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交锋:新能源公务用车不低于30%,燃油车倒计时加速,欢迎阅读。
日前,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指出,9 月份,汽车零售额增速 7 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 53.3%。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会选择新能源车型。近年来,不少国家和车企也都公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激进点的车企,如北汽集团、领克、丰田、日产等,被曝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定到 2025 年;海南省将时间定为 2030 年。
一时间,燃油车的退出似乎已经在倒计时了。
在 2015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其中,有提到机关部門落实新能源车辆比例。
近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其中,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比例应当达到 " 十四五 "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明确的 " 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30%" 目标要求,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
这无疑是给新能源再推一把,给燃油车当头一棒。
政策的推出,为逐步淘汰现有燃油车做准备。当然,也是给出了带头作用的效果,毕竟光说不做假把式。有示范引领后,更多企业会效仿。
另一方面,也能做到促进内需。提出了比例的要求,相关部门要跟进,新购的车辆当中,就必然要有 30% 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的内需,从而提高新能源的销量。
此外,也相当于变相促进新能源使用环境的进步,让充电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影响到更多人购买新能源的决策。
提高新能源比例至 30%,实际上也是证实了汽车行业颠覆只会加剧,不会再走燃油的回头路。
实际上,在体验层面之外,促进新能源,并不是因为燃油车一无是处,而是更希望发展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汽车产业上 " 弯道超车 "。
从汽车发展的历史来看,燃油车产业已经成熟,自主企业很难再有颠覆性的革新。而新能源虽然海外起步更早,但仍然是一片蓝海,更有发展的机会。
而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是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 4 年前,国内汽车价格大涨,就是因为芯片供应不足。
然而近些年即使芯片自给率有所提高,但仍不足 10%。按照 2023 年,中国汽车使用超过 200 亿颗芯片来算,有超过 180 颗是需要进口。
类似的案例并不止发生在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还有在飞机产业、计算机产业等。所以捉住每一次发展机会,就是为了不被阻碍发展,目前已经有光伏产业跑出来了,未来的新能源又能否成为下一个跑出来的产业呢?
目前的汽车产业,相当于一次大洗牌,将以往燃油车的壁垒避开,重新建立新能源产业秩序。而在这过程当中,国内的自主企业就能在全球分一杯羹,这也是为何鼓励新能源车企和产业链出海。
燃油车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可以挖掘的潜力已经不多了,而面对新能源的蓝海,众多企业在政策的指引下也选择了 "ALL IN",可以说燃油车确实在倒计时了。那么作为消费者各位,你的下一台车还会选择燃油车吗?
附言:
" 新能源时代,燃油车还能撑多久 " 是一个长期话题,不是一言两语也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可以讲透,关于这个话题《12 缸汽车》会继续跟踪报道,后续还会有此话题的推文,希望各位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希望有识之士给我们投稿,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汽车行业变革。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