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产爱上赤足鞋,一种返璞归真的鞋,欢迎阅读。
解放双脚的赤足鞋,让都市人「感受地球」。
薄底鞋的流行还没有走远,践行极简生活方式的中产,最近盯上了赤足鞋。
赤足鞋,可以理解为穿着感更接近赤足的薄底鞋 2.0 版。它的鞋底薄到近乎于无,鞋楦宽大,鞋面材质柔软轻盈,能够让脚保持自然状态的同时,给予脚部保护。
赤足鞋带来的全新体验,很快在人群中掀起一股「极简主义鞋履」风潮。从日常通勤,到健身房训练、CrossFit 场馆,甚至更有挑战性的户外徒步、越野等,轻薄的赤足鞋全面入侵都市人的生活运动场景。
图源小红书 @Barefoot Nate,已授权
在小红书平台,与「赤足鞋」相关的笔记 5400+ 篇,赤足鞋产品 3 万 + 件。其中常被提及的赤足鞋品牌 Vibram、Vivobarefoot、Merrell Barefoot、Xero等,热门款式的官方售价及海淘价轻松超过千元,且常常一鞋难求。
「明明穿了鞋,但就像没穿鞋」,赤足鞋的流行也带来质疑。在有些人看来,赤足鞋是皇帝的新衣:「如果真的追求自然,为何不直接赤足」?
实际上,与其说赤足鞋的存在是为了解放双脚,更多人选择赤足鞋的原因是,在足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通过更自然的行走感受本体,让自己更加关注足部健康。
相关数据显示,拇外翻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 12%,扁平足发病率为 7.1%。此外,足底筋膜炎、浅足、高足弓等更是人们在谈及运动、脚部问题时出现的高频词汇。于是,时常作为足部康复产品而存在的赤足鞋开始被人们逐渐认知。
近期,巴黎世家 2025 的春夏系列产品图册中,出现了鞋底仅有五趾形状凹槽的 Zero 赤足凉鞋,更是一举将「赤足」这一概念卷进时尚圈。
赤足鞋,从鞋履市场的边缘逐渐跻身主流,正在发展成为一门更大的生意。
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随着 Vibram 五指鞋和 Vivobarefoot 等品牌的兴起,赤足鞋市场到 2031 年将达到近 8 亿美元,比目前增长 40%。
可以说,无论是大众健康生活方式,还是放眼运动鞋履市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01 薄底赤足鞋成为潮流
喜欢尝鲜的都市中产,总在穿搭上酝酿新的惊喜。
最近,关于「穿什么鞋」的风向又变了。一种模拟人类光脚状态、前掌宽大且没有中底的赤足鞋横空出世,成了中产们的出街新宠。
日常的通勤办公,无论是需要久站还是长时间开会,能够让脚自由呼吸的赤足鞋被职场人当作松弛利器,「就像在家穿拖鞋一样放松,但又不失体面」。
那些在力量区训练的健身大佬,冲击大重量时也把赤足鞋当作最佳辅助道具,并表示「能感受到每一根脚趾都在抓紧地面,四平八稳的更有安全感」。
就连热爱徒步、越野的户外爱好者,也纷纷开启「自虐模式」穿着赤足鞋进山,让双脚在踏过溪水树林与岩石时,充分感受自己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如果穿累了,就把鞋子卷一卷塞进包里」,极致轻薄又穿脱随意的赤足鞋,逐渐在都市人中间掀起一股从人手一双到占领鞋柜的病毒式种草。
赤足鞋的风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丑鞋的认知,以至于有网友调侃总结:「越过了丑的边境,来到时髦的禁区」。
以赤足鞋的先驱品牌 Vibram 五指鞋为例。品牌初创时就打出「赤脚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美观」的口号,鞋款外形完全模拟人的双脚,五指独立分开,以达到穿着时脚趾完全舒展的效果。
在爱好者眼中,它是「感受地球的工具」。但在路人看来,「如果不小心在街上瞥到穿五指鞋的人,多少有些看到怪兽本体的惊悚感」。
Vibram
与之相比,英国赤足鞋品牌 Vivobarefoot 的走红,可谓「丑鞋里拔高个」。
更休闲的外形,和不扎眼的配色,很好适配了都市人的日常运动场景。最新推出的 Motus Studio Sneaker,更是采用了柔软亲肤透气的美丽奴羊毛材质,鞋面雕刻花纹低调不失优雅,在海淘中一鞋难求。
此外,以户外赤足凉鞋著名的品牌 Xero、波兰赤足鞋品牌 Magical Shoes 等,也因为其极简外形但能满足中等强度登山徒步的惊人功能,在国内社媒拥有一定声量。
Xero Shoes
赤足鞋外形低调,但价格并不算低。
认知度较高的 Vibram 五指鞋,在国内官方旗舰店标价在 650-1200 元之间;新晋的 Vivobarefoot 海外官方标价 150-250 欧,折合 1200-1900 元左右;即使在国外二手平台,品相较好的赤足鞋也能卖到 500-800 元人民币的价格。
由于大部分赤足鞋品牌并未在国内开设官方售卖渠道,海淘之后的价格,更是让赤足鞋成了当之无愧的中产消费。
02 赤足运动不是潮流
尽管又贵又丑,但第一批穿上赤足鞋的人纷纷表示「穿了就回不去」。
赤足行走和奔跑,作为人类已经持续了数百万年的自然习惯,几乎退出现代人的生活。直到 2009 年,一本叫《Born to Run(天生就会跑)》的书籍出版并畅销全球,赤足运动受到广泛关注,赤足鞋这一品类才开始真正流行。
