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腦机“互学习”新突破,欢迎阅读。
IT 之家 2 月 17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 " 双环路 " 腦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腦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腦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腦机互動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腦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控。2 月 17 日,这一成果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上刊发。
IT 之家从报道获悉,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腦电信号的非平稳特性与任务腦电演变密切相关。基于此,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 " 双环路腦机协同演进框架 ",并通过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加以实现。在 " 双环路 " 框架下,腦与机的学习环路相互协同,共同促进系统性能的提升。
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解码速度大幅提升,能耗显著降低。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连续 6 小时的长时程互動实验中,系统性能不仅保持稳定,准确率还提升了约 20%。这一成果无疑为腦机接口技术的实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大学腦机海河实验室教授许敏鹏表示,这项研究不仅实现了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互适应、互学习,还为未来腦机接口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他透露,团队计划将这一系统拓展至更多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中,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智能人机互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