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当CXO遇上下行周期:两位数高增长戛然而止,“卖水人”静待拐点,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生物医药寒冬在全产业链条上蔓延,医药 " 卖水人 " 在寒风中打了个冷颤。2023 年,CXO 的高增长戛然而止。
以头部企业业绩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双双降至 10% 以下,凯莱英(002821.SZ)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下降超 18%;药明生物(02269.HK)也于近日宣布下调 2023 年业绩指引。
不过,在生物医药市场复苏迹象显现的背景下,CXO 行业有望加速回暖。
" 创新药已经进入复苏周期,经营业绩整体好转,这个趋势在 2024 年会更明显。未来随着创新药行业进入繁荣周期后,CXO 也会慢慢复苏。" 曼然资管总经理马曼然对时代财经表示。
资本离场
CXO 是医药外包的总称,可以分为 CRO、CMO/CDMO、CSO 等,分别对应医药行业研究、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是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专业人才、设备和资金的需求都很高,通过委托外包,可以帮助药企降本增效。
如果说新药研发是九死一生的 " 淘金 ",那提供外包服务的 CXO 就是旱涝保收的 " 卖水人 "。2021 年以来,当生物医药进入 " 寒冬 " 后,CXO 却仍然一片繁荣。
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2 年,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 70%;药明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超过 100% 和 30%;凯莱英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则分别达到 48.08% 和 208.77%。
进入 2023 年,CXO 行业陡然转向了下行周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常年活跃的资本往往是对市场变化最为敏感的。
CXO 曾经是资本市场的 " 宠儿 "。中航证券研报指出,从纵向比较来看,2023 年上半年,医疗服务子板块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由 2021 年第三季度的高点 59.53% 下降到了 26.22%,与 2019 年三季度水平大致相当。2023 年上半年,CXO 板块重仓持股基金数量为 548 个,持股总量为 94348.21 万股,重仓持股基金数量和持股总量较 2023 年一季度有所下滑。
资本离场的影响直接反映在股价上。时代财经根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12 月 26 日,近一年内,美迪西(688202.SH)的股价降幅超过 50%,泰格医药(300347.SZ)、昭衍新药(603127.SH;06127.HK)A 股降幅超 40%,康龙化成(300759.SZ)降幅超 30%。
机构纷纷逃离,IPO 的热度也随之骤减。2022 年成功上市的拥有 CXO 业务的企业近 10 家,包括宣泰医药(688247.SH)、和元生物(688238.SH)等,募资总额超过百亿元。2023 年,完成 IPO 的 CXO 企业数量仅有昊帆生物(301393.SZ)、金凯生科(301509.SZ)、万邦医药(301520.SZ)和康鹏科技(688602.SH),合计募资约 50 亿元。
马曼然对时代财经表示,"CXO 与创新药行业的周期节奏不同,CXO 订单周期往往会滞后创新药。当前几年创新药行业调整时,CXO 正处于景气周期的峰值,如今创新药经过调整周期开始进入复苏初期,CXO 却因订单减少进入调整周期。"
宁泽基金投资总监武强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同样表示,在 2022 年一季度末基本上出清了 CXO 的持仓。他指出,CXO 属于创新药的 " 后端繁荣 ",随着部分医药研发公司削减研发管线,CXO 也随之受影响。如果创新药复苏,那么 CXO 的行情也会随之好转。
竞争加剧
一位 CDMO 企业的负责人曾对时代财经坦言,生物医药行业的 " 寒冬 " 给 CXO 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压力。现在客户对于新项目的投入比较谨慎,客户需求整体减少,想要开拓新的客户很困难,叠加行业内还有低价抢单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首当其冲的是一些此前自建产能的 Biotech。从 2022 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有 Biotech 传出关停厂房、出售工厂的消息。2022 年 9 月,科望医药将生产基地卖给了药明生物;2022 年 11 月,基石药业(02616.HK)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停工;同样是 2022 年 11 月,和铂医药(02142.HK)将生物大分子研发创新中心项目的生产厂房转让给药明生物旗下的药明海德。
