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这拍的啥玩意?全网狂喷,活该翻车,欢迎阅读。
PPT,原本以为只是职场工具。
不成想,现在竟成了一种国产剧的剪辑手法。
镜头切换,没有头绪?
别担心,一套模版轻松解决!
看那花哨的三维动效——
瞧这娴熟的切入切出——
上一秒卿卿我我,下一秒搂搂抱抱。
設定渐入效果,实现完美衔接。
伴随阵阵涟漪,美女跃然屏上。
就问高级不高级?
有了它,造福内娱千万家。
疯戏根本不用演,画面自带发癫范。
更有高手,不屑一顾。
床戏一出,惊世骇俗。
整一个后现代抽象艺术。
以上说辞,均是玩笑。
毕竟,能做出这种效果,已经不能用low形容了。
可偏偏,这种辣眼的转场,在国产剧中屡见不鲜。
转场,通俗讲就是镜头、场景之间的切换。
看似简单,若想做出意境,那可得动腦子。
百年来,影史中的经典转场,不胜枚举。
创意十足,令人拍案叫绝。
更有甚者,还能融入故事,自带解读空间。
接下来,我们洗洗眼:
相似性转场
相似性转场,是最常见的转场方式。
利用镜头间存在的相似元素,来实现视觉上的衔接。
影史公认最经典的相似性转场,来自《2001太空漫游》。
开头,一只远古时期的猿猴,学会了用野兽的骨头击打。
《2001太空漫游》
这意味着,猿猴逐渐懂得使用工具,开启了漫长的进化旅程。
该如何展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呢?
导演库布里克,自有妙招。
同类的欢呼声中,猿猴将兽骨抛向空中。
下一秒,兽骨"变"成了飞船。
短短一个切换,就足以承载历史的厚重。
这个经典镜头,也被后世反复致敬。
姜文在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近乎等比复刻。
少年马小军将书包扔向空中,下秒接住时,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
彼时的姜文,初执导筒,就有了如此精准巧妙的调度。
《阳光灿烂的日子》
《夺宝奇兵》里,印第安纳·琼斯的牛仔帽,也起到了相似的作用。
少年时期的琼斯,还是个顽劣的菜鸟,从师父手中接过帽子。
再次抬头时,成为资深冒险家的他,已是哈里森·福特的经典壮年形象。
可见,拍人物的成长,哪有那么啰嗦,一个反差足以。
《夺宝奇兵3》
这一点,在《阿甘正传》的诠释下,更加俏皮生动。
作为影史上最知名的"傻子",每每回溯往昔,他都会皱起鼻子。
碰巧,小时候的他,也老皱鼻子。
此时,配合画面切换的,还有镜头的运动。
主时间线,镜头一点点推进阿甘,准备进入他的世界。
来到闪回戏后,镜头又慢慢往回拉,暗示记忆之门已经打开。
《阿甘正传》
当然,相似性转场承载的,不只有时间。
单单一个小的创意,也能令人拍案叫绝。
《白日梦想家》中,导演将一格小小的胶片,与水池联系起来。
如此丝滑,赏心悦目。
《白日梦想家》
《加勒比海盗》里,也有类似的设计。
杰克船长手上长出黑斑,求助女巫指点迷津。
女巫施法时,将蟹脚拍打在桌面上。
瞬间,镜头切到了大海汪洋。
蟹脚的位置,与海浪的轮廓一模一样,趣味十足。
《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
以上几位,尚还是切换了镜头。
偏偏有部神作,压根没切画面,就实现了场景的变换。
这个大牛X货,就是《美丽人生》。
片中,男主历尽周折,终于赢得女主芳心。
两人住进布满鲜花的新家,喜结连理。
不久后,蹦蹦跳跳走出的却是个孩子,那是他们爱的结晶。
《美丽人生》
原来,岁月匆匆流逝,鲜花始终盛开。
如此美丽,无愧人生。
另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来自《无间道》。
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和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缔造了香港电影的不朽佳话。
片中,两人都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
已死的陈永仁出现在回忆里,说着说着,把杯子一放。
紧接着把杯子拿起的,却是主时间线的刘建明。
《无间道3:终极无间》
妙,绝妙。
没切镜头,不光转换了场景,还转换了视角。
真正的大师手笔。
过渡转场
过渡转场,也是转场中的重要分支。
找出画面中适合作为间隔的元素,神不知鬼不觉实现过渡。
星爷的经典名作《功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结尾,开了糖果店的阿星与哑妹四目相对,仿佛回到了儿时。
伴随镜头移动,导演借两人的身躯作为遮挡,玩起了视觉魔术。
纯真烂漫,尽显写意之美。
《功夫》
对于过渡转场,《穿普拉达的女王》也曾做过完美的诠释。
女主安妮·海瑟薇,作为时尚杂志编辑,日常要在着装上下工夫。
电影想塑造人物,既要有时尚,也要有作为菜鸟的局促。
两种表现,一步到位,靠转场,足矣。
《穿普拉达的女王》
一段通勤之路,秒变走秀现场,叙事效率高得离谱。
聪明的你一定看出,剪辑点就藏在车流和墙壁处。
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切换。
流畅!过瘾!