书中提出,双脚的天然结构就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最佳机制,「最理想的跑鞋,就是能让你找到光脚跑步的感觉」。
研究表明,人类运动时 70% 的信息来自脚底神经。双脚触地感越强,身体就越能感知周围环境,并相应调整运动姿势避免身体损伤。
发表在 Nature 杂志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习惯性赤脚耐力跑者,相比穿着跑鞋的对比组受到的地面冲击力低了 3 倍。
人在赤脚跑步时会先前脚掌着地,或中脚掌着地,较少情况下会后脚跟着地。跑动过程中,强壮的跟腱、小腿、足弓会吸收来自地面的大部分冲击力,并将其储存为弹性能量均匀释放到下一步中。图源 [ 1 ]
因此,为了让人们恢复更自然地行走及运动方式,基于生物力学原理的赤足鞋被创造出来。
没有中底科技,并不代表没有设计。大部分赤足鞋的鞋底厚度在 2-4mm 之间,兼具了赤足感知、足底防护与地面防滑;前掌空间宽大,鞋底前后落差为 0,让脚趾自然舒展,最大程度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强了足部肌肉和身体稳定性。
此外,鞋面面料的选用,也考虑到了现代人户外运动生活的场景特殊性,在保持轻盈前提下发展出皮革、羊毛、防水材料、环保材料等不同材质。
很快,在动物流、瑜伽的教学中赤足鞋成为热门单品。由于较多的地面动作需要灵活性极佳的训练鞋辅助完成,穿着赤足鞋往往能帮助练习者加强本体感受,平稳完成动作。
而在需要应对不同地理条件的户外运动中,穿着赤足鞋能够增强双脚力量、感官觉知的功能性,也逐渐被更多人认知。
传奇冲浪运动员 John John Florence 就曾谈及,强健的双脚一直以来是他有力冲浪的基础,脚部的弱点将会影响包括膝盖、脚踝在内的整个运动链。
John John Florence
在 2021 年的一项研究中,穿着赤足鞋六个月的被试者,相较对比组的足部力量平均增加 57.4% [ 2 ] 。
不过,正如《天生就会跑》中谈到,「你给身体某一部位增加外援,就会导致这一部位变弱」。不再习惯赤足行走的现代人,想要恢复足部力量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反,太快上脚赤足鞋进行长时间穿着和运动,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炎和肌肉拉伤。从走路,快走、再到慢跑或者轻重量训练,循序渐进地适应穿着赤足鞋,才能逐步强化足部力量。
当慢慢舒展的脚趾不再被挤压和重叠,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简单的行走当作享受。赤足,解放的是双脚,也为人们打开了感受力。
03 赤足鞋正在成为更大的生意
鞋底越来越薄这一潮流已酝酿许久。早先由 adidasSamba 鞋、PUMA Speedcat 等带来的薄底鞋流行,让都市人爱上脚踏实地、贴近自然的鞋履穿着感受。
赤足鞋,是这一趋势的深度呈现,同时又一次更新了人们对于足部健康的认知——双脚需要被支撑和保护,但也需要适时地自由呼吸。
作为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体现,都市中产对于极简赤足鞋的尝试日益进入主流视野,赤足鞋这一品类也在更大的鞋履市场中展现潜力。
Vivobarefoot 在其发布的 2023-2024 年度报告中表示,该品牌 2023 年售出了 100 万双赤足鞋,销量比上一年增加 13%,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 25%,公司正在进入良好的增长期。
而在国内市场,赤足鞋衍生出裸足鞋、自在鞋等诸多别名,率先在儿童鞋履市场打开认知;此外,luxiaojun、劳拉之星等品牌推出的室内赤足训练鞋,也在健身人群中流行。
社交媒体,仍是国内大众认知及购买赤足鞋的主要渠道。
除 Vibram 在国内拥有成熟购买渠道之外,以赤足鞋著名的美国户外品牌 Merrell Barefoot 也早已进入国内。尽管目前在官方旗舰店中销量靠前的仍是提供安全支撑的徒步鞋,但也在逐步将赤足鞋这一概念推向大众。
随着更多品牌进入市场,赤足鞋价格将在鞋履市场具有竞争力。
此外,一向强调自然观念的赤足鞋也是少数从一开始就积极引入天然、环保、再生等概念的鞋履品类。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支持,赤足鞋行业的未来无疑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 1 ] Foot strike patterns and collision forces in habitually barefoot versus shod runners.
[ 2 ] Curtis, R., Willems, C., Paoletti, P. et al. Daily activity in minimal footwear increases foot strength. Sci Rep 11, 18648 ( 2021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精练 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Jting,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