局等问题,董明珠与格力集团,也一度闹得不可开交。
而真正改变这一系列麻烦,并让格力电器彻底摆脱格力集团控制的决定性事件,是 2019 年的一次混改。
当时,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以 46.17 元 / 股,合计高达 416 亿元的价格,从格力集团手中拿下格力电器 15% 的股权(超 9 亿股),成为新晋第一大股东,而格力电器也自此成为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企业。
与此同时,格力集团官网披露的 " 核心企业成员 " 图谱中,也没有了格力电器的身影。
格力电器历时超过半年的混改,对于 " 原东家 " 格力集团、" 掌舵者 " 董明珠以及 " 金主 " 高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董明珠通过一系列新的股权架构设计,实现对格力电器从管理层到董事会,再到股东大会的全方位强力控制,掌握更具分量的话语权,因此也被外界认为是 " 董小姐 " 从打工人,向掌权者转变的标志,成为混改的大赢家。如今," 乌龙闹剧 " 的背后,格力电器其实依旧是董明珠说了算。
此外,在收获高瓴超 400 亿元的 " 收购费 " 后,格力集团也能有更充足的资金,在业务上进行进一步多元化扩张。
2020 年,格力集团便与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规模为 30 亿元的产业基金平台,聚焦投资大健康、大消费、新材料、微电子、互联网安全及 5G 等领網域方向,随后又大手一挥,宣布出资 35 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合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格力集团官网显示,截至 2023 年末,集团已坐拥产业投资、建设投资、城市更新、建筑安装、服务运营等五大板块,资产超过 1132 亿元,且已打造认缴总规模超 1065 亿元、总数达 75 只的产业基金集群,累计投资、引进产业项目及珠海本地项目 194 个,总投资额高达 198.3 亿元。
相比而言,身为 " 金主 " 的高瓴,就显得赢面稍小了。
虽然截至 2 月 19 日收盘,格力电器再度微涨 2.32%,报 36.98 元 / 股,总市值 2082 亿元,并且距离去年年末低点的 30.78 元 / 股出现超过 20% 的回暖。但按照珠海明骏持股 16% 计算,其当前持股价值为 333 亿元,与最初投资时的 416 亿元相比,依旧存在 83 亿元的价值亏损。
▲(高瓴入局前后,格力电器股价走势图。来源 / 同花顺)
不过,由于格力电器向来以 " 高分红 " 著称,再加上当时条款中尽量不低于 50% 的分红限制,高瓴也获得了不菲的分红回报。「市界」根据年报统计,仅 2019 年 ~2022 年,格力电器就进行了 7 次分红,照此计算,高瓴同样可以分到接近 90 亿元的红利(税后),因此也已能够保本。
不仅如此,根据格力电器春节前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3 年营收 2050 亿 ~2100 亿元,再度比上年同期的 1901.51 亿元,出现 8% 以上的增长,且预计 2023 年的净利润为 270 亿 ~293 亿元,同样较上年同期增长 10.2%~19.6%。而在 2023 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就已达 201 亿元。
因此,如果按照 50% 的分红比例计算,格力电器去年的分红将再度突破百亿大关,而高瓴也能凭借每年数十亿元的分红,获得较为稳定的真金白银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