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刚刚,深圳连发三道营商“金牌”!背后有何深意?,欢迎阅读。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蕾雅 黄狮虎
营商环境优劣,是今天顶级城市间竞争的关键决定因素。
这两天,深圳发生一件大事,非常值得关注。
深圳市委、市政府连发三道 " 金牌 ",剑指营商环境优化,力度之大,近年来罕见。这三份檔案全称,分别是:
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深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光从檔案名上,就能感到深圳满满的工作紧迫感,势必要在未来两三年时间内,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三份工作方案涵盖了 55 条具体举措,全部聚焦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
为什么优化营商环境,要连发三份重磅檔案?出手为企业披荆斩棘,深圳为何如此 " 着急 "?
仔细解读三道 " 金牌 ",可以发现背后大有深意。
一杯咖啡的时间,在深圳就可以办下一张营业执照。
在营商环境上,深圳本来就已经是顶级水平,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全中国的 " 最佳选手 "。
这里的营商环境有多好?
在全国工商联对超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的报告中,深圳已连续三年被全国民营企业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在《2022 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深圳位列 36 个参评城市之首。截至今年 7 月 10 日,深圳市商事主体达到 405 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基因,并在 4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其锻造成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2018 年以来,深圳就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 一号改革工程 ",先后迭代出台了千余条营商环境改革举措,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圳仍然连发三份重磅檔案,动作可谓意味深长。我们可以看到,深圳要将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成 " 金字招牌 " 的决心之大。
檔案中有不少表述,非常值得细品,体现了深圳在最前沿探索的重点。
比如,在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圳提出,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2023 年将出台 " 涉企补偿救助实施办法 ",出台实施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 "。
这里提到的涉企补偿救助、投资者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是指向同样的改革方向,即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处理企业权益问题。
又如,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圳提出,2023 年统一全市法院立案服务标准,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办结,需要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补齐,对变相不立案 " 零容忍 "。
变相不立案,是不少企业在遇到涉法涉诉事件,备感头疼的 " 老大难 " 问题。
如今,深圳给出明确的要求,统一全市标准,坚决向问题 " 开刀 ",显然是要动真格了。这对于权力保护下的不公平等现象,不吝于是对症下药。
而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圳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发、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外贸出口连续 30 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檔案对深圳进一步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许多 " 硬标准 ":
打造国际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2025 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7% 以上;
探索建立外籍人才跨区網域流动资质互认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内地城市认定的外国高端人才(A 类)工作许可 " 异地办理、区網域通认 ";
2025 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 40 亿美元以上;
……
一条条硬指标、明要求,显示出这三份檔案的高效务实,直接指导各个部门操作实施。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者互为补充,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更高境界。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每一步创新探索,都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你可能会问,深圳营商环境已经那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
为何非要更上一层楼,优中更优?
智谷趋势观察到,深圳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紧迫感。
一方面,深圳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提升的优异营商环境。尝到了甜头后,深圳也进一步认识到营商环境可以带来的巨大优势。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深刻。
刚刚公布的 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榜单,深圳表现异常抢眼,成为大湾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而且,与北上广不同,深圳上榜的世界 500 强企业,都是以民营企业为主。
华为、平安、腾讯、比亚迪、顺丰、万科 …… 这些民企巨头,很多都是在深圳本土优异的营商环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万科创始人王石就曾经回忆过,2007 年,华大基因准备搬离北京时,他向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说,为什么不考虑深圳?
对方回答,跟深圳市长、书记不熟,希望王石可以帮忙牵桥搭线,见一面。
王石却说:" 我和他们也不熟 "。这个回答,让汪建顿时感觉非常意外。因为那时的万科,已经是全球房子销量第一的行业巨头。
王石意味深长地解释道," 这就是我介绍你去深圳的原因。你不需要和市长、书记熟,你们只要能干,只要有创新力,你们的产品有号召力,你们到深圳,书记、市长会找你。"
这番对话,促成了华大基因与深圳的缘分,让其落地生根,生长壮大。
深圳城市面貌。图源:深圳特区报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
" 在很多深圳企业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场化已内化为深圳最显著的城市特色,是他们选择深圳、扎根深圳、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不光是国内民营企业,很多外资外企也看好深圳的发展机遇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纷至沓来。
西门子与南山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協定,建设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赛诺菲与坪山区签订合作意向书,继续加速创新疫苗产品准入;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在宝安落成,未来还将建设集团灯塔工厂 ……
拜耳(中国)副总裁高勇的评价,很有代表性。
他说," 深圳是创新研发高地,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世界一流的经贸网络,发展空间巨大,我们也持续关注未来在深圳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深圳可能也有一定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当下越来越多的顶级城市加入营商环境 PK,百舸争流,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营商环境水平,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的排名已经从由 2012 年的第 91 位跃升到 2020 年的第 31 位。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更要担当起探索的重任,进一步积累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
毫无疑问,深圳就是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开路先锋。
当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大幕拉开,全国大小城市都在发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部署,推出 " 更新版 " 措施。
" 中国经济的难点在民营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突破点也在民营经济 ",已经成为共识。
今年 6 月,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态:
将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政策措施,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着力强化法治化支撑、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如今,深圳亮出了三份重磅檔案,分别拿出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部署,可见落实之速、行动力之强。
伴随深圳打出一系列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降成本、优服务的 " 组合拳 ",这里无疑将成为民营经济更加蓬勃发展的沃土。
前海 e 站通服务中心。图源:深圳特区报
截至 2022 年底,深圳民营企业 237.9 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 97%,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为 55.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深圳外贸进出口的 62.1%,贡献税收占比约 70%。
营商环境 " 优 " 无止境。
深圳通过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提升企业活力和创新力,对各类市场主体来说,显然也都是渴盼已久的大事。
毕竟,要让 " 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所有发力点都要落脚在营商环境上。
2019 年春节,深圳一位女店主将几百盆多肉摆在花店门口,仅仅贴上价格和收款二维码就出去旅游了。
等她旅游回来后发现,花店门口虽然连一个摄像头都没有,却自助成交了 33 笔订单。
这一商业景象,正是基于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下形成的 " 买卖信任 "。
优化营商环境,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个市场主体,商家、买家、平台都能形成良性循环。
深圳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营造一个越来越美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态,值得所有人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