但过渡转场的妙用,还远不止于此。
一镜到底,似乎是与剪辑完全相反的拍摄模式。
实际上,受限于技术和操作,真正的一镜到底极难成功。
《俄罗斯方舟》是少有的
真·一镜到底电影
绝大多数情况,也是采用过渡转场的方式,将剪辑点藏起来。
影史第一个玩这种障眼法的,是希区柯克。
在1948年拍摄的《夺魂索》里,他进行了实验。
一部80分钟的电影,藏了八个剪辑点,多为演员后背或墙壁。
《夺魂索》
近些年最著名的长镜头电影《鸟人》,更是由十几个长镜头拼接而成。
这就是过渡转场的威力——
有时候,甚至能骗过你的眼睛。
《鸟人》的过渡转场
你发现剪辑点了吗?
技巧转场
第三大门类,叫技巧转场。
顾名思义,不单单是通过调度和剪辑,也会用些特效助力。
说白了,前文吐槽的"PPT转场",本质就是技巧转场。
然而,技巧转场本身不坏,关键是看怎么用。
《鸟人》在转场时
也使用了绿幕抠像特效
常见的技巧转场,是叠化+淡入/淡入淡出。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女孩苦训摔跤,力求登上赛场。
为做激励,父亲特地画了赛场示意图。
伴随着高贴合度的渐变,二维变三维。
略过了中间步骤,女孩如愿了。
《摔跤吧!爸爸》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更是借助这一手法,做了极其震撼的表达。
女主亲眼目睹被奴役的金福南大开杀戒,侥幸逃过一命。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结尾回归平静生活后,她平躺在地板上。
女性凹凸有致的轮廓,恰好与岛屿的起伏重合。
余韵悠长,更是在暗喻女性共同面对的社会囚笼,充满了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好的转场,同样可以是叙事、是表达的一环。
它同样也是镜头语言的分支,承载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
某种角度看,也能代表电影的品质。
好的转场,可以为作品本身加分助力,坏的呢……
只能说,这种时兴的PPT转场,真是有损光影之名。
就算原作本身有些可取之处,也能被这般草率、抽象的剪切磨得精光。
其实早些时候,影史也有过类似的转场视效。
1977年的《星球大战》,就有PPT那般的切换。
久而久之,还成了风格和传统。
《星球大战》
可是,这能否说明国产PPT转场没有问题呢?
扯淡。
作为古早科幻IP,《星球大战》都已经是快五十年前的电影了。
你跟它比,怎么不跟秦始皇比玩手机呢?
换言之,这类拙劣的国产剧,对标的还是人家五十年前的审美,害不害臊?
当然,造成当下国产剧此类乱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点就是,对细节的忽视,以及粗枝大叶的创作品性。
这种边角料的手艺,总感觉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没人在意。
诚然,转场或许形成不了影视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仅做锦上添花之用。
但是,所谓创作,不就是努力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不对吗?
衷心希望这些混日子的创作者,多长点心吧。
毕竟,每一次眼高手低,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