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銀發族的網課迷局:求知路上的甜蜜圈套,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新新 NewTimes,作者:楊莉晶、趙雪茹、張美慧,編輯:張美慧,指導老師:陳顯玲,題圖來自:AI 生成
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快速流通似乎把所有人都趕上了一條焦慮的道路。老年人在這個時代擔心自己被社會丢下,于是各種看似充實個人的網課順勢而為,闖進老年人被智能手機占據了的生活之中。
"0 基礎上課 5 天打出一套基礎太極功法 "、" 氣血疏通 7 天課程 ",面對這些天花亂墜的課程廣告,幸運兒總是少數的,更多的老年人是在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踏入了這場賣課的陷阱。
一、" 這不是騙,是心理疏導 "
" 到嘴的鴨子又飛掉了!太着急收網了。" 李雲(化名)又給作者發了一段抱怨,今天又是沒有開單的一天。
李雲,現在在江蘇的某個公司做電銷,其實主要賣的就是易經網課,而他的大部分客户群體都是 60 歲以上的老人,這占差不多 70%。
" 我的目标客户也很明确:老年人。比起年輕人,他們有時間、有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并不懂 " 購買 " 和 " 網課 " 裏的計量。在他們眼裏,只有 " 可以簡單學會 " 的網課,學了對自己 " 有益 " 的網課,就是好的。"
一張小小的辦公台,一個電腦,一台手機,就是李雲工作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接着他只需要等着企業微信有人申請添加他為好友的小紅點即可,這都是通過抖音直播間、快手、微信視頻号還有百度搜索界面上彈出的鏈接,點擊進入後被界面簡介所吸引,有了興趣便前來咨詢的人。
李雲的工作桌 | 受訪者供圖
" 不過因為大部分都是些老人家,所以我們加了微信之後也是直接給他們打電話的 ",李雲是這樣説的," 老人最怕的就是被社會所抛棄了,所以他們會迫切地想要學點什麼東西,來證明終究還是有用的,是有價值的。而我們,就是要告訴他們你還是對家人、對社會有價值的。"李雲毫不避諱地講出自己的方法。他告訴作者,他們平時和老人聊天,話題并不局限于易經,而是會聊他們的子女、健康、生活瑣事。有些老人一天到晚沒人説話,突然有人打電話關心他們,他們心裏自然覺得温暖,甚至會把這些銷售員當成朋友。
" 其實,我們跟他們聊得越久,他們越離不開我們。" 李雲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位江蘇的阿姨,每次我一打電話,她就會跟我聊她兒子最近工作多辛苦,生活壓力大,還問我易經能不能幫忙改改孩子的運勢。我就安慰她,説孩子的事不能急,您學會了易經,慢慢幫他調整,事情會好轉的。然後我再給她推薦課程,她總會説:‘學了對我兒子好,我就學!’ "。
在這些看似無害的溝通中,李雲成功與老人建立起情感鏈接。而這種鏈接,正是下一步收割的關鍵。
老年人本質上是被他們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捆綁住了。孤獨的老人缺乏真正的傾訴對象,而這種 " 朋友 " 式的溝通讓他們誤以為得到了陪伴和關懷。但事實上,這些銷售手段只是利用了老年人内心的脆弱,為接下來的銷售鋪平了道路。
當老人已經在易經課程上投入了幾千塊後,李雲會根據他們的反應再制定下一步策略。李雲解釋説:" 有些老人花了錢學了易經,但依舊覺得自己解決不了生活中的難題。這時候,我們會推出‘大師一對一指導’的服務。"
比如,老人説最近身體不太好,李雲就會告訴他們:" 健康問題其實是氣場紊亂導致的,只要調整好八字氣運,慢慢就會改善。" 于是,他們會順勢推薦價值更高的 " 運勢調理課 ",或者 " 大師線上指導 " 的增值服務。
" 一對一課程收費更高,但我們總能找到理由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錢。有位客户就説過,花錢買這些課,總比去醫院看病好,起碼心裏舒服。" 李雲説。
這種逐步加碼的銷售手段,緊緊抓住了老年人的 " 求知欲 " 和 " 解決問題 " 的心理。他們學了入門課程,卻覺得自己尚未掌握 " 核心 ",于是投入更多金錢,試圖追求所謂的 " 深入學習 "。而銷售員則以 " 服務更新 " 為名,持續推出更高價的課程,掏空老人的錢包。
