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 银发族的网课迷局:求知路上的甜蜜圈套,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新 NewTimes,作者:杨莉晶、赵雪茹、张美慧,编辑:张美慧,指导老师:陈显玲,题图来自:AI 生成
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快速流通似乎把所有人都赶上了一条焦虑的道路。老年人在这个时代担心自己被社会丢下,于是各种看似充实个人的网课顺势而为,闯进老年人被智能手机占据了的生活之中。
"0 基础上课 5 天打出一套基础太极功法 "、" 气血疏通 7 天课程 ",面对这些天花乱坠的课程广告,幸运儿总是少数的,更多的老年人是在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踏入了这场卖课的陷阱。
一、" 这不是骗,是心理疏导 "
" 到嘴的鸭子又飞掉了!太着急收网了。" 李云(化名)又给作者发了一段抱怨,今天又是没有开单的一天。
李云,现在在江苏的某个公司做电销,其实主要卖的就是易经网课,而他的大部分客户群体都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这占差不多 70%。
" 我的目标客户也很明确:老年人。比起年轻人,他们有时间、有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并不懂 " 购买 " 和 " 网课 " 里的计量。在他们眼里,只有 " 可以简单学会 " 的网课,学了对自己 " 有益 " 的网课,就是好的。"
一张小小的办公台,一个电腦,一台手机,就是李云工作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接着他只需要等着企业微信有人申请添加他为好友的小红点即可,这都是通过抖音直播间、快手、微信视频号还有百度搜索界面上弹出的链接,点击进入后被界面简介所吸引,有了兴趣便前来咨询的人。
李云的工作桌 | 受访者供图
" 不过因为大部分都是些老人家,所以我们加了微信之后也是直接给他们打电话的 ",李云是这样说的," 老人最怕的就是被社会所抛弃了,所以他们会迫切地想要学点什么东西,来证明终究还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而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你还是对家人、对社会有价值的。"李云毫不避讳地讲出自己的方法。他告诉作者,他们平时和老人聊天,话题并不局限于易经,而是会聊他们的子女、健康、生活琐事。有些老人一天到晚没人说话,突然有人打电话关心他们,他们心里自然觉得温暖,甚至会把这些销售员当成朋友。
" 其实,我们跟他们聊得越久,他们越离不开我们。" 李云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江苏的阿姨,每次我一打电话,她就会跟我聊她儿子最近工作多辛苦,生活压力大,还问我易经能不能帮忙改改孩子的运势。我就安慰她,说孩子的事不能急,您学会了易经,慢慢帮他调整,事情会好转的。然后我再给她推荐课程,她总会说:‘学了对我儿子好,我就学!’ "。
在这些看似无害的沟通中,李云成功与老人建立起情感链接。而这种链接,正是下一步收割的关键。
老年人本质上是被他们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捆绑住了。孤独的老人缺乏真正的倾诉对象,而这种 " 朋友 " 式的沟通让他们误以为得到了陪伴和关怀。但事实上,这些销售手段只是利用了老年人内心的脆弱,为接下来的销售铺平了道路。
当老人已经在易经课程上投入了几千块后,李云会根据他们的反应再制定下一步策略。李云解释说:" 有些老人花了钱学了易经,但依旧觉得自己解决不了生活中的难题。这时候,我们会推出‘大师一对一指导’的服务。"
比如,老人说最近身体不太好,李云就会告诉他们:" 健康问题其实是气场紊乱导致的,只要调整好八字气运,慢慢就会改善。" 于是,他们会顺势推荐价值更高的 " 运势调理课 ",或者 " 大师线上指导 " 的增值服务。
" 一对一课程收费更高,但我们总能找到理由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有位客户就说过,花钱买这些课,总比去医院看病好,起码心里舒服。" 李云说。
这种逐步加码的销售手段,紧紧抓住了老年人的 " 求知欲 " 和 " 解决问题 " 的心理。他们学了入门课程,却觉得自己尚未掌握 " 核心 ",于是投入更多金钱,试图追求所谓的 " 深入学习 "。而销售员则以 " 服务更新 " 为名,持续推出更高价的课程,掏空老人的钱包。
老年人本来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走进了这个 " 课堂 ",却被虚假的知识和过度的宣传一步步引向深渊。他们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对 " 学习 " 的信任。
