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为红海军而战的“普鲁士将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记(上),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燃烧的岛群 ,作者群主飞龙
本文是 " 燃烧的岛群 " 第 1374 篇原创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全文共 9891 字,配图 10 幅,阅读需要 19 分钟,2025 年 3 月 3 日首发。
快捷阅读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点击标题下方的作者 " 阿登的苦林专辑 "!
按:本文编译自外网,编译本文并不表示赞同原作者观点或证实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配图有改动。
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对诸海军列强的未来造舰规格予以了严格限制,也直接导致了 " 重巡洋舰 " 这一新舰种的诞生。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下,英美法意等国的设计师不得不绞尽腦汁,在 " 排水量不超过 1 万吨,火炮口径不超过 8 英寸 " 的条件下做文章(蓄意隐瞒真实排水量的日本另当别论)。不过,作为当时欧洲大陆上的 " 弃儿 " 苏联,反倒因未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而不必在造舰方面挖空心思地循规蹈矩。
图 1. 条约型重巡洋舰的雏形——英国海军 " 霍金斯 " 级巡洋舰
然而,受战争等各方面因素的摧残,年轻的苏联工程师严重缺乏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经验。为此,他们将目光投向国外,在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的帮助下完成了苏联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新式巡洋舰 " 基洛夫 " 号的设计工作。不过,由于用 180 毫米主炮取代了意大利人初始设计中的 152 毫米主炮,让这艘巡洋舰处于一种介于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之间的尴尬地位:其装甲和主尺度不及一般的重巡洋舰,但火炮口径又比《华盛顿条约》标准下的轻巡洋舰大一些。在此基础上,苏联海军在 1936 年提出了打造一支 " 大舰队 " 的设想,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真正的 8 英寸主炮重巡洋舰。
这一次,苏联人把目光投向了德国,他们决定向德国人购买 " 轻型巡洋舰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苏联海军的分类,他们所说的 " 重型巡洋舰 " 实际上是类似战列巡洋舰的舰种,如装备 305 毫米主炮的 " 喀琅施塔得 " 级;而所谓的 " 轻型巡洋舰 " 才是类似当时世界各国装备的轻 / 重巡洋舰的舰种。为什么是向潜在的未来敌国德国购买?斯大林那句名言道出了背后的逻辑:" 从敌人那里买来的一艘船等于两艘——我们这里多了一艘,敌人那里少了一艘。" 这就是红海军对德国海军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重巡洋舰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原因。
图 2. 装备 305 毫米主炮的苏联海军 " 重巡洋舰 " —— " 喀琅施塔得 " 级
在此之前,随着敌视共产主义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年轻的苏联与魏玛共和国之间原本密切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开始遇冷。为缓和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苏联开始主动寻求与德国和解,并签署经贸协定。在双方的努力下,1935 年 4 月 9 日,《苏联政府与德国政府关于苏联在德国追加订货和德国为这些订货提供资金的协定》签署。根据该协定,苏方有权在德国政府的担保下向德国企业订购 2 亿帝国马克的产品,包括工厂设备、机器、仪器、电气产品、石油和化工产品、车辆、实验室设备等,还包含技术援助。根据这份协定,苏联从德国获得了价值 1.512 亿帝国马克的工厂设备及其他物资。苏联为支付这笔贷款而提供给德国的原材料从 1940 年年底开始交付,到 1943 年结束。
在此基础上,1939 年 8 月 19 日,即约阿希姆 · 冯 · 里宾特洛甫率团访问莫斯科并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于 1939 年 8 月 23 日签署)的前几天,苏联政府收到了德国方面原则上同意再追加约 2 亿帝国马克贷款的照会,还商谈了购买德国最现代化武器的可能性。条约签署后一个多月,一个由 48 人组成的苏联代表团在 9 月底抵达柏林,了解德国最新型号的军事武器装备,代表团成员包括外交官和坦克、飞机及其他军工行业的多位顶尖专家,团长是人民委员伊万 · 费德罗维奇 · 捷沃相(И . Ф . Тевосян)。