老年人本來懷着對新知識的渴望走進了這個 " 課堂 ",卻被虛假的知識和過度的宣傳一步步引向深淵。他們付出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對 " 學習 " 的信任。
當作者詢問李雲,這難道不算詐騙嗎,李雲并沒有任何的慌張," 讓老人們付錢購買網課,這不是騙,這是進行 " 心理工作 "。我們這是在幫他,他心裏需要開導疏解,他渴望學習到一些東西讓身邊的人、讓社會對他進行認可,我們收了這個錢幫他疏解,教他易經的知識,有的顧客也説了學習易經讓他對生活有了一個寄托。"
二、老年人也要上課:線上課程的 " 偽直播 "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末,中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超 2.96 億,這其中,約 1.7 億是網民。老年人群體正悄然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用户之一,同時,一種針對他們的線上課程模式也逐漸浮出水面。
通過浏覽抖音、快手、微信視頻号等各大平台,作者發現當前互聯網上課程銷售的一個直播現象。在某個太極課程售賣的直播間,作者注意到有三個名稱相似的直播間同時在線。雖然直播間中的主播不同,但課程内容和推廣話術卻如出一轍。顯然,這背後的運作模式是通過復制直播間的數量和内容,以此來提高課程推送的覆蓋率和點擊率。
直播間的背景牆展示着與太極養生相關的視頻,增強課程的 " 專業感 ",背景内容也直接鎖定了目标閱聽人——男女中老年人群。螢幕中間不斷滾動着一行醒目的文字:" 不加老師,不能上課!",制造出緊迫感。而右下角 "1 元 5 天太極課 " 的低價課程購買視窗反復彈出,看似極具吸引力,實際上背後隐藏着層層消費陷阱。
在另一個以 " 國學 " 為主題的直播間中,同樣存在着類似現象。雖然這些直播間使用了不同的直播賬号,但直播的人物和内容完全一致。實際上,這種模式并非實時直播,而是提前錄制好的内容,以 " 偽直播 " 的方式播放。為了營造出實時直播的假象,主播通常會更換背景,以此增強直播的現場感。其目的也是通過多個賬号同時直播,觸達更多觀眾,增加内容的曝光率和影響力。
三、" 投資自己 " 卻得不償失
劉展(化名)今年 57 歲。退休後,手機占據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短視頻成為他日常主要的消遣方式。
" 我爸平時刷手機就愛看一些鼓動性的視頻,像給人洗腦的那種。我們勸他少看點,他根本聽不進去。" 劉展的女兒墨墨無奈地告訴作者。
今年十一月初,一個打着 " 中老年人也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賺錢 " 旗号的直播間吸引了劉展的注意。直播中,主播宣稱他們公司推出的課程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無需復雜的知識背景,只需利用空閒時間跟随課程學習,就能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短時間内獲得可觀的收益。
劉展認為這是投資自己的好機會。為了避免家裏人的反對,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毫不猶豫地添加了 " 老師 " 微信,并花費 2680 元報名了課程。
報名成功後," 班主任 " 将劉展拉進了線上課程班級群,群内大部分學員都與他年齡相仿。然而,由于課程群内老師分享内容和學員詢問的消息繁多,劉展不會設定群消息免打擾,第二天便直接退出了群聊,後續課程以在公司自己的軟體内直播的方式進行。第三節課結束," 班主任 " 布置了一項 " 課後作業 ",要求學員利用某軟體制作賬号視頻。對智能手機操作并不熟練的劉展一籌莫展,無奈之下只得将 " 作業 " 發在了家庭微信群,尋求女兒墨墨的幫助。墨墨這才得知父親報名上課的事情。
" 這個事情一聽就不靠譜。" 墨墨回憶道,當時她立馬停下了手頭的工作,與父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視頻通話,勸説父親放棄這門課程。對于此事件,墨墨肯定自己的父親就是被公司騙了," 一個智能手機都不怎麼會的老人報這個,這不就是純純欺騙上當。"
