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教育信创到底怎么选?能做到“无感切换”的只有C86,欢迎阅读。
从 Wintel 大潮退却说起。
2024 年年底,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对英特尔发起网络安全审查;紧接着,2025 年初又传出微软拟关闭中国区业务的消息,尽管微软随后予以否认,但这两则事件无疑揭示出:Wintel 联盟的根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摇。
从更系统性的角度来看,自 "2+8+N" 行业信创推进以来,关键行业纷纷启动了 IT 系统、设备与軟體的国产化替代。而到了今天,这股 " 信创之风 " 终于全面吹向了教育领網域。
2024 年 11 月,《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軟體正版化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到 2027 年底前,教育系统须全面采用正版作業系統和办公軟體。这标志着教育信创已驶入快车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变革的难点从来不只是 " 更换设备 " 这么简单。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实现整个 IT 生态的平稳迁移与重建。
架构之争:在生态与自研之间求平衡
长期以来,国产电腦因軟體生态不完善而屡遭诟病:驱动缺失、应用不完整、专业軟體难以运行,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表层的应用适配,而是指向底层的 CPU 架构。
计算机软硬體之间通过 " 指令集架构 "(ISA)沟通,这一架构承担着 " 翻译官 " 的角色,决定了硬體如何理解和执行軟體指令。
目前主流的 ISA 包括 x86、ARM、MIPS 和 RISC-V 等,它们在指令结构与执行逻辑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不同架构之间的軟體生态往往难以兼容。
x86 架构因其与 Windows 系统的深度捆绑,构建起庞大的应用生态,成为 "Wintel 联盟 " 的技术基础。即便在当下,x86 仍在个人电腦与伺服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与数以万计的主流軟體形成了高度耦合。
一旦更换架构,现有系统将面临大规模軟體无法运行的问题。
在国产化替代进程中,不同厂商选择了不同路径。但无论选择哪种架构,生态空白都是绕不过去的难题。
尽管理论上可以通过源码重编译或二进制翻译在非 x86 平台上运行軟體,但商业軟體大多闭源,无法重编译,只能依赖翻译器完成 " 二手翻译 "。
这不仅带来显著的性能损耗,还容易引发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尤其难以满足教育行业对高可靠性与低延迟的刚性需求。
正因如此,以海光、兆芯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提出了更具现实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C86 架构。
它并非全新指令集,而是在获得 x86 授权基础上,自主开发微架构的国产 CPU。
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留了 x86 的原生軟體兼容能力,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信创替代的技术门槛和落地成本。
以兼容高效胜出,C86 成为教育行业最优架构
在推动教育领網域的信创进程中,架构选择不仅关乎国产化进度,更决定着替代的成本与质量。
相较其他行业,教育场景对 IT 架构的性能、稳定性与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多媒体应用,需具备较强算力;教学管理系统高度结构化,运行需稳定无误;而课程、考试等关键业务系统的迁移,要求新平台能完整承载原有 x86 生态。
当前,在教育领網域,真正形成落地优势的,是 C86 架构。
其他架构因在移动端广泛应用,具备低功耗、高能效等显著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安卓生态,因此在教育初期信创试点中颇受青睐。