根据苏德双方的协定,苏联将向德国提供原材料,作为回报,后者将向前者出售工业产品。重巡洋舰自然属于 " 工业产品 " 范畴,因此苏联人表示希望可以购买建造中的重巡洋舰。当时考虑了许多方案,但德国方面不愿做出让步,经过漫长的谈判,德国人最终同意出售正在不莱梅市建造的 " 吕佐夫 " 号重巡洋舰。据说原因之一是,希特勒觉得在与英国开战的情况下,没太有必要派大型水面舰艇发动远洋突袭。
图 3. 二战德国海军唯一一级重巡洋舰的首舰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号
虽然 " 吕佐夫 " 号当时只完工了 54%,但相对于当时苏联海军手头上的舰艇而言却是一艘相当现代化的军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苏德两国最终于 1940 年 2 月 11 日签订购买 " 吕佐夫 " 号的合同,价格为 1.04 亿帝国马克,苏方随后将其重新命名为 "53 号工程 "。4 月 15 日,在两艘海上拖船的帮助下," 吕佐夫 " 号缓缓驶离不来梅市德希马克造船厂(DeSchiMAG,全称为 " 德意志船舶与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的舾装码头,并于 5 月 31 日抵达列宁格勒市波罗的海第 189 造船厂的泊位,随舰一起抵达的还有一支由德国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人数约 70 人,由奥托 · 费格(Otto Feige)海军少将率领。该团队主要负责监督军舰完工的情况,并向苏联人提供帮助。
与苏联一样,作为当时欧洲大陆上的另一个 " 弃儿 ",德国也没有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故他们设计建造的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重巡洋舰大大超出华盛顿条约的限制:该级舰标准排水量 14240 吨,满载排水量 19800 吨,水线长 199.5 米,宽 21.8 米,吃水 5.9~7.2 米。该级舰因采用全面的装甲防护设计而在世界一众条约型巡洋舰中独树一帜:延伸到首尾的舷侧水线装甲厚 40~80 毫米,其中舰体中部水线装甲厚 80 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 30 毫米(水平),主装甲甲板 30~50 毫米(水平装甲有舷侧倾斜部);炮塔前部 160 毫米,炮塔座 80 毫米,指挥塔 150 毫米。
图 4."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重巡洋舰装备的双联装主炮特写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重巡洋舰的主炮为四座双联装 203 毫米 SK C/34 型舰炮,身管长 60 倍径,最大射程 33540 米。防空火炮为六座双联装 105 毫米高炮、六座 SK C/30 型双联装 37 毫米高射机关炮、十座 Flak 30 型 20 毫米单管高射机关炮(莱茵金属公司在瑞士厄利孔 20 毫米机关炮的基础上研发)。除火炮外,舰上还装备有四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和日本人设计 " 最上 " 级轻巡洋舰的小动作一样,德国人也在火炮上耍了心眼:他们最初宣称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的主炮为十二门 150 毫米火炮,安装在四座三联装炮塔中,但炮塔底座却被设计成可以安装八门 203 毫米火炮。
1937 年 8 月 2 日," 希佩尔海军上将 " 级重巡洋舰的第五艘,也是该级舰的最后一艘在不来梅市的德希马克造船厂铺设龙骨,舰体于 1939 年 7 月 1 日下水,并被命名为 " 吕佐夫 "(L ü tzow)号,以纪念拿破仑战争中 " 吕佐夫志愿军 "" 吕佐夫自由骑兵团 " 的指挥官、普鲁士王国将军路德维希 · 阿道夫 · 威廉 · 冯 · 吕佐夫男爵。
图 5." 吕佐夫 " 号的舰体下水时的场景
交付给苏联人并来到列宁格勒后," 吕佐夫 " 号的栖装速度明显放缓。在苏联 / 俄罗斯的相关史学著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说法:德国技术专家蓄意 " 破坏 " 该舰的建造工作(如拖延甚至不交付设备和材料、故意制造一些繁文缛节等),甚至直接不履行义务和失职,就是不想让这艘军舰在战争前夕加强给未来的敌国苏联海军。许多证人和目击者也指出过德国人的蓄意破坏行为,如波罗的海造船厂车间副主任法沃洛夫(Б . П . Фаворов)在其回忆录《炮火中的船坞》一书中写道:
" 就这样,一天天地,舰上的工作被拖延,计划中的期限也一次次被打乱。德国公司代表的这些伎俩自然会让我们觉得,他们这样做暗含着某种意图,即尽可能拖延这艘巡洋舰的完工和入役时间。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倘若没有德国人的帮助,单凭我们自己是无法完成‘吕佐夫’号的建造工作的。"
