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原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全球汽車電動化不可逆,中國需抓住戰略視窗期,歡迎閱讀。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 蘇波
在 2025 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百年變革中的戰略高地,而中國也正在從 " 電動化跟跑者 " 轉向 " 智能化引領者 "。他呼籲產業各方把握結構轉型的 " 戰略視窗期 ",在推動内循環優化的同時,加快全球化布局與國際協同。
蘇波指出,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既是能源轉型、氣候治理的共同訴求,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突破口。我國早在 " 十二五 " 期間即将新能源汽車列入國家戰略,正是基于三重判斷:化石能源不可持續、環境污染亟待治理、汽車電動化将引領智能化、網聯化產業變革。
從 2012 年國務院批準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2-2020 年)》起,中國用十餘年時間實現了 " 從量變到質變 " 的跨越。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1286.6 萬輛,全球占比超過 70%,形成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批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龍頭企業。
" 我們已進入由需求牽引的全上市場化發展階段。" 蘇波指出,自購車補貼取消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 4 年增長近 10 倍,滲透率從 5.4% 提升至 40.9%。這一轉變推動了自主品牌崛起,2024 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升至近 70%。
與此同時,他也指出傳統燃油車產業正面臨巨大挑戰:至少 3000 萬輛產能正遭遇快速閒置,大量企業經營困難,生态重構迫在眉睫。他建議政府部門出台引導政策,推動燃油車產能通過兼并重組、資產收購等方式實現 " 油轉電 " 轉化,而非繼續無序擴張新能源汽車產能。
在全球產業格局深度重塑的背景下,蘇波強調中國車企應加快國際化布局。他指出,盡管 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達 128.4 萬輛,遍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整體仍處于初級階段,面臨品牌影響力弱、海外經驗不足、貿易壁壘多等難題。
他建議政府和行業協會加強戰略謀劃與政策引導,支持企業建立從整車出口到本地化制造、從售後體系到人才儲備的全鏈條國際生态。同時,深化與外資合作、推動技術标準國際互認,将成為下一階段中國汽車 " 走出去 " 的核心支撐。
蘇波還特别提出,加強供應鏈安全與全球合作至關重要。他建議在原材料、電池、汽車芯片等關鍵環節加強政府間協調與產業合作,建立全球監管機制,并積極參與 ADAS、信息安全、智能充電等國際标準制定,提升中國在全球規則體系中的話語權。
他總結道:" 百年汽車產業的結構性重構已經展開,中國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視窗期。我們要在全球電動化趨勢中把握主動,積極布局、協同發展,共同迎接智能、綠色時代的到來。"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