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为什么中国汽车这次向上,是不可逆的趋势?,欢迎阅读。
天天说中国汽车向上,那么究竟该如何 " 量化 " 这种向上呢?我们从这三年销量结构的变化入手,全面展示中国品牌的价格变化、市占率变化、动力形式变化,理出中国汽车向上的头绪,看看中国汽车这一轮向上与之前究竟有什么不同,又为什么是不可逆的趋势?
自 2020 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新车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6.9%,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也从最低不到 30% 一路提升到接近 50%。放在存量时代,这是一个非常抢眼的数据。
但相比销量的增长,销售价格的增长可能更让人感到欣喜。
2020 年中国品牌 95% 的新车集中在 20 万元以下,45% 是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但到了 2023 年,这两个数字已经被压缩到了 80% 和 24%。
在今年中国品牌销量前十名的车型中,完全落在 10 万元以内的只有宏光 MINIEV,而比亚迪汉这种均价超过 20 万元的车型同样位列其中。
所以,中高价位车型是中国品牌这三年来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汽车,不再只是图便宜、找平替,而是看到了中国品牌的价值。这些都表明,中国品牌这三年来的增长是高质量的。
而如果我们在各个价格段里横向比较,中国品牌对海外品牌的格局,已经可以称得上是 " 围而攻之 "。具体来看,就是入门市场全面接管,主流市场分庭抗礼,高端市场开始局部冲锋。
首先,10 万元以下的入门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经超过九成。这就锁死了合资品牌想要通过降价或者推出廉价车型的后路,也让靠性价比竞争的二三线合资品牌举步维艰。
其次,在 10-20 万元的主流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超过了六成。主流合资品牌在这个价格段失守后,会加速收缩至 20-30 万元的中高端市场,在后者中国品牌目前还只有 25% 左右的份额,这会是中国品牌与主流合资品牌下一个对话的战场。
而在目前最火热的 30-40 万元市场中,中国品牌的增速是最快的,从三年前仅 3% 的市占率到今年已经有超过 1/3 的表现。
这样的表现是怎么达成的?看看中国品牌新车在各个价格新车销量中的新能源占比,我们就能发现,中国品牌超过 30 万元的新车几乎全部都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中国品牌的这一轮向上,靠的是全面切换新能源赛道,对汽车的形态、评价标准、生态布局进行全面的重新定义,然后与海外品牌进行降维竞争。
这和中国汽车之前靠堆配置、堆料子的向上有本质区别,和之前对标海外品牌的产品力向上也有所不同。这次我们是靠引领汽车发展的趋势,并且借由过去四十年打下的全产业链基础和消费市场基础,实现产品定义、核心技术、成本控制、规模效应的全面超越,由此去抢夺发达国家已掌握超过百年的标准制定话语权。
中国汽车的向上,是中国工业向上的缩影,也是产业发展必然规律的映射。或许现在谈向上成功还为时尚早,但当我们看到海外品牌已经在跟随我们的步伐,已经有了开放合作与政治限制并存的纠结,那么中国汽车的向上就一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 B 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