直到 1941 年 7 月一直在舰上担任锅炉机械师的红海军士官普里科特(С . Я . Прикот)也赞同法沃洛夫的看法,他回忆说:
" 德国人在一些重要细节上做得不够。例如,管道的接头处是金属波纹管,那里的蒸汽压力是 52 公斤。我们的工厂短时间内难以生产出这样的接头,也没有蒸汽!这意味着这艘船开不起来。有一台给锅炉供水的泵没有交付,安装的泵是艘旧巡洋舰上的,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把旧泵拆下送回了德国,可新的泵一直没送到,所以说德国人是故意的。"
不过,来自德国方面的檔案表明情况并非全都如此。例如,根据《卫国战争中的苏联国家安全机构》第一卷 " 大战前夜 " 第二册 "1941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21 日 " 中的说法,负责维系苏德经济关系的德国外交部官员卡尔 · 朱利叶斯 · 施努雷(Karl Julius Schnure)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为其上级准备的一份备忘录中报告了以下情况:" 在列宁格勒建造‘ L ’号巡洋舰(即 " 吕佐夫 " 号)的工作仍在按计划进行,来自德国的设备也如期运抵。" 对相关设备供应偶尔中断的客观原因,德国人也给出了看上去颇为合理的解释:正在与英国进行的战争导致物资供应困难,相关物资被紧急转用于满足前线的需要;由于大规模征召产业工人入伍,导致熟练劳动力短缺。
图 6. 未完工的 " 吕佐夫 " 号舰体启程前往苏联,可见上层建筑部分还未完工,一号炮塔已经安装完毕,但四号炮塔尚未吊装火炮
很难评价双方的说法谁对谁错,因为按照苏德双方的计划,该舰的最终服役时间定在 1942 年;而且就算是在德国,其造船厂也没有遵照建造期限完工某些准备交付给德国海军的舰艇——战前的德国和苏联都在拼命扩充自身的海军实力,船厂根本应付不过来如此多的订单;至于在另一端的列宁格勒,甚至有说法称在战争前夕出现过个别重要设备被德国人窃走的情况,不过这也可以用当时苏联军事后勤管理方面的混乱来解释。
1941 年 6 月 21~22 日夜,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的舰员们突然接到警报:必须从沉没的 " 愤怒 " 号驱逐舰(Гневный,属 7 型驱逐舰)上接收 50 人并将他们安置在巡洋舰上。不一会儿,运送 " 愤怒 " 号舰员的卡车驶来了,车上下来的是一群筋疲力尽的人,许多人衣衫不整,有些人甚至无法自己走路,需要身边的同志搀扶。当焦急的水兵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时,一名新来的人叹了一口气,只说出了一个简短的词:" 战争…… "
此时,"53 号工程 " 的第一层上层建筑、第一和第四号主炮塔(也称 A、D 主炮塔)、舰桥基座、烟囱和主桅下部均已安装完毕(安装了一根简易主桅),主机和附属设备尚未完工。主武器方面,只有舰首和舰尾的第一、第四号主炮塔的四门 203 毫米火炮安装调试完毕,另外两座炮塔只安装了底座和护栏;防空武器方面,SK C/30 型双联装 37 毫米和 Flak 30 型单装 20 毫米高射机关炮已经到货且德国人为该舰提供了全部弹药(有资料称 37 毫米高炮安装了两门,20 毫米高炮安装了八门),舰上必要的电力设备也逐步投入使用。海试定于 8 月进行。舰员的满员率方面,军官达 100%,士官和水兵为 60%~70%,总人数约为 1000 人。总体而言,此时这艘重巡洋舰的技术准备程度为 70%(也有说法称是 75%)。
图 7. 停泊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内的 " 吕佐夫 " 号舰体近景
从战争第一天起,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就投入了战斗。1941 年 7 月 5 日,根据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Н . Г . Кузнецова)的命令,在列宁格勒组建了列宁格勒和奥泽尔涅地区海防司令部,费奥多尔 · 切尔帕诺夫(Ф . И . Челпанов)海军少将被任命为司令员。8 月 15 日,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这艘处于有条件战备状态的巡洋舰上升起了海军旗,亚历山大 · 瓦尼法捷耶夫海军中校(Александр Ванифатьев)担任舰长,这艘 " 半成品 " 巡洋舰也被命名为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
切尔帕诺夫 7 月初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海防,如武装更多的海岸炮台阵地,加快船台上舰艇的维修速度,组建海军陆战队分队等。"53 号工程 " 也抽调舰员,组成两个连加入了海军陆战队。对此,红海军士官普里科特回忆说:
" 因此,我们决定让这艘巡洋舰停工,让主炮作好发射准备,把机电部门的技术人员派往前线。船舱里立即开始宣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洋舰营的名单。营长——索奇耶金海军大尉,向前三步走,出列!一连,连长——海军上尉高级工程师谢弗尔,向前三步走,出列!一排,排长埃尔绍夫中尉……他们就是这样向我们宣读命令的,每个人也都是这样出列的……一班长、副排长——普里科特中士!"
