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国产8.9,可惜火的不是他,欢迎阅读。
还记得 Sir 之前推荐的,卷出新高度的韩综《》吗?
后台不少粉丝再提名另一档国产综艺。
主打真实,亲力亲为。
老实说,这两个综艺其实没有太多可比性。
但既然大家对它评价还不错,那 Sir 今天专门说一说——
种地吧
节目的策划很简单——
让一群鲜肉在田野里挖呀挖呀挖。
历时两百来天,从收割水稻到收获小麦,种植玫瑰、平菇、樱桃萝卜,养殖水产、养羊、改造新家,甚至还专门注册了公司。
最终成果:负债四五十万。
虽然忍不住发出有损功德的笑声。
但比起收成,观众更在乎的是在过程中获得的治愈和陪伴。
一方面,《种地吧》为被诟病已久的选秀提供了一股清流。
另一方面,又让农村和乡土成为年轻人乐于谈论的话题。
桃花源固然是美好的。
然而每一个桃花源之下,注定都有一片隐忧。
01
不会骗人的土地
节目组从三百多人中,选择了二十位少年去各个农户家干农活,最终留下了 95-04 年的十位少年。
其中有拿过《中国新歌声》冠军,但成为寂寂无名的乐队主唱蒋敦豪;参加过《创造营 2021》的秀人何浩楠;还有表演专业出身的赵小童和李耕耘;学过昆曲的陈少熙。
别的节目爱豆出道走得是花路。
但他们要走泥巴路。
种地就像他们人生中拿到的第一个空白剧本一样,他们不知道这两百天后会变成什么样。
刚到的第一天,瞧这破败的房子,几乎没什么家具,积灰严重。
炒菜用的是生锈的铁锅。
后来观众看到的很多家具都是他们自己焊接出来的,甚至房子前的那条路也是他们自己用水泥铺设出来的。
从家里拿来的白色衣服来这里之后再也没用过了,他们每天都要穿着雨靴下地干活,灰头土脸,根本没人在意形象。
就算飞行嘉宾来了,也没空招呼,直接说:" 地里等你们 "。
这艰苦的条件,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变形计》。
不过,《种地吧》并不强调矛盾冲突,相反特别朴实。
少年们对这片土地的付出,让人很难不怀疑是不是要放弃娱乐圈,扎根在这里了。
从刚开始配酱吃饭,把护理液当成洗衣液的 " 生活白痴 ",到后来能够将自己种的蔬菜端上饭桌,修建篮球场,建造羊舍鸡舍,成为养殖专业户。
节目可以有剧本。
但土地,未必配合你的演出。
而他们之所以愿意在这里种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
在此之前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迷茫期,赵小童演戏面试一直在被拒绝;赵一博到处去见导演、制片人,每天都很忙,却感觉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蒋敦豪和乐队举办的音乐会只卖出了二十张票,连包场费用都赚不回来。
他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并没有被人看到。
就像卓沅所说:" 在这里可以脚踏实地地做事,12 月份干的事情,1、2 月份它就有了结果,这种感觉是很舒服的,不会让你觉得很焦虑,还有很不安。"
这种收获的确定性,缓解了大家的迷茫与焦虑。
《种地吧》对于大城市里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是一个可以寄托的远方。
那里可以接触到自然的土地,而不是悬浮在钢筋水泥森林。
那里的收获真实可感,而不是终日忙碌,却早已忘记了工作的成果在哪里。
02
真人秀与乌托邦
喜欢这节目的观众最多的评价:真实。
在烈日下勤勤恳恳地锄地、播种、挖水渠。
搬运 30 吨肥料累到腰酸背痛。
为了赚钱想各种腦洞大开的创意拍中插广告。
雨天通水渠,冷到不行也义无反顾跳下去。
母羊难产时,胆战心惊地把手伸进母羊肚子里掏崽子。
这就像一场社会实验,实验少年们能否靠自己把这片土地经营下去。
节目里的人物确实是鲜活而真实的,但这样的真实却是以综艺外壳包裹出的种地乐园。
在综艺里,通常飞行嘉宾的到来是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但在《种地吧》里,他们是来救济少年们的。
主持人张绍刚和作家麦家刚来时,看到男孩们屋里潮湿得有一股酸浊味,立刻给他们添置了取暖设备和电磁锅,还买了特别多好吃的改善他们的伙食。
备受好评的一期是 "0713 再就业男团 " 成员苏醒、陆虎、王栎鑫等人来的时候,不仅跟男孩一起下地干活、做饭,还一起办了场谈心音乐会,把少年们内心的困惑聊开了。
之后还来了一群各个专业的名校大学生,帮助少年们解决农业上的困惑,梳理账目,教授记账技巧。
你可能察觉到了,这部综艺并没有沉浸在展现农民种地是多么辛苦,他们在手工割稻太慢的情况下,节目组给他们借来了收割机,还有专门的师傅在旁边指导。
想要种出东西,买种子、肥料、添置生活物品需要花钱,就随时借钱给少年们,遇到农业上的困难,就找专家帮忙解决。
在卖货时,他们利用自己的颜值和演技来直播,就能达到远超普通农民的效果。
少年们在乡村真实地 " 受苦受累 " 不假。
但《种地吧》塑造出来的依然是一个农业乌托邦。
因为它默认了——
每一个在农村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
有飞行嘉宾来看望。
有节目组可以安排流程。
还有人气和颜值,可以为农产品提供高附加值。
甚至,问题解决不了又如何呢?
