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捡漏7折房,我是楼市最快乐的人”,欢迎阅读。
随着今年各地房产新政落地,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利率都进一步降低。新房,似乎再次成为了楼市里更有性价比的选择,二手房的流动性也承受了诸多压力。
但,二手房卖家们的焦虑,反过来也是自住刚需们的快乐源泉。只要打折足够的狠,就可以成为楼市最强的硬通货,而成功 " 捡漏 " 的刚需买房人,就是当下楼市里最快乐的人。
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悲欢,在今天显得格外参差。为此,新周刊推出专题 " 追房人生 ",持续关注中国人在楼市浮沉下的 " 追房记 "。
作者 | 阿肉
编辑 | 安菲尔德
题图 | 《恩珠的房间》
" 买二手房,就是给人当接盘侠。"
买新不买旧,似乎向来是楼市的金科玉律。在过去,置业顾问会告诉你,新房才有升值空间、二手房交易猫腻太多;年轻的购房者们所看重的物业水平、绿化水平和服务管理,也让老小区黯然失色 ……
总而言之,新房的优点千千万,而二手老房子的优点当然也有,可能是学位更好,可能是生活便利,但这些都会因为政策和发展而被动态替代。
便宜,是二手房今天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
尤其是,随着今年各地房产新政落地,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 新房似乎再次成为了楼市里更有性价比的选择,而二手房的流动性则承受了诸多压力,多少有些不上不下的尴尬。
但另一方面,二手房卖家们的焦虑,反过来也是自住刚需们的快乐源泉,准备 " 捡漏 " 的买家早已在摩拳擦掌,准备趁着二手房市场的不景气,体验一把薅羊毛的快乐。就连对楼市极度不看好的业内人士,也总会留下一句 " 如果一定要买,遇到 7 折房就买吧 "。
当然,只要折扣足够让人心动,7 折房也可以只是个虚数,象征着今天楼市最强的硬通货,而成功 " 捡漏 "7 折房的刚需买房人,就是当下楼市里最快乐的人。
《新周刊》专题 " 追房人生 ",将持续关注中国人在楼市浮沉下的 " 追房记 "。
" 上车 " 老破小,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 上海的二手房跌回到哪一年了?2017 年?不,2016 年了吧。"
社交平台上,与二手房东们的愁云惨雾相比,刚需买家们的欢乐简直是肉眼可见,"2 天拿下老破小 "" 我直接砍掉挂牌价 20%,房东会不会直接翻脸啊 "…… 诸如此类的大型欢乐现场,在一片戾气的互联网上,显得分外可贵。
欢乐的买家们,在社交平台分享各自的 " 捡漏 " 经验。(图 / 小红书)
沪漂多年的打工人 Eric,在今年 3 月成为了 " 有产一族 "。他在距离徐家汇 16 公里的地方,用 100 万出头的价格,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 " 老破远小 "。
虽然没来得及赶上 5 月底发布的 " 沪九条 " 地产新政,但他却觉得没啥可后悔。这也是一个快乐买房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要的就是 " 落子无悔 "。
房产证到手当天,Eric 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 " 上车经历 "。在一众道贺声中,偶尔也夹杂着一两条 " 贵了 "" 再等等可以买外环内了 " 的声音。他也不恼,倒是带点自嘲般乐呵呵地回复," 能买(外环内)也买不起啊,超预算啦 "。
毕竟,眼下这套房子,对比同小区同户型三年前的挂牌价,已经便宜了三四十万,在当时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Eric 的买房过程也相对平顺。前一天晚上,他约了中介第二天一早去看房,在四五套房源中做了取舍选择之后,下午就开始和房东谈价格,几乎没经过太多拉扯,当天就交了定金,初步敲定了交易意向。
对 Eric 来说,买房的念头在成形的那一天,就已经是个既定事实,他不想在这件已经确定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早一步确定,他就能早一步搬进自己的房子。
Eric 最后选定的小区。(图 / 受访者提供)
和 Eric 那堪比光速的签约速度相比,同在上海 " 漂 " 了多年的大娟,在买房上就显得相对谨慎了些。
大娟和丈夫刚刚结婚不久,小两口按照各自的公司所在地合计过后,根据通勤时间锁定了七八个区網域,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实地看房。
在那段时间,夫妻俩每个周末至少有一天会花在看房上," 一天看 10 套左右的房源,一两天就能把一个片区比较有性价比的房子看完。如果发现有意向的,再进一步蹲点锁定 "。
经过近两个月的寻觅,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位于上海长宁西郊的一个小区,虽然建造年代久了些,但已经加装过电梯,且离地铁站只有三百多米。
