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被外卖喂养大的一代人,开始吃预制菜了,欢迎阅读。
如果说如今还有什么热门赛道的话,被称为 " 人类饲料 " 的预制菜应该还算是一个。
一、稀缺的蓝海
这是一个骂声和掌声都足够响亮的新兴行业。
在刚刚公布的诸多上市公司半年报中,预制菜概念的上市公司增长表现十分亮眼,吊打几乎所有产业板块。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重视美食体验的国度,食客和饕餮们对于预制菜的愤怒几乎是发自本能的。
2022 年 9 月 14 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内,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甚至称," 预制菜是猪狗食,我从来不吃。" 这种骂声不仅仅把预制菜在当时推上热搜,如今餐饮赛道最热门的标的,比如费大厨等餐馆,主打的核心口号就是 " 坚持专业大厨现炒 "。
但即便如此,预制菜市场依然火爆。有机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 4196 亿元,同比增长 21.3%。2023 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 1640 余家,到年底中国预制菜规模有望突破 5000 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两位数的增长,无疑意味着这是一个当下极为稀缺的蓝海产业。
许多人或许没有注意到,"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 甚至已经被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檔案。7 月 3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这是继 2023 年中央一号檔案之后,预制菜行业再次出现在顶层檔案中。
在政策的吹风加持下,预制菜赛道更是一片火热。
藉由 3 年新冠肺炎疫情成长起来的预制菜,为什么在恢复线下餐饮之后,依然是越骂越火?这个背后可能要回到一个一直未被认真回答的行业问题:作为美食大国,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诞生麦当劳和肯德基?
二、食物的悖论
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评价是充满了悖论式的苛刻,比如有一个经典的段子就曾经这样调侃过:对家里吃饭最高评价,是做得跟外面饭店一样;在外面吃饭最高评价,是味道跟家里一模一样。
至于豆腐腦甜咸之争此类争议常常 " 吵上 " 热搜,社交平台日常嘲讽 " 白人饭 ",更是证明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要求是挑剔的。中国人讲究 " 锅气 " 和食材的新鲜,调味手法多样且全凭经验,每个人都有一套成熟的烹饪秘方。
所以预制菜带来的问题显得更加显性——很多人开始慢慢发现,同样的菜品,外卖不同门店之间的口味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哪怕商场里的餐饮门店能占据一整层,但真正能吃出炒菜味道的却越来越少。
就像去年的雪糕刺客一样,那些使用预制菜的饭馆们,也逐渐变成了花了大几百吃了预制菜的饭馆刺客式的存在。
以明厨制作预制菜的西贝和它的创始人贾国龙最为典型,其一直被认为扯下了连锁餐饮行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B 端连锁中餐厅早已是预制菜的天下。据业内人士透露,其预制率和半成品率几乎可以达到 50%~60%。
尽管从产业上我们确实在追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强大的全球性的连锁餐饮企业,但另一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预制菜与其背后所代表的餐饮标准化流程,正在颠覆以往我们对于中式餐饮的认知。
▲《舌尖上的中国》(图 / 视频截图)
毕竟,仅仅是大厨现炒,我们能够数得上名字的就已经有川鲁粤等八大菜系,这还不包括各式小吃、传统食品等等。如果去看《舌尖上的中国》就更会发现,在中国如果要从事餐饮行业,要想收获规模和口碑,几乎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因为所谓的预制菜,本质上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后,再进行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这一品类起源于美国,日本最早实现规模化生产。
从市场数据看,日本的预制菜在餐饮中占比已达到 60%。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占比还不到 10%。这也是行业内大家公认,预制菜在中国市场还有巨大增长空间的原因。
三、饕餮的反叛
其实严格来说,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类似的产品形态出现已有 20 年之久。我们大多数人熟悉的速冻水饺、速冻包子等等,其实都属于预制菜的范畴之中。
但这两年预制菜开始突然火热起来,估计还是和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中有关系,对于自己做饭的需求上升和做饭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催生了预制菜的需求。
疫情 3 年完成了一次长时间的半强制性的消费者教育,当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多了。
消费一直被认为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不是没有原因的。环顾世界 500 强榜单上的企业,包括沃尔玛、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等在内的诸多消费和零售餐饮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如果对比来看中国企业 500 强,会发现其中这一类的公司占比并不算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强烈的反差,主要还是源自于从农业到食品餐饮业本身的品类太多、非标程度又太高、标准化和规模化很难实现,这也是长期困扰中国食品餐饮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预制菜的出现,一切正在变得不一样起来——哪怕是像佛跳墙这样的繁复程度很高的菜品,也能够通过预制菜基本实现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大门正在徐徐打开。
不过,中国预制菜行业还是存在一个广被诟病的问题,就是不能够像麦当劳或者是可口可乐一样,拥有一个面向消费者的足够有知名度的世界品牌。
提起预制菜,北方风味有羊蝎子,四川口味有麻辣鱼,福建地区有佛跳墙,粤港澳有大盆菜,不同区網域都有地方特色的爆款菜品,但对于用户来说,记住的只有菜品,却几乎没有出圈的品牌,更没有足够有影响力的龙头公司。
一个佐证是,天眼查数据显示,从注册资本看,在现有的 6.8 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中,有超过 54.7% 的企业注册资本在 100 万元以下,56.6% 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 5 年内。这不仅意味着中小预制菜企业明显占据大多数,更表明这个行业的真正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只是,被外卖喂养大的一代人,正在越来越怀念食物本来的味道。从美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快餐化、标准化的中式餐饮预制菜依然会是大势所趋。
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比如能不能把预制菜做得更好吃、更符合国人的挑剔味蕾,这考验的是产业整体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控能力,而这也必然将会是未来预制菜行业竞争的分水岭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