但随着部署深入,其桌面端生态兼容性不足、迁移流程复杂、性能表现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扩展的关键因素。
相比之下,C86 架构更贴近教育场景的核心需求。依托原生兼容 x86 应用的能力,C86 在部署过程中不需要对軟體进行重构,也不依赖中间层进行二进制翻译。
这种 " 同构迁移 " 的优势,使其从系统安装、应用部署、性能调优到业务上线全过程更为高效,仅需 4 步即可完成整体替代流程,远比其他架构复杂的适配路径更具落地性。
不仅在兼容上 C86 更具优势,从大量实际测试数据来看,C86 架构在教育场景中的性能表现也远优于其他架构。
常用教育类軟體在 C86 平台上的兼容性超过 90%,而其他架构平台仅为 60% 左右;在虚拟化环境中,C86 设备的性能损耗控制在 10% 至 20% 之间,而其他架构则高达 30% 至 40%;即便是基础应用,如 WPS 办公軟體,C86 设备平均启动时间为 2.5 秒,而其他架构设备需要接近 6 秒。
此外,WINE 技术加持下,C86 平台可运行的商用应用数量超过 1 万,性能损耗低于 5%,而其他架构平台可兼容的軟體不及其五分之一,且损耗水平远高于后者。
具体到教学现场的实测对比,C86 的优势更加直观。以解压 12.4GB 大型檔案为例,C86 架构下的设备完成解压速度领先对比设备约 61.6%。
通过 Photoshop 打开 20K 高分辨率图片时,C86 设备仅用时 11s 左右,不到其他架构设备所用时长的 1/3;处理复杂滤镜任务时,C86 设备响应速度是其他架构的 6.4 倍,系统整体稳定性也明显更强。
在使用 CAD 查看建模檔案、三维地图、网页浏览、在线视频播放等应用中,C86 设备始终保持流畅表现,CPU 占用率维持在 20% 以下。
而采用其他架构的对比设备频繁卡顿,部分任务时 CPU 占用飙升至 90%,甚至设备偶尔会出现因内存不足导致的工作台界面加载失败的问题,而 C86 设备运行稳定。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生态兼容性、系统迁移成本还是运行效率方面,C86 架构都展现出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对于正处于信创转型关键期的教育行业而言,这种兼容现有生态、易于落地的技术路径,无疑是当前最现实、最可行的选择。
C86,让信创教室真正 " 跑起来 "
C86 架构或许不是国产化的终极形态,却是在当前阶段最务实、最可落地的 " 补位者 "。
如今,C86 方案已在多地教育系统落地生根,让国产替代真正 " 跑起来 "。
△某中学国产化 AI 电子教室
走进这么一间教室,你看到的是联想开天小型本地伺服器,其内核采用海光 C86 处理器,原生兼容 x86 生态,可稳定运行统信 UOS、银河麒麟等国产 Linux 系统。
与之配套的联想开天信创 PC 同样搭载海光 C86 芯片,对 WPS、Flash 8、Scratch 3 等主流教学軟體都能够流畅适配。凭借海光 C86 处理器的高性能与强兼容性,軟體几乎 " 秒开 ",为师生带来丝滑的教学体验。
教师端的管理方式也焕然一新。讲台上的教师机通过开天智能云教室支持的 " 镜像制作与上传 " 功能:教师可将一台已配置好系统与軟體的电腦打包成镜像檔案,上传至伺服器后,一键同步至全班学生机。
上午要上 Python 课,只需选 " 编程课 " 教学镜像,瞬间批量部署至 40 台学生电腦,课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还原,保持环境整洁。
下午若需教学 Flash 动画制作,再换一套 " 动画制作课 " 镜像即可。这样,一间信创教室既能充当 AI 电子教室进行授课教学,又可化身为考场或会议室,场景切换毫不费力。
基于海光 C86 处理器所搭建的这间信创教室,不挑系统、不挑軟體,也不挑场景——唯一 " 挑剔 " 的,恐怕只是我们这些早已离开校园、再难回到课堂的大龄毕业生了。
教育信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回过头来看,教育信创的核心难题从来不是 " 要不要国产 ",而是如何 " 用得起 "、" 用得上 ",还要 " 用得好 "。C86 提供了一条无需推倒重来、也不必重新培训教师的现实路径。
我们习惯以 " 颠覆式创新 " 来赞颂技术进步,但在现实世界,颠覆往往伴随高昂代价,重建也常意味着业务中断。C86 也许不是教育信创的终极形态,却是当下成本最低、落地最稳的一步。
在国产化这条缓坡上,与其追求轰轰烈烈的颠覆,不如选择稳稳当当的落地。
* 本文系量子位获授权刊载,观点仅为原作者所有。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