当作者询问李云,这难道不算诈骗吗,李云并没有任何的慌张," 让老人们付钱购买网课,这不是骗,这是进行 " 心理工作 "。我们这是在帮他,他心里需要开导疏解,他渴望学习到一些东西让身边的人、让社会对他进行认可,我们收了这个钱帮他疏解,教他易经的知识,有的顾客也说了学习易经让他对生活有了一个寄托。"
二、老年人也要上课:线上课程的 " 伪直播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末,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超 2.96 亿,这其中,约 1.7 亿是网民。老年人群体正悄然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用户之一,同时,一种针对他们的线上课程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
通过浏览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各大平台,作者发现当前互联网上课程销售的一个直播现象。在某个太极课程售卖的直播间,作者注意到有三个名称相似的直播间同时在线。虽然直播间中的主播不同,但课程内容和推广话术却如出一辙。显然,这背后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复制直播间的数量和内容,以此来提高课程推送的覆盖率和点击率。
直播间的背景墙展示着与太极养生相关的视频,增强课程的 " 专业感 ",背景内容也直接锁定了目标閱聽人——男女中老年人群。螢幕中间不断滚动着一行醒目的文字:" 不加老师,不能上课!",制造出紧迫感。而右下角 "1 元 5 天太极课 " 的低价课程购买視窗反复弹出,看似极具吸引力,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层层消费陷阱。
在另一个以 " 国学 " 为主题的直播间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现象。虽然这些直播间使用了不同的直播账号,但直播的人物和内容完全一致。实际上,这种模式并非实时直播,而是提前录制好的内容,以 " 伪直播 " 的方式播放。为了营造出实时直播的假象,主播通常会更换背景,以此增强直播的现场感。其目的也是通过多个账号同时直播,触达更多观众,增加内容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三、" 投资自己 " 却得不偿失
刘展(化名)今年 57 岁。退休后,手机占据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短视频成为他日常主要的消遣方式。
" 我爸平时刷手机就爱看一些鼓动性的视频,像给人洗腦的那种。我们劝他少看点,他根本听不进去。" 刘展的女儿墨墨无奈地告诉作者。
今年十一月初,一个打着 " 中老年人也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赚钱 " 旗号的直播间吸引了刘展的注意。直播中,主播宣称他们公司推出的课程专门针对中老年人,无需复杂的知识背景,只需利用空闲时间跟随课程学习,就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收益。
刘展认为这是投资自己的好机会。为了避免家里人的反对,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毫不犹豫地添加了 " 老师 " 微信,并花费 2680 元报名了课程。
报名成功后," 班主任 " 将刘展拉进了线上课程班级群,群内大部分学员都与他年龄相仿。然而,由于课程群内老师分享内容和学员询问的消息繁多,刘展不会設定群消息免打扰,第二天便直接退出了群聊,后续课程以在公司自己的軟體内直播的方式进行。第三节课结束," 班主任 " 布置了一项 " 课后作业 ",要求学员利用某軟體制作账号视频。对智能手机操作并不熟练的刘展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得将 " 作业 " 发在了家庭微信群,寻求女儿墨墨的帮助。墨墨这才得知父亲报名上课的事情。
" 这个事情一听就不靠谱。" 墨墨回忆道,当时她立马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与父亲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通话,劝说父亲放弃这门课程。对于此事件,墨墨肯定自己的父亲就是被公司骗了," 一个智能手机都不怎么会的老人报这个,这不就是纯纯欺骗上当。"
经过父女俩的反复沟通,刘展才勉强同意停止学习。墨墨随后登录父亲的微信,与机构的 " 老师 " 联系,要求退还课程费用。
