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小鹏飞行汽车,为何难上天?,欢迎阅读。
1 月 9 日,2024 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 CES ) 上,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再度亮相于国际舞台。
同时,广州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 小鹏汇天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谭宣布,另一款 " 陆地航母 " 分体式飞行汽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并计划 2025 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该产品将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构成,陆行体可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给飞行体持续补能。
去年 10 月,分体式和一体式两款两款飞行汽车首次在小鹏汽车 "1024 科技日 " 上公开发布。
小鹏汇天由小鹏汽车(9868.HK/ XPEV.N)创始人何小鹏与小鹏汽车共同投资,其创始人是被 BBC 称为 " 中国第一飞行骑士 " 的赵德力。
飞行汽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 40 年代,亨利 · 福特就提出过 " 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 " 的预言。2009 年 3 月初,世界首辆飞行汽车在美国实现了首飞。
不少厂商都在热切探索从 " 二维 " 路面到 " 三维 " 立体空间的出行方式,但严格符合 " 能在地上跑,又能在天上飞 " 功能定义的飞行汽车,目前国内只有小鹏汇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因此,小鹏飞行汽车甫一亮相,立即引来行业与投资界颇多瞩目。
但笔者从多位专家处了解到,小鹏汽车仍在努力取得航空器型号适航资质。小鹏分体式车型的安全装置,尚未完全研发成熟,距离量产还有相当的距离;分体式车型定价或高达百万元人民币以上。
飞行汽车为何难上天?
这是因为,飞行汽车真正商用绝非易事。
研发和生产,只要厂商肯砸钱、砸人和砸时间,还有希望克服。但正在的难题在于取得适航证和获批航线,这是车企难以靠自身力量完成的。
飞行汽车,隶属于电动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 eVTOL)航空器,而对于要投入商业运营的航空器型号,TC 证书(Type Certificate,即型号合格证)是必须取得的资质。
TC 证书是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给申请人(通常是飞机制造商)的资质认证,表明这一航空器的型号设计,满足了相应的适航标准。
TC 取证可谓 " 耗时耗财 " ——取证成本总计在 1 亿美元以上,且并非能够一次通过审定。目前国内众多玩家中,仅有亿航智能取得了这一证书。
2023 年 10 月 12 日,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予亿航 EH216-S 的 TC 证书,整个审定过程耗时近三年。
据接近小鹏汽车人士透露,小鹏汇天正在取得 TC 证书的努力中。
但 " 先行者 " 亿航拿到了 TC 证书之后,迟迟没有新动作。这或许是因为,当飞行汽车想 " 飞上天 ",还涉及空網域航线的管辖权。无论是飞行航线、飞行高度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批。
空網域方面,地方政府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今年 1 月 1 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旨在对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进行规范。但据笔者洽询熟悉政策流程的人士获知,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这种冒险的行为没有动力去批准。这意味着,未来大规模商用仍远在天边,整车厂对大规模投入如何回收,存在相当大程度上的顾虑。
这位专业人士推断,未来飞行汽车最有可能落地的场景,是固定路线的观光飞行。至于随停随落的空中出租车、跨省跨市的空中救护车等,在可预见的近期还很难实现,面向 C 端用户开放希望则更为渺茫。
未来飞行汽车如何丰富应用场景、如何进入投资人射程中的 " 千亿规模市场 ",难以预料。
小鹏飞行汽车走到了哪一步?
CES 展上宣称即将量产的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目前已和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签订了 100 台预定单。
与此同时,小鹏汇天花费数亿搭建飞行汽车组装工厂,也正在建设过程中。
定价方面,2021 年第六代飞行汽车发布概念视频时,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提到,销售价格将控制在 100 万元以内。但据笔者与相关人士交流获知,分体式车型定价或高达百万元人民币或以上。
除了续航、飞控等飞行汽车通用问题之外,一款成熟的产品,保障飞行安全当然是底线中的底线。
一个可能的争议点是,是否需要配备降落伞。
去年 10 月份,整机多伞救生系统技术搭载在旅航者 X2 上完成了 50 米超低空飞行开伞试验,这套系统可以在 50 米的高度实现开伞,突破了行业内 200 米以上的开伞高度难关。接地速度达到 5m/s 左右,能有效保护乘员和机体不受伤害。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降落伞只能给使用者提供心理安慰,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事故发生的机率。目前小鹏分体式产品的降落伞装置,还没有完全研发成熟,因此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还缺乏必备的要件。
" 小鹏飞行汽车之父 " 是谁?
" 小鹏汽车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家 AI+ 制造的公司。" 何小鹏曾强调。
与 AI 一贯给人 " 高大上 " 的印象不同,小鹏汇天的创始人赵德力更像是 " 民科 " 出身的企业家。赵德力初中没念完,干过房产销售,也当过保安,后通过开水果店积累起钻研 " 飞行摩托 " 的资金。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历 1564 次失败、以及公司破产负债的打击后,赵德力研发的 " 筋斗云 " 摩托,终于飞上了天。
此后,赵德力又接连开发出 " 飞行滑板 " 等多种飞行载具,把自己的每一次试飞发布在网上并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获得了海内外关注,BBC 称赵为 " 中国第一飞行骑士 "。
2020 年 7 月,赵德力带着何小鹏坐上了自己的飞行汽车旅行者 X2,在东莞的机库上空试飞一场。2 个月后,何小鹏决定投资赵德力的飞行梦想。
2020 年 9 月,何小鹏携小鹏汽车与赵德力共同投资,成立了小鹏汇天。何小鹏出任董事长,赵德力为总裁。何小鹏与 " 小鹏系 " 合计持股 80%,赵德力方面持股 20%。
一年后,2021 年 10 月,小鹏汇天完成超过 5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投前估值超 10 亿美元,是当时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網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现拥有超 800 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近 200 位。
除了资金与何小鹏的背书,小鹏还给予小鹏汇天在供应链上的鼎力支持。业内专家透露,新发布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三电等核心部件基本确认,包含有宁德时代(300750.SZ)等厂商在内,汽车部分基本复用了小鹏汽车供应链。
今年 1 月 2 日,小鹏汽车与小鹏汇天签订合作框架協定,小鹏汽车将全力投入到飞行汽车地面模块的制造和总装工作中,并为小鹏汇天提供专业的研发服务和技术咨询,以加快飞行汽车的研发进程。
诚然,飞行汽车的硬體和軟體仍有大量亟待突破的问题,比如电池容量、飞行稳定性、安全性等等。但小鹏汇天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