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2023年世界经济盘点:预计全球增长低于3%,印度领跑,德国或陷入衰退,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2023 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今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多重问题,包括通胀居高不下、利率持续上升等,都极大地影响了金融市场,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融资成本提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脆弱,2023 年不会超过 3%,2024 年也只有 2.9%,远低于 3.8% 的历史(2000-2019 年)平均水平。
同时,地区分化仍在不断加剧。发达国家由于政策收紧,平均经济增速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2.6% 放缓至 2023 年的 1.5% 和 2024 年的 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小幅下降,从 2022 年的 4.1% 降至 2023 年和 2024 年的 4.0%。
具体到各个国家,2023 年既有增速领先的新兴国家,也有负增长的发达国家。
根据 IMF 预测,印度 2023 年经济增速在主要国家中第一,达到了 6.3%。2022 年增速第一的沙特,未能延续石油带来的高增长,预期增速仅为 0.8%。俄罗斯虽然连续遭到制裁,但今年经济增速预计能达到 2.2%。相比之下,德国经济增速为 -0.5%,很可能会成为唯一负增长的发达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IMF 将今明两年的中国 GDP 增长预期从 10 月份的 5% 和 4.2%,上调至 5.4% 和 4.6%。
" 全球经济正在一瘸一拐中发展。"IMF 表示。
印度:很自信但制造业还不太行
印度是今年国际舞台中,增长最耀眼的一颗 " 明星 "。
由于投资和强劲的内需,印度经济预计今年预计增长 6.3%,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领先。
" 印度的韧性得到了强劲的内需、公共基础设施的强劲投资和金融部门的加强的支持。" 世界银行表示。
标普全球 12 月 5 日发布的《2024 年全球信用展望》报告也指出,在未来至少 3 年内,印度仍是全球 GDP 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有望最早于 2030 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预测,印度 GDP 总量预计将在 2026 年超过日本,比原先估算提前一年,并将在 2027 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比起国际机构的看好,印度内部更为自信。
印度总理莫迪(图源:社交媒体)
印度总理莫迪 6 月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当我作为总理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6 月 22 日),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 · 达斯则自信地表示," 印度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驱动力 "。
12 月 8 日,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宣布,将印度 2023/2024 财年(2023 年 4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测从 6.5% 上调至 7%,2024 财年通胀预期维持在 5.4%,同时还宣布维持利率 6.5% 不变。
自信之下,印度经济尚存在明显短板。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业转型问题。
目前,印度仍是服务业主导经济、制造业较为弱势的国家。尽管印度政府希望通过提出 " 印度制造 " 倡议政策来推动制造业发展,但目前制造业仅占印度 GDP 的 15%。这个比例,难以支撑莫迪未来的大国构想——将印度建成一个 5 万亿美元的大国经济体。
前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 · 拉詹认为,若印 GDP 增速无法突破 6%,将无法实现 "2047 年成为发达经济体 " 的目标,甚至将面临 " 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 "、" 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 等难题。他还指出,印度经济发展存在 " 劳动参与率低 "、" 经济重地南方发展动力不足 " 等致命问题,莫迪政府对此应少说多做。
但是,仍有不少机构对 " 印度的自信 " 持谨慎态度。
其中,标普全球就表示:" 印度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从服务业到制造业’的转型。仅就目前情况看,印度能否顺利完成产业更新,前景并不明朗。"
德国:欧洲火车头负增长
和印度的春风得意相比,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德国却萎靡不振。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在这一年来几乎没有实现任何增长。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产出萎缩 0.1%,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德国第四季度将经历 0.2% 的下滑幅度,超过了最初普遍预测的 0.1%。
在 IMF 的预测中,2023 年德国经济增速为 -0.5%。对此,欧盟委员会称,德国很可能成为欧盟乃至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出现衰退的国家。
图源:社交媒体
德国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 2022 年爆发俄乌冲突后能源危机带来后遗症、高通胀、高利率、预算危机等。同时还有全球需求疲软,这导致德国规模极其庞大的工业基础陷入停滞。
德国央行的报告称,出口低迷拖累了德国工业,消费者支出受到抑制,而融资成本上升则抑制了德国国内的投资。
" 如果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咳嗽,欧洲就会受到感冒的威胁。" 德国《商务内幕》表示," 德国现在是‘欧洲病夫’,甚至还不如脱欧后的英国。"
德国的经济表现也确实拖累了整个欧洲。据彭 / 博社 12 月 12 日报道,预测认为,整个欧元区 9 月 -12 月 GDP 预计将萎缩 0.1%。欧盟统计局将经济低迷归因于欧元区工业生产萎缩,主因是德国经济放缓。
当然,德国经济还是有望恢复微弱增长的。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 · 内格尔就表示,从 2024 年初开始,德国经济可能会重新回到扩张轨道,并逐渐加快速度。" 我们预计,增长速度将从 2024 年的 0.4% 加速到 2025 年的 1.2%。"
和德国相比,受西方制裁和通胀压力影响的俄罗斯,在今年反而实现了经济上的温和改善,甚至有望实现正增长。
IMF 认为,俄罗斯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 2.2%。欧洲委员会也上调了对俄罗斯经济的增长预期,预测 2023 年经济增速能到 2%,2024 年和 2025 年则有望每年增长 1.6%。
欧洲委员会认为,财政刺激政策、劳动力紧张导致实际工资的上涨,是俄罗斯经济出现反弹的部分原因。同时,印度等国从俄罗斯大规模进口大宗商品,也促进了该国 GDP 的增长。
2023 年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即将进入充满问号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