退费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墨墨在周六提出退费申请后,机构老师在周一工作日便依据公司的退费标准,退回了 1500 元。机构表示:其中扣除了上课軟體一年的使用权 799 元和三次课程 127 元。
(图为受访者提供与机构对话截屏)
" 他们不询问学员意见就直接开了一年的会员服务,而上课时长有一次甚至只上了 11 分钟也算一节课,真的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墨墨告诉作者。但由于金额不大且父亲已经受到一定劝诫,墨墨选择不再深究,也没有报警。
这类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直播课程营销,往往抓住了老年人对科技的好奇和对额外收入的渴望,借机收取高额课程费用,而课程的实际效果却往往与宣传相差甚远。由于中老年人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一旦产生纠纷,也会因为金额较小或缺乏维权意识而不了了之。
墨墨也表示,经历此事后,她更加意识到与父母保持沟通的重要性。" 现在我会更主动联系我爸,给他讲一些防范诈骗这方面的知识。我还特别叮嘱他,如果以后想报名任何课程,一定要先跟我沟通,避免上当。"
四、少数的幸运儿
但是网上的课程并不都是这样以收钱为第一目的,老年人也不全是因为一两句夸大其词的话就对这些课程机构死心塌地的。
四、五年前,代娟和老伴随着两个儿子来到广东,拉扯大的孩子有了孩子,于是他们继续成为拉扯孩子的角色。孩子渐渐能跑能跳,升入学校,两位老人的日子也开始重新安排。代娟的老伴白天在小区里收废品,开着一辆过减速带时会哐哐响的小型红色三轮车,夜晚则执拗地要在大儿子厂里睡下,为他看门。多年下地劳作为代娟带来的伤痛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日益显现,她的腿总是没缘由的痛,出不了远门,也不能走太多的路。远在家乡几千公里外的广东,她也没地方可去。后来认识了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老乡,每周一次的教会聚会成为她为数不多的社交和消遣。代娟热爱音乐,在老家教会里经常担任基督教歌曲的领唱。
2022 年八月底,一个教会朋友给代娟介绍了一家音乐网校,告诉她这里面可以学到很多钢琴弹奏的知识。
代娟让儿子给她买了一台电子琴,9 月 1 号就加入了网校,开始学习钢琴弹奏。" 课程是直播的嘞,有啥不懂的都可以直接问老师。" 代娟告诉作者,跟着音乐网校学弹琴 " 都是免费的 ",只要不买他的书就不收钱,一本书 30 元,全套课程一共有 6 本书。" 我肯定买啦,有时候老师在上面弹的,我都看不清楚他的手指头是弹哪一个,我可以他实操讲完了我在下边打开他课本儿上的二维码,继续看。想看几遍看几遍。" 一些直播课程里的曲子弹奏方法会被印在书上,购买了书籍但在直播时候没有学会的学员可以扫描书籍上的二维码进行反复观看。而课程是扫描网校提供的限时二维码免费领取的,每周领一课,周五周六和周日扫码是免费领取,错过后需要花 30 元补领。代娟学习了两年多只错过了一次课,那节课她至今都没有补领。
她的孩子们对代娟的报课了解的并不多,只是知道某些下午去看望她时能看见她略有驼背的身影不太熟练地弹出一些音符。
老人总是觉少,代娟也不例外,晚上十点睡,凌晨四、五点就醒了,夜里不知道醒来多少次,醒来后就是空荡的、为了省电不开灯的黑黑的房间,以及一部还搞不太懂的智能手机。对于她来说,这门网课不仅让她漫长的一天有了能做的事情,有了跟朋友相处的话题,更像是一剂定心丸一样告诉她:她还没有被世界抛弃,还能学会东西,还能得到认可。
像代娟这样幸运的大龄网民是少数的,据中国银联发布《2023 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77.7% 的大龄群体收到过诈骗信息。老年人渴望学习新事物,寻求知识上的满足和精神寄托以安抚自己无法追赶上时代的焦虑感与孤独感。但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他们常常难以辨别虚假信息,这就给了一些不良网课可乘之机。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真正的知识和陪伴填补老年人的精神空白。对于社会来说,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且真实的文化产品,以及构建可靠的信息过滤机制,才是保护他们免受欺骗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新 NewTimes,作者:杨莉晶、赵雪茹、张美慧,编辑:张美慧,指导老师:陈显玲,新新报融媒体总监:李彦妮,新新报主编:张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