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集腋成裘:美军M10轻型坦克寒区测试 以色列空军葬礼“拉仇恨”,欢迎阅读。
很多照片都非常精美,却只有一两张,不能支撑一篇文章。总觉弃之可惜,于是汇总起来,就是所谓的 " 集腋成裘 "。
第 1 航母打击群指挥官、海军少将迈克尔 · 沃斯杰(Michael Wosje)在菲律宾海的 " 卡尔 · 文森 " 号航空母舰(CVN-70)的飞行甲板上,完成了第 1000 次着舰。
美国海军第 1 航母打击群(CSG 1)的一架 CMV-22B" 鱼鹰 " 倾转旋翼机降落在法国海军 " 雅克 · 舍瓦利埃 " 号补给舰(A725)上。该舰于 2021 年 12 月 24 日铺设龙骨,2022 年 4 月 29 日下水,2023 年 7 月 18 日开始服役,是法国海军新一代综合补给舰。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第 1 航母打击群隶属第 7 舰队,也就是说,这艘法国海军补给舰在西太平洋与美军进行联合训练。如果中国舰队未来在法国沿海出现,这就是由头。
2 月 23 日,横须贺基地内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挂满旗,庆祝天皇诞生日。天皇诞生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当时被称为天长节,源自中国唐玄宗的生日,出自《老子》中的 " 天长地久 " 一词。天长节在奈良时代的光仁天皇时期首次使用,之后曾被废止,但在明治政府时期再次恢复并成为国家正式节日。1948 年,天长节被改为现名天皇诞生日,并一直沿用至今。现任天皇德仁天皇于 1960 年 2 月 23 日出生,所以现在的天皇诞生日就是在 2 月 23 日。
在相模湾进行训练的 " 拉尔夫 · 约翰逊 " 号驱逐舰(DDG-114),水兵操作 M2A1 重机枪进行武器资格考核。这种机枪火力点用于在近海地区进行警戒,防止自杀快艇的攻击。可以看到火力点配备了装甲板,地面上散落着弹壳和弹链节。
以色列空军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发布照片,F-15I、F-35I 战斗机编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真主党领导人哈桑 · 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的葬礼上强势低空通过。没有人比犹太人更懂拉仇恨了。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架 C-130" 大力神 " 运输机夜间起飞。
第 101 战斗航空旅的士兵正在将一架 AH-64" 阿帕奇 " 武装直升机装入 C-17A" 环球霸王 III" 运输机内。该部队是美国第 101 空降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火力。
近日,美国田纳西州国民警卫队直升机水上救援队接收了新型 UH-60V" 黑鹰 " 直升机。该机是对 UH-60L 的重大更新,配备了先进的航电设备,飞行安全性和任务能力都有显著提升,更适合执行搜索和救援任务。为此,田纳西州国民警卫队展示了 UH-60V 与老式的 UH-60L 直升机驾驶舱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航电设备方面存在代差。
考虑到未来北极地区可能爆发的冲突,美国陆军正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对 M10" 布克 " 轻型坦克进行一系列寒冷天气操作测试。此次测试正值美国军方寻求增强其北极作战能力之际。随着北极地区气温的升高,其战略重要性正在提升。
西班牙陆军扫雷工程车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道。在俄乌武装冲突中,双方布设的雷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开始重视布雷、扫雷战术和装备的使用。这种扫雷工程车采用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底盘,前部安装扫雷辊,以碾压方式引爆地雷,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道。
德国第 26 伞兵团的士兵在上卢萨蒂亚训练场参加 " 冷风暴(Kalter Sturm)" 演习," 鼬鼠 2" 伞兵装甲车内的一名士兵,操作 MG3 机枪向空中目标进行射击。
日本陆上自卫队 73 式装甲车正在参加战术演习。该装甲车于 1974 年开始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共生产 338 辆。尽管资料显示,这种装甲车已经被 96 式装甲车淘汰,但这张照片表明它仍在服役。需要注意的是,多名自卫队员坐在车顶。这是因为 74 式装甲车内部空间狭小,不少退役的自卫队员吐槽说,他坐在椅子上,不得不将上身倾斜,要不头顶会与顶盖发生摩擦。归根结底是因为 74 式装甲车是按照二战期间日本士兵身高设计的,而二战投降后,在 " 五星天皇 " 的关怀之下,日本人身高有了明显提升,74 式装甲车就变成行动中的压缩罐头。
西班牙士兵操纵装甲车顶部的 M2A1 机枪向远处目标进行射击。机枪顶部安装了大尺寸红点瞄准镜,镜体后方还配备了倍率镜,用来提高对远距离目标的瞄准精度。
法国伞兵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这名伞兵佩戴防毒面具使用 SCAR-H PR 半自动狙击步枪进行射击,考虑到佩戴防毒面具、各种瞄准镜的操作需求,可升降贴腮板已经成为新型步枪的标准配置。
法国与伊拉克军队进行联合训练,交流沙漠地带作战经验。与大家印象中的法国军队不同,法军在伊拉克一直保持相当的存在感,其下属的 " 凯撒 " 卡车炮部队在打击极端组织 " 伊斯兰国 " 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军在中东沙漠地带获得的作战经验,在非洲同样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