" 我出列,然后立定站好。我手下的兵,我的部下,也一一被念到名字站了出来。我手底下有十二个人,每个人都互相认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团结在一起。第二天,我们去了工厂,对巡洋舰进行了保养,给所有东西都加满了油,贴上了标签。晚上,我们带着训练用步枪去了基洛夫宫,原先我们去那里跳舞,现在是去接受地面战斗训练。训练一直持续到七月底,共二十天。之后我们配发了武器:班里的十二个兵有两挺轻机枪,除班长外,其他人都领到了 SVT-40 半自动步枪和手榴弹。我作为班长,也领到了一支波波沙冲锋枪,就像在芬兰战争中那样。"
把海军花了一年多时间辛苦培养的高级技术专家派到海军陆战队中当步兵使用无疑是极大的浪费,但苏军指挥人员别无选择,因为德军正向列宁格勒扑来。由于这艘巡洋舰此时被作为水上浮动炮台使用,不需要考虑出海的问题,故舰上只保留了开炮和确保舰炮正常工作所需的人员,如炮手、电工、柴油机操作员等,外加少数来自舰艇其他部门的水兵(他们是维持军舰战斗力所必需的)。舰上的发电机被匆忙安装,炮弹供弹装置的收尾工作和其他开炮所必需的工作仍在继续。根据实际情况,"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与 45 型驱逐舰 " 熟练 "(Опытный)号、7U 型驱逐舰 " 严峻 "(Строгий)号和 7U 型驱逐舰 " 整齐 "(Стройный)号一同被编入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建舰艇分队。
图 8. 正在向德军开火以保卫列宁格勒的 45 型驱逐舰 " 熟练 " 号
海防司令部决定,将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转移至列宁格勒煤港码头的射击阵地。由于这艘船没有高大的上层建筑,所以伪装得相对较好,其舰体 " 湮没 " 在了各种海岸建筑里。转移到煤港码头后,巡洋舰与岸上的发电厂相连,这是因为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后,舰员被裁减地仅能将一台柴油发电机组投入使用。
1941 年 9 月初,德军逼近列宁格勒,"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接到命令,让舰上的 203 毫米主炮做好射击准备,并提前向岸边派去了炮兵观察员。临战前,还将舰长换成了巴甫洛夫斯基(А . К . Павловский)少校。9 月 7 日,舰员们收到了开战以来第一份目标射击指示:在第 21 民兵师前沿发现大批德军部队和装备集结,正从涅瓦河畔逼近列宁格勒市。"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的主炮首次开火,向德军打出多枚重达 122 公斤的炮弹。挨了炮击的德军四散奔逃,并慌乱撤退。不久,又发现了一个新目标:一列载有德军的火车正在乌里茨克车站附近卸车,舰上的克虏伯大炮再次发出怒吼。短短几分钟内,火车便被摧毁。倘若挨炸的德军第 36 摩托化师的士兵们得知,揍他们的是由一艘前德国巡洋舰发射的德国炮弹,不知会作何感想。
图 9. 一名水兵正在检查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的大口径主炮炮弹,每发重 122 公斤!注意一号炮塔左侧舰炮的身管已经因炸膛而断裂
自 1941 年 9 月 7 日向德军打出第一炮后,"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上第二战斗部门(БЧ -2)的人员便不停地用高爆弹轰击敌人,给德国第 18 集团军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舰在反炮兵作战中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其炮火多次挫败了德军在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沿线和进入城市的最短道路上突破苏军防线的企图。红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在《走向胜利》一书中回忆说:" 未完工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洋舰的炮火让法西斯非常恼火。"
9 月 11 日,舰上发生了一起事故:在进行第 22 轮射击时,军舰一号主炮塔左侧的火炮炮管发生炸膛并破裂。在现场检查时发现了问题所在:炮管上有一处孔隙,被德国人小心翼翼地掩饰并涂上油漆遮盖。是德国人蓄意破坏还是工厂制造时的缺陷?考虑到类似的事故也发生在 " 马拉 " 号战列舰上,所以真正的答案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知晓了。不过,"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没有停止射击,依旧用剩下的三门主炮继续开火。
图 10. 在 1939 年这些见证 " 吕佐夫 " 号重巡洋舰下水的人群中,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它会更名为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并在两年后成为苏联人用来轰击德国人的浮动炮台
此前一天,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已于 9 月 10 日抵达芬兰湾岸边,他们也因此得以更好地调整远程火炮的射击诸元,并用野战炮兵火力封锁喀琅施塔得军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航道——海上运河。前面提到,"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的炮击激怒了德军,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摧毁这艘巡洋舰。一系列空袭接踵而至,虽然舰上的高射炮手成功击退了德军的空袭,且后者投下的炸弹亦没有给军舰造成任何伤害,却烧毁了不少掩护它的港口建筑,使其更容易被德国人发现,岸上的变电站也瘫痪了。"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号失去了动力,现在又处于敌人的炮火射程内,其处境一下子变得非常危险。舰长巴甫洛夫斯基少校紧急呼叫拖船移动泊位,同时军舰继续向德国人开火。据统计,从 9 月 7 日至 9 月 17 日这十一天里,舰上的主炮共打出 676 发炮弹。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作者 " 阿登的苦林 " 其他文章可以从下面的链接进入阅读:
-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 " 投稿 "-
-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 " 加群 "-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欢迎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