經過父女倆的反復溝通,劉展才勉強同意停止學習。墨墨随後登錄父親的微信,與機構的 " 老師 " 聯系,要求退還課程費用。
退費過程出乎意料地順利。墨墨在周六提出退費申請後,機構老師在周一工作日便依據公司的退費标準,退回了 1500 元。機構表示:其中扣除了上課軟體一年的使用權 799 元和三次課程 127 元。
(圖為受訪者提供與機構對話截屏)
" 他們不詢問學員意見就直接開了一年的會員服務,而上課時長有一次甚至只上了 11 分鍾也算一節課,真的有種被套路的感覺。" 墨墨告訴作者。但由于金額不大且父親已經受到一定勸誡,墨墨選擇不再深究,也沒有報警。
這類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直播課程營銷,往往抓住了老年人對科技的好奇和對額外收入的渴望,借機收取高額課程費用,而課程的實際效果卻往往與宣傳相差甚遠。由于中老年人普遍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一旦產生糾紛,也會因為金額較小或缺乏維權意識而不了了之。
墨墨也表示,經歷此事後,她更加意識到與父母保持溝通的重要性。" 現在我會更主動聯系我爸,給他講一些防範詐騙這方面的知識。我還特别叮囑他,如果以後想報名任何課程,一定要先跟我溝通,避免上當。"
四、少數的幸運兒
但是網上的課程并不都是這樣以收錢為第一目的,老年人也不全是因為一兩句誇大其詞的話就對這些課程機構死心塌地的。
四、五年前,代娟和老伴随着兩個兒子來到廣東,拉扯大的孩子有了孩子,于是他們繼續成為拉扯孩子的角色。孩子漸漸能跑能跳,升入學校,兩位老人的日子也開始重新安排。代娟的老伴白天在小區裏收廢品,開着一輛過減速帶時會哐哐響的小型紅色三輪車,夜晚則執拗地要在大兒子廠裏睡下,為他看門。多年下地勞作為代娟帶來的傷痛随着她年齡的增長日益顯現,她的腿總是沒緣由的痛,出不了遠門,也不能走太多的路。遠在家鄉幾千公裏外的廣東,她也沒地方可去。後來認識了同樣信奉基督教的老鄉,每周一次的教會聚會成為她為數不多的社交和消遣。代娟熱愛音樂,在老家教會裏經常擔任基督教歌曲的領唱。
2022 年八月底,一個教會朋友給代娟介紹了一家音樂網校,告訴她這裏面可以學到很多鋼琴彈奏的知識。
代娟讓兒子給她買了一台電子琴,9 月 1 号就加入了網校,開始學習鋼琴彈奏。" 課程是直播的嘞,有啥不懂的都可以直接問老師。" 代娟告訴作者,跟着音樂網校學彈琴 " 都是免費的 ",只要不買他的書就不收錢,一本書 30 元,全套課程一共有 6 本書。" 我肯定買啦,有時候老師在上面彈的,我都看不清楚他的手指頭是彈哪一個,我可以他實操講完了我在下邊打開他課本兒上的二維碼,繼續看。想看幾遍看幾遍。" 一些直播課程裏的曲子彈奏方法會被印在書上,購買了書籍但在直播時候沒有學會的學員可以掃描書籍上的二維碼進行反復觀看。而課程是掃描網校提供的限時二維碼免費領取的,每周領一課,周五周六和周日掃碼是免費領取,錯過後需要花 30 元補領。代娟學習了兩年多只錯過了一次課,那節課她至今都沒有補領。
她的孩子們對代娟的報課了解的并不多,只是知道某些下午去看望她時能看見她略有駝背的身影不太熟練地彈出一些音符。
老人總是覺少,代娟也不例外,晚上十點睡,凌晨四、五點就醒了,夜裏不知道醒來多少次,醒來後就是空蕩的、為了省電不開燈的黑黑的房間,以及一部還搞不太懂的智能手機。對于她來説,這門網課不僅讓她漫長的一天有了能做的事情,有了跟朋友相處的話題,更像是一劑定心丸一樣告訴她:她還沒有被世界抛棄,還能學會東西,還能得到認可。
像代娟這樣幸運的大齡網民是少數的,據中國銀聯發布《2023 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77.7% 的大齡群體收到過詐騙信息。老年人渴望學習新事物,尋求知識上的滿足和精神寄托以安撫自己無法追趕上時代的焦慮感與孤獨感。但面對復雜的信息環境,他們常常難以辨别虛假信息,這就給了一些不良網課可乘之機。
或許我們應該反思,如何讓真正的知識和陪伴填補老年人的精神空白。對于社會來説,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且真實的文化產品,以及構建可靠的信息過濾機制,才是保護他們免受欺騙的關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新新 NewTimes,作者:楊莉晶、趙雪茹、張美慧,編輯:張美慧,指導老師:陳顯玲,新新報融媒體總監:李彥妮,新新報主編:張夢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