就像少年们还跟导演开玩笑说,第一季是不可能还完债的,除非接着拍第二季、第三季。
农业收入,只是节目中的一种 " 游戏币 "。
他们的真实收入,还是来自于娱乐业而非农业。
所以没还完钱不用太心急上火,甚至这还能带来下一季通告。
而一个真实的农民,如果负债几十万没还上,还能不能有这样的心态?
到那时,他经营的土地还能成为一片桃花源吗?
区别就在于,都在体会种地的不容易。
《种地吧》有托底的保障。
但更多脚踏实地的农民,心里都有一块落不到地上的石头。
03
有家难回的真实
《种地吧》主打的田园治愈慢生活,对于综艺来说有新意。
其实早在这之前,已经有视频博主在做这件事了。
比如 Sir 以前下饭会看的 @华农兄弟。
爬树、摘(偷)果、摸鱼、野炊,让人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度过的童年。
当然还有一开始让他出圈的 " 竹鼠的一百种死法 "。
中暑、打架、挑食,或者因为 " 漂亮 ",都有可能鼠到临头。
可是现在他的视频里再也没出现过竹鼠的内容。
因为 2020 年的疫情爆发,当时的野味成为众矢之的。
竹鼠虽然是人工养殖,但这个产业同样遭到一夜清零,被禁止售卖,有的地方还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而就在 2019 年,华农兄弟刚刚投资扩建了竹鼠养殖基地,没想到这些心血全都付诸东流。
最后一次拍摄竹鼠养殖场。
这里已经鼠去楼空,华农兄弟摆上竹鼠玩偶,当做一场告别仪式 ……
他们是视频博主,竹鼠生意没有了还有别的出路。
但其他的养殖户呢?
如今的他们还在继续拍摄种植养殖的田园生活,只不过也难以恢复到巅峰时期的状态了。
这不就像普通农民面对天灾时的无奈。
即便现代农业科技再发达,这依然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行当。
这个 " 天 ",也不只是气候的那个天。
还有很多很多,人为的 " 天 "。
在《种地吧》节目中,可以给每人配一台收割机,还专门培训学习,包教包会。
可这样的配置,在现实中似乎有点奢侈了。
否则今年麦收时节的河南农民,也不至于那么焦急。
节目里,少年们也经历很多农业上的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控的,可以增加看点的。
在母羊难产死胎事件后,他们特意在羊棚里安装了摄像头熬夜观看,准备随时跑去接生。
搭大棚时因为并不了解这项技术,导致后期一直在为前期的错误买单。
观众被少年们种地的真诚和辛苦而感动,但又有多少人愿意为真正的农民付出,更别说成为农民了。
大家把现在年轻人去做农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新农人 "。
但真的回到农村种了地,才能体会到问题的" 老大难 "。
《种地吧》这个节目的意义。
不仅是用一个乌托邦给城市中焦虑的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
或许也在于,启发关注,面对真实。
也才能真正发现我们的这条回乡之路,有多么远,该怎么走。
Sir 想起一个主角。
他不是来自综艺,或者哪一部剧。
而是林生祥歌里反复出现的一个名字——阿成。
来自农村。
进城打工。
一事无成。
终于回乡。
别人都说他是 loser,就连父母也不理解: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不像我们一样继续当农民。
但有多少人把青春奉献给城市,又被扫地出门。
有多少人不得不回到荒弃的土地,依然期待着人生能播种新生。
在林生祥的《风神 125》里,阿成骑着摩托车,奔驰在县道上。
他这样唱:
经济起泡,捱人生变泡 ( 经济起泡,我人生变成泡影 )
离农离土真登波 ( 离农离土,真波折 )
毋当来归!毋当来归! (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阿姆原谅捱来归 ( 母亲,您原谅我要回来 )
捱爱舍死归到山寮下 ( 我拼了命也要回到山下的家乡 )
重新做人 ( 重新做人 )
歌曲里表达不得不返乡种田的悲伤与无奈,而城里人却向往农民 " 种豆得豆 " 的田园生活。
乌托邦之所以存在。
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离得够远。
" 种地吧。"
是一个乐观、笃定的祈使句。
但我们的选择呢?
其实不管怎么选,都有同一首歌——
" 哎呀我说命运呐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