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价格飞涨,有总理曾被它赶下台!印度再出手:征收40%关税,欢迎阅读。
印度近期连续出台限制大米和洋葱出口的政策,意在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遏制通胀。然而,这些措施不仅没能有效解决印度国内的农业危机,还引发了南亚多国的洋葱供应紧张和价格飞涨。
据新京报 8 月 20 日援引《印度快报》报道,洋葱是印度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也是在印度最具政治敏感性的蔬菜,洋葱价格飙升甚至曾导致印度政府下台。如今关键的地方选举在即,其中包括洋葱重要产地马哈拉施特拉邦,因此印度政府急欲限制洋葱价格上涨带来的政治影响。
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贾亚蒂 · 戈什对央视记者表示:" 很有意思的是,洋葱这种蔬菜在印度成为了政治晴雨表,因为洋葱在印度饮食中的地位太关键了。它不仅仅是一种调味或者蔬菜,而是制作咖喱的基础材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其实在过去很多选举的时候,洋葱价格都变成一个特别大的政治性话题。"
据环球网 8 月 16 日报道,有的时候,这些关键蔬菜的价格会引发政局动荡,历史上就有印度总理 " 被洋葱赶下台 "。与此同时,据央视新闻报道,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洋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加征关税将直接影响到南亚多国。
印度农业改革的困境和挑战究竟在哪里?" 农业危机 " 为什么不断上演?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印度又对洋葱征收 40% 关税
据央视财经报道,印度洋葱价格对气候高度敏感,当遭遇反季节雨季或高温时,印度国内的产量会下降,价格则上涨。印度 7 月主要洋葱产地遭遇季风降雨,导致洋葱腐烂情况加剧,而接下来印度可能遭遇 100 多年来最干旱的 8 月,洋葱等农作物产量将受影响,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洋葱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此前在 8 月 11 日,印度政府已经开始从库存中释放洋葱。路透社报道称,印度是全球第一大洋葱出口国,今年上半年洋葱出口达 146 万吨,同比增长约 63%。据悉,由于近期蔬菜价格整体走高,印度 7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 7.44%,创 15 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环球时报 8 月 9 日报道,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古吉拉特邦是印度主要洋葱产地,产量约占全国的 60%。印度每年产 3000 万吨左右洋葱,年度消费洋葱 1500 万吨。印度《印刷报》报道,每个印度家庭每月至少消费 5 公斤洋葱,但有太多的年份,印度人会因洋葱 " 循环哭泣 ":年初批发价低迷时,受伤的是农民;到 11 月零售价达飞涨时,就轮到消费者受伤。
据海外网 8 月 17 日援引路透社 16 日报道,印度通胀高企,西红柿价格飙升 4 倍多。继麦当劳、赛百味之后,在印度的汉堡王门店也宣布暂停供应西红柿。
" 我们很遗憾菜肴中没有西红柿 ",汉堡王门店的告示牌上写道。各家餐饮店停供西红柿之际,印度国内正努力应对 2020 年 1 月以来最高的食品通胀率,全国的消费者都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季风降雨影响农作物生产,从而使供应链中断,印度的西红柿价格飙升了 450%。洋葱、豌豆、大蒜、生姜等印度传统美食中的必需品都出现价格上涨。为解决供应危机,印度已开始从尼泊尔进口西红柿。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出口限制引发多国供应紧张
据新京报 8 月 20 日援引路透社报道,自今年以来,印度洋葱价格持续上涨,而多个洋葱产地降雨不均,导致近几周内多个印度城市的洋葱价格翻了一番。印度的洋葱收成此前因去年干旱及今年季风雨延迟锐减,随后的洪灾更使情况雪上加霜,如今每公斤洋葱零售价徘徊在 30 至 60 卢比(约合人民币 2.5 元至 5.5 元)之间。两名印度气象部门官员 8 月 18 日告诉路透社,印度或将迎来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干旱的 8 月。8 月前 17 天的季风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了近 40%。大部分地区可能会持续降雨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厄尔尼诺现象。
8 月印度国内洋葱价格继续上涨,专家表示,9 月价格可能会上涨更多。《经济时报》称,贸易商表示,除了大量劣质洋葱外,其他蔬菜的高通胀也推动了洋葱价格的上涨。
征收出口关税不仅没能遏止印度国内洋葱价格一路飞涨,还将洋葱危机蔓延到了南亚更多国家。印度此举让南亚多个国家的洋葱价格也应声飞涨,孟加拉国总理甚至呼吁民众放弃食用洋葱。
据《印度快报》报道,孟加拉国、尼泊尔、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斯里兰卡等国依赖印度运输。2023 年 4 月至 6 月期间,印度向 65 个国家出口了洋葱,其中运往孟加拉国的洋葱数量最多,为 139 万吨。除孟加拉国外,马来西亚(107 万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9 万吨)、斯里兰卡(0.8 万吨)和尼泊尔(0.39 万吨)也是印度洋葱的前五大出口目的地。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政府的最新举措其实已经成为一种令人习以为常的循环:洋葱价格因为天气因素飙升,政府实施出口限制并打击囤积行为,价格通过新收成回稳,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探底,农民寻求政府协助,政府放松出口禁令,价格在天气因素影响前先一步上涨,之后又是新的循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印度 " 农业危机 " 为什么不断?
据环球时报 8 月 9 日报道,莫迪政府的两个任期内,印度农业发展经历几次起落。莫迪上台以来想要启动改革土地法,但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进展。特别是第二个任期,尽管粮食产量有所增长,2022 年农产品出口创新高,但 3 项有争议的农业改革法案在引发数万农民长达一年多的抗议后,不得不撤回。
《印度快报》报道,2021 年 11 月,莫迪政府突然宣布废除议会 2020 年 9 月通过的《2020 年农产品商贸(促进和便利)法案》《2020 年价格保证和农业服务(赋权和保护)法案》和《2020 年基本商品法修正案》。这 3 项涉及农业改革的法案,本意是想放松国家管制,通过资本和市场促进印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通过吸引私营资本投资补足农业基础性投入不足的短板,以此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莫迪曾称这些改革是 " 印度农业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但最终因农民持续一年多的抗议而被迫取消,这甚至成为莫迪政府遭遇的最为严重的执政危机之一。路透社当时援引一些印度农业专家的话说,这 3 项法案被逆转 " 是不幸的 ",因为这样的改革本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新技术和投资。新德里农业分析师桑迪普 · 达斯认为,这对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是一个打击。按照印媒的说法,相关农业改革半途而废,是因为 " 损害了农民利益 "。
另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莫迪政府每年在农业部门和农民身上的开支超过 6.5 万亿卢比。莫迪在强调过去 9 年的农业成就时表示," 政府确保印度化肥价格比其他国家更便宜 "。相关数据显示,9 年来印度政府的化肥补贴高达 10 万亿卢比。
谈到印度政府农业投入大但效果有限的问题,刘宗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症结在于 " 输血多于造血 ",政府救济性脱贫措施只是辅助的补救措施,副作用大,印度更应解决自我发展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在印度,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产率低下,长期 " 靠天吃饭 "。如果政府主要依靠化肥和粮食补贴维持农民生计,无疑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京报、环球时报、海外网、央视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