最后,在经历了持续一周的价格拉锯战之后,这对小夫妻如愿买到了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成交价格便宜了约 109 万,相当于在看房时的挂牌价上打了七六折。大娟对这个价格也比较满意," 这套挂牌价偏高,同小区同户型还有比他低 50 万的 "。
大娟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买房的心得。(图 / 小红书截图,已获被采访者授权)
不仅是北上广深,房地产在二、三线城市也同此凉热。
上半年起,各地陆续颁布了针对购房的利好政策,开始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
今年 4 月,成都出台了新的购房政策,不再凭户籍、社保及购买套数限制购房资格。在成都生活的倩子一家,也在经历了两个月的看房之后,完成了家中二手房的更新置换。她卖掉了位于眉山天府新区的精装修房,在成都市中心买了一套 " 老破大 "。
买卖交易几乎是同步进行。卖掉的那套房子挂了一周就出手,亏了 13 万,刚好抵掉他们当年买房时的装修钱,这个损失基本在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
在买房时,倩子的选择更加谨慎些。和新婚燕尔的大娟夫妻不同,三代同堂的倩子一家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学校、医院、楼层高低,等等。
" 屋齡倒是次要的,再新的房子,十年、二十年以后都一样 ", 倩子更看重生活的便利程度。
倩子曾看中的一套 " 老破大 ",最后因为价格谈崩。(图 / 受访者提供)
最后,倩子选择的房子,也算是完美符合了她的需求。这间位于 4 楼的 " 老破大 ",在交易时还没完成加装电梯,只是刚通过消防审核。而经历过一系列看房波折的倩子深知," 一切没落地的规划,都有可能落空 ",她以电梯还没加装完成的理由,和房东进一步砍价,最终的结果也让倩子比较满意。
" 房东同意了,甚至比我的预期价格还低 "。
她承认自己有赌的成分,但好在,只要能认清这一点,她就可以成为众多 " 捡漏党 " 里最快乐的那批人," 买房不可能完美,我们只是在选择中做好取舍 "。
" 都想抄底,
可谁知道什么时候是底 "
在众多捡漏党中,元元一家算是 " 最有耐心 " 的一批:从家里那套 " 老破小 " 刚传出拆迁的消息,一家人就开始了海量看房的征程。
满打满算,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半之久。
元元生长于北方的沿海城市,高中毕业之后,她就一直在南方城市生活。而元元爸则生于南方、长在北方,骨子里透着点精细和稳健。早年间,老爷子在买房这件事上吃过点亏," 上车 " 的房子本该是成片封闭式小区,最后却只建好了一排单元楼,前面一片至今都是光秃秃的平房。十几年过去,这段往事仍让元元爸心有不甘。
因此,在面对这次拆迁带来的意外之喜时,元元一家更是谨慎到了极致。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仅元元放假回家期间看过的二手房,就有十几套,她爸妈自己看过的房子数量更是不可计数;周边的新盘,一家人也看过不少。但直到签合同交钱的那天,元元妈还在持续纠结,只是元元和元元爸都觉得," 赶紧定吧,不想再等了 "。
看房当天,元元和爸爸的聊天记录。(图 / 受访者提供)
或许,在买房这件人生大事上,再怎样谨慎都不为过。但要促成最终的交易,许多人都会有被一点点冲动 " 驱使 " 的一刻。而在元元一家的购房过程中,表现出 " 冲动 " 的,正是元元那 " 一生求稳 " 的爸爸。
按元元爸的说法,他觉得这房子跟他 " 有点缘分 ":那天他刚从外地看女儿回来,拎着行李箱满心盘算着什么时候买上房,让女儿回家有个落脚的地方," 叮 " 的一声,电梯门一开,正碰上一个打过多次交道的中介,得知此前看过的某个小区,正好有套挂了几个月的房子,房东松了松口,正符合他们的预算。
于是 " 第二天去看了房,下午就交了定金 ",为时一年半的看房之旅画上句号。
(图 /《恩珠的房间》)
在元元看来,老爸的决定确实 " 有点上头 ",但再耗下去,可能也不会有更多好的选择。眼下这套房子,已经是权衡之后的选择。
毕竟最初,一家人的需求,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毫无交集:
元元对 " 接盘 " 老破小这件事深恶痛绝,一心想买新区的新楼房;而在老城区住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对新旧不太在乎,他们对于远离现有社交环境的新楼盘,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而完美满足所有人需求的 " 老城区新房 ",必然会在价格上大大超过他们的预算。
在日复一日地看房和起起伏伏的房价中,一家人学会了向现实和彼此妥协。向来对公摊面积和物业费抱有敌意的父母,慢慢意识到现代化小区的便利;而长年在外的元元也意识到,房子终究是父母在住,和不明朗的 " 升值空间 " 需求相比," 他们自己住得舒心,可能更加重要 "。
买房,东亚家庭的头等大事。(图 /《打工仔的梦想房》)
对于反复纠结、等待 " 捡漏 " 的刚需购房党来说,选择买房的现实原因有很多,但最后让他们下定决心的,不乏一些 " 虚无缥缈 " 的原因。据 Eric 回忆,他的买房意识觉醒得突如其来。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盘算起自己七年的沪漂生涯," 搬家就搬了十一二次 "。