2023 年,CXO 行业的收并购仍在进行。2023 年 9 月,博腾股份(300363.SZ)宣布收购宇阳药业剩余 30% 股权,随后维亚生物(01873.HK)也宣布收购朗华制药余下 20% 的股权。
有医药行业人士曾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行业内想要寻求出售的中小企业并不少,但要找到愿意接手的买方并不容易,因为 CXO 行业现在不缺产能。
武强也对时代财经表示,现在头部的企业产能过剩,没有订单在手、也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想要找买家比较困难。
可以看出,行业 " 大浪淘沙 " 之际,也给了头部企业扩充产能的机会,CXO 行业由此进入新一轮的洗牌。但很快,压力也传导到了头部企业。
2023 年 3 月,药明康德细胞基因治疗子公司药明生基临港基地关闭。药明康德在投资互动平台回应表示,在临港的基地由于业务调整需要,过程当中涉及到大约 50 名员工,涉及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约 0.12%,不涉及其他部门。
随后,保诺桑迪亚、春天医药等 CXO 企业也传出裁员消息。
药明康德 2023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员工总数 41296 人,这个数据与 2022 年底的 44361 人相比,减少了 3000 余人;另外,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凯莱英员工总数 9145 人,与 2022 年底的 9719 人相比,减少了 570 余人。
拐点何时来?
CXO 是为医药企业提供后端服务的行业,而前端的新药研发、生物医药投融资就是 CXO 行业景气程度的风向标。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2022 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额为 5609.7 亿元,同比下降 52.8%,融资事件总数 2970 件,同比下降 26.2%;2023 年前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额为 4483.7 亿元,同比微增 0.5%,融资事件 2264 件,同比减少 2.4%。从国内来看,2022 年国内医疗健康融资总额 1458.9 亿元,同比下降 58.5%,融资事件数 1091 件,同比减少 24.3%;2023 年前三季度融资总额 850.2 亿元,同比减少 25.1%,融资事件 962 件,同比增加 12.1%。
武强告诉时代财经,目前一级市场的融资仍然困难。" 不要问基金公司现在还有没有钱,而是要问这两年能出来多少钱。由于 IPO 审核收紧、医药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或者没有流动性,机构现在都面临着退出难题,资金比较紧张。"
联储证券研报指出,CXO 短期业绩波动主因是 2022 年大药企短期研发支出下滑,以及小型和初创制药公司海外融资环境恶化,不过 2024 年年中有望迎来同步改善。
实际上,创新药复苏对于 CXO 行业的正向影响已经显露。以 2023 年最受追捧的新药 GLP-1 受体激动剂为例,据摩根大通预计,到 2030 年,在诺和诺德和礼来制药 " 双寡头 " 的推动下,GLP-1 受体激动剂相关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超过 1000 亿美元。
GLP-1 一路狂飙,推动了多肽药物的高速发展,而 CXO 头部企业也早早瞄准了布局。
药明康德 2023 年三季报显示,TIDES 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继续放量,2023 年前三季度,TIDES 业务收益达到 20.7 亿元,同比增长 38.1%,预计四季度收入将大幅增长,全年将超 60%。截至三季度末,TIDES 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加速增长 245%,D&M 服务客户数量达到 127 个,同比提升 31%,服务分子数量达到 230 个,同比提升 48%。
此外,药明康德启动了常州和泰兴基地产能扩建工程。新产能预计将于 2023 年 12 月投入使用,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将由原计划的 20000L 增加至 32000L。
凯莱英也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的调研纪要里提到,公司加快多肽业务发展,计划明年上半年固相合成产能增加至 10000L,可满足百公斤级别的固相多肽商业化生产需求。
民生证券指出,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三季度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略有恢复。以海外收入为主的 CXO 公司在下半年感受到客户询单略有复苏,但是新签订单没有看到明显的向上拐点,并且从询单到签订再到收入的转化仍需要一定周期,预计行业复苏拐点比投融资回暖将滞后几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