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原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全球汽车电动化不可逆,中国需抓住战略視窗期,欢迎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苏波
在 2025 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百年变革中的战略高地,而中国也正在从 " 电动化跟跑者 " 转向 " 智能化引领者 "。他呼吁产业各方把握结构转型的 " 战略視窗期 ",在推动内循环优化的同时,加快全球化布局与国际协同。
苏波指出,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既是能源转型、气候治理的共同诉求,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我国早在 " 十二五 " 期间即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战略,正是基于三重判断:化石能源不可持续、环境污染亟待治理、汽车电动化将引领智能化、网联化产业变革。
从 2012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起,中国用十余年时间实现了 " 从量变到质变 " 的跨越。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286.6 万辆,全球占比超过 70%,形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 我们已进入由需求牵引的全上市场化发展阶段。" 苏波指出,自购车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 4 年增长近 10 倍,渗透率从 5.4% 提升至 40.9%。这一转变推动了自主品牌崛起,2024 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升至近 70%。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传统燃油车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至少 3000 万辆产能正遭遇快速闲置,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生态重构迫在眉睫。他建议政府部门出台引导政策,推动燃油车产能通过兼并重组、资产收购等方式实现 " 油转电 " 转化,而非继续无序扩张新能源汽车产能。
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塑的背景下,苏波强调中国车企应加快国际化布局。他指出,尽管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达 128.4 万辆,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品牌影响力弱、海外经验不足、贸易壁垒多等难题。
他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强战略谋划与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建立从整车出口到本地化制造、从售后体系到人才储备的全链条国际生态。同时,深化与外资合作、推动技术标准国际互认,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汽车 " 走出去 " 的核心支撑。
苏波还特别提出,加强供应链安全与全球合作至关重要。他建议在原材料、电池、汽车芯片等关键环节加强政府间协调与产业合作,建立全球监管机制,并积极参与 ADAS、信息安全、智能充电等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全球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
他总结道:" 百年汽车产业的结构性重构已经展开,中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視窗期。我们要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中把握主动,积极布局、协同发展,共同迎接智能、绿色时代的到来。"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编辑|李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