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剛剛,深圳連發三道營商“金牌”!背後有何深意?,歡迎閲讀。
◎智谷趨勢(ID:zgtrend) | 蕾雅 黃獅虎
營商環境優劣,是今天頂級城市間競争的關鍵決定因素。
這兩天,深圳發生一件大事,非常值得關注。
深圳市委、市政府連發三道 " 金牌 ",劍指營商環境優化,力度之大,近年來罕見。這三份檔案全稱,分别是:
深圳市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深圳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深圳市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 — 2025 年)
光從檔案名上,就能感到深圳滿滿的工作緊迫感,勢必要在未來兩三年時間内,營商環境更上一層樓。
三份工作方案涵蓋了 55 條具體舉措,全部聚焦在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要連發三份重磅檔案?出手為企業披荊斬棘,深圳為何如此 " 着急 "?
仔細解讀三道 " 金牌 ",可以發現背後大有深意。
一杯咖啡的時間,在深圳就可以辦下一張營業執照。
在營商環境上,深圳本來就已經是頂級水平,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全中國的 " 最佳選手 "。
這裏的營商環境有多好?
在全國工商聯對超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的報告中,深圳已連續三年被全國民營企業評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在《2022 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中,深圳位列 36 個參評城市之首。截至今年 7 月 10 日,深圳市商事主體達到 405 萬户,市場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保持全國第一。
作為經濟特區,深圳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基因,并在 40 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将其鍛造成營商環境的核心競争力。
2018 年以來,深圳就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 " 一号改革工程 ",先後迭代出台了千餘條營商環境改革舉措,靶向施策,精準發力。
在這樣的基礎上,深圳仍然連發三份重磅檔案,動作可謂意味深長。我們可以看到,深圳要将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成 " 金字招牌 " 的決心之大。
檔案中有不少表述,非常值得細品,體現了深圳在最前沿探索的重點。
比如,在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圳提出,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2023 年将出台 " 涉企補償救助實施辦法 ",出台實施 "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 "。
這裏提到的涉企補償救助、投資者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都是指向同樣的改革方向,即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來處理企業權益問題。
又如,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圳提出,2023 年統一全市法院立案服務标準,符合立案條件的一次性辦結,需要補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補齊,對變相不立案 " 零容忍 "。
變相不立案,是不少企業在遇到涉法涉訴事件,備感頭疼的 " 老大難 " 問題。
如今,深圳給出明确的要求,統一全市标準,堅決向問題 " 開刀 ",顯然是要動真格了。這對于權力保護下的不公平等現象,不吝于是對症下藥。
而在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圳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發、對外貿易的前沿陣地,外貿出口連續 30 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檔案對深圳進一步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了許多 " 硬标準 ":
打造國際化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2025 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 77% 以上;
探索建立外籍人才跨區網域流動資質互認機制,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内其他内地城市認定的外國高端人才(A 類)工作許可 " 異地辦理、區網域通認 ";
2025 年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達到 40 億美元以上;
……
一條條硬指标、明要求,顯示出這三份檔案的高效務實,直接指導各個部門操作實施。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者互為補充,構建一流營商環境的更高境界。
作為先行示範區,深圳的每一步創新探索,都有重要的标杆意義。
你可能會問,深圳營商環境已經那麼好了,為什麼還要如此重視?
為何非要更上一層樓,優中更優?
智谷趨勢觀察到,深圳對于優化營商環境,确實有着非同尋常的緊迫感。
一方面,深圳從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得益于不斷提升的優異營商環境。嘗到了甜頭後,深圳也進一步認識到營商環境可以帶來的巨大優勢。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的感受最深刻。
剛剛公布的 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強企業榜單,深圳表現異常搶眼,成為大灣區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而且,與北上廣不同,深圳上榜的世界 500 強企業,都是以民營企業為主。
華為、平安、騰訊、比亞迪、順豐、萬科 …… 這些民企巨頭,很多都是在深圳本土優異的營商環境中一步步成長起來。
萬科創始人王石就曾經回憶過,2007 年,華大基因準備搬離北京時,他向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説,為什麼不考慮深圳?
對方回答,跟深圳市長、書記不熟,希望王石可以幫忙牽橋搭線,見一面。
王石卻説:" 我和他們也不熟 "。這個回答,讓汪建頓時感覺非常意外。因為那時的萬科,已經是全球房子銷量第一的行業巨頭。
王石意味深長地解釋道," 這就是我介紹你去深圳的原因。你不需要和市長、書記熟,你們只要能幹,只要有創新力,你們的產品有号召力,你們到深圳,書記、市長會找你。"
這番對話,促成了華大基因與深圳的緣分,讓其落地生根,生長壯大。
深圳城市面貌。圖源:深圳特區報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也説過:
" 在很多深圳企業家眼裏,法治化和市場化已内化為深圳最顯著的城市特色,是他們選擇深圳、扎根深圳、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不光是國内民營企業,很多外資外企也看好深圳的發展機遇和國際化營商環境,紛至沓來。
西門子與南山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建設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基地;賽諾菲與坪山區籤訂合作意向書,繼續加速創新疫苗產品準入;法雷奧(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在寶安落成,未來還将建設集團燈塔工廠 ……
拜耳(中國)副總裁高勇的評價,很有代表性。
他説," 深圳是創新研發高地,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世界一流的經貿網絡,發展空間巨大,我們也持續關注未來在深圳的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深圳可能也有一定的危機感和使命感。
當下越來越多的頂級城市加入營商環境 PK,百舸争流,競争越來越激烈。
中國的營商環境水平,在全球 190 個經濟體中的排名已經從由 2012 年的第 91 位躍升到 2020 年的第 31 位。
作為先行示範區,深圳更要擔當起探索的重任,進一步積累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
毫無疑問,深圳就是中國營商環境優化的開路先鋒。
當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還有着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公布,新一輪民營經濟發展大幕拉開,全國大小城市都在發力,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謀劃部署,推出 " 更新版 " 措施。
" 中國經濟的難點在民營經濟,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民營經濟,未來發展的突破點也在民營經濟 ",已經成為共識。
今年 6 月,國家發改委也明确表态:
将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政策措施,着力深化市場化改革、着力強化法治化支撐、着力提升國際化水平。
如今,深圳亮出了三份重磅檔案,分别拿出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和部署,可見落實之速、行動力之強。
伴随深圳打出一系列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降成本、優服務的 " 組合拳 ",這裏無疑将成為民營經濟更加蓬勃發展的沃土。
前海 e 站通服務中心。圖源:深圳特區報
截至 2022 年底,深圳民營企業 237.9 萬家,占全市企業總量的 97%,民營經濟占 GDP 的比重為 55.9%,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深圳外貿進出口的 62.1%,貢獻税收占比約 70%。
營商環境 " 優 " 無止境。
深圳通過營商環境優化,進一步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提升企業活力和創新力,對各類市場主體來説,顯然也都是渴盼已久的大事。
畢竟,要讓 " 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所有發力點都要落腳在營商環境上。
2019 年春節,深圳一位女店主将幾百盆多肉擺在花店門口,僅僅貼上價格和收款二維碼就出去旅遊了。
等她旅遊回來後發現,花店門口雖然連一個攝像頭都沒有,卻自助成交了 33 筆訂單。
這一商業景象,正是基于深圳優良的營商環境下形成的 " 買賣信任 "。
優化營商環境,最終受益的是每一個市場主體,商家、買家、平台都能形成良性循環。
深圳的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将營造一個越來越美好的營商環境和生态,值得所有人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