每次搬家都是一场全方位的身心酷刑。在买房之前,他刚刚养了一只名叫 " 呆呆 " 的柴犬。在那一刻,他终于下定决定,不让狗子跟着自己继续居无定所。
没有过多的犹豫,他打开看房軟體,在地图上划了几圈后,锁定了一个离地铁站近,价格也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小区。
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随着上海地产新政的实施,他所购买的外环外小区价格又有下跌,但他从来都想得很开," 都想抄底,可谁知道什么时候是底呢 "。对大部分在楼市沉浮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并不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只能顾好眼下的事而已。
(Eric 和狗狗 " 呆呆 " 在一起。/ 受访者提供)
" 两极反转 " 的人间悲喜剧
在历时两个月的看房过程中,上海的大娟和成都的倩子,都曾或多或少有过 " 谈崩 " 的经历:有的时候是砍价太狠,房东翻了脸;有的时候,是中介不靠谱,不了解房源的真实信息造成了信息差。
总之,不同于标准出品的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是一场各方利益之间的博弈,在 " 斗智斗勇 " 的过程中,买家、卖家与中介三方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博弈话术和生存法则,用以在关键时刻,维护自身的利益。
为了 " 抢占 " 一手房源信息、早日捡漏成功,应届毕业生小天选择卧薪尝胆,在家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入职,成为了一名房产销售,但入职一个月也没遇到适合的捡漏机会。
在 " 卧底 " 之前,小天对这一行的生态情况,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应对残酷的考核指标和来自同事领导的压力。但入职以来,他几乎都在学习、培训,以及旁观同事为了业绩饱受折磨。一个多月的 " 卧底 " 时间,反倒把他自己的心态给磨平了," 我现在也基本上是慢慢等的状态了 "。
楼市下沉,中介的日子也不好过。(图 /《卖房子的女人》)
虽说才毕业不久,但小天已经算是浸淫上海房产市场多年。他从四五年前就在关注上海房价的变化," 从出生到小学,基本上都是住在家里开的店的阁楼或者二楼,没有自己的房间,活动空间也很小,所以也一直想住上一个固定的房子 "。
2021 年,小天一家集中大部分资产,高位买入了一套老房子,如今也已经跌了三四成," 最窘迫的现状就是,目前上海的唯一房产不够住,所以也算是刚需 "。
如今再次面对买房这件大事,一家人的心态更为稳健,价格是他关注的首要因素,低于市场价或是在他看来定价合理的,他才会进一步考虑房子的户型和区位地段。毕竟,作为应届毕业生,最终出资的始终是父母," 也怕买了亏钱,亏的都是爸妈的血汗钱 "。
(图 /《恩珠的房间》)
作为 " 卧底中介 ",小天认为,自己未来应该还是会 " 跑路 " 的。他大学读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理想就业方向是游戏行业。但考虑到当下的房价和就业环境的变幻莫测," 跑路 " 的计划也是一拖再拖," 在岗就尽量努力做好工作,能多赚点钱没坏处,如果能做好、收入可观的话,应该会坚持下去吧 "。
和 " 另有所图 " 的小天不同,范姐做房产中介已经 17 年。入行那年,她的孩子刚满一岁,现在已经读高三,正在备战高考。作为一名资深的二手房中介,她告诉《新周刊》,如今的二手房交易早已是 " 买方市场 "。
随着限购政策的放开和利率下降,今年二手房交易比去年活跃很多。八月的天气还是严酷难耐,交易远没有进入 " 金九银十 " 的旺季,但找范姐看房的潜在客户不少,她所在的中介公司不算什么大型连锁平台,但如今,她每天都要带着四五拨客户看房,从早到晚,每天忙到七八点,才能回到店里休息。
(图 /《恩珠的房间》)
与买家的欢乐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手房卖家这边,情况往往相差很大。据范姐的观察,二手房房源虽多,但很大一部分仅仅是挂牌而已。让她诧异的是,年轻一代的卖家,反而比老卖家们更难说服,更难以接受二手房早已是 " 买家市场 " 的两极反转。
她前段时间就遇到过类似的房源。年轻卖家 2018 年花 170 万购入的老破小,现在价格缩水了近一半。相比之下," 老一辈的卖家,要么是早年部門分的房,要么是买得早,到了急用钱的时候,你劝他再降降,他也能听 ",但遇到年轻卖家这样的,她根本不敢劝,也劝不动。
或者说,当前作为 " 弱势群体 " 的二手房卖家们,也期待着故事的再次反转。就像早年间眼巴巴等待房价下跌的 " 捡漏党 " 们一样,等待着一个属于他们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 " 的剧本降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校对:遇见;运营:嘻嘻;排版:魏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