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血海突围,何小鹏新十年的三个判断,欢迎阅读。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
昨晚,11.98 万的 MONA M03 引爆车圈。
回顾这场发布会,何小鹏其实还抛出了另一个足够有爆点的结论:「未来 10 年,中国主流品牌也许只剩 7 家」。
会后群访时,他说:「这是我的直觉,真正血腥的竞争,也许会到 2026-2027 年」。
昨晚不仅是新车发布会,其实还是小鹏汽车前十年的总结,也是新十年的展望。两个小时里面,何小鹏回顾了自己走过中国科技三个时代的里程,也展示了小鹏面对 AI 浪潮的思考和创新。
而除了七雄,何小鹏昨晚还给出了更多关键判断:
「小鹏汽车未来 10 年海外销量要占到 50%」;
「小鹏汽车将成为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为什么何小鹏认为接下来,中国新造车将迎来更残酷的竞争?他又有什么信心,小鹏汽车可以穿越周期,成为「七雄」之一?
今天结合我们 MONA 发布会后的采访,简单聊聊。
小鹏,AI 公司
新造车不缺愿景,缺的是实现愿景的能力。
昨晚发布会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可以总结为「新旧十年」。
上一个十年,小鹏汽车给自己打下了「智能」、「互联网」、「年轻化」的车企标签。而何小鹏表示,下一个十年,小鹏汽车的愿景是「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全球、AI、汽车。
先来说说 AI,一个月前何小鹏将 AI 浪潮的四大关键领網域,定义为「芯片、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而小鹏汽车「会进入以上所有」。
昨晚的北京钻石球场,何小鹏其实发布了两款产品,一款 M03,另一款叫图灵。
图灵 Turing 是小鹏汽车首款自研 AI 芯片,Turing 这个名字同时还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可见小鹏对这颗芯片的重视。
何小鹏表示图灵芯片「可以实现 L3 到 L4 的自动驾驶功能」,随后又在群访重进一步补充:「如果做 L4 要考虑冗余,要用两颗」。
发布会上的 PPT,图灵芯片的性能定义是「一颗顶三颗」,而小鹏目前主要应用的智驾芯片,是单颗 254TOPS 算力的英伟达 Orin X。
这意味着图灵可能是一颗算力 700-800T 级别的 AI 芯片,而另一方面,图灵和蔚来的神玑一样,采用了超大的双 ISP 结构,都很强调对感知数据的处理。
不过根据昨晚的发布会,MONA M03,包括接下来的 P7+,还来不及搭载图灵——图灵是 8 月 23 日正式流片成功,而后需要经历量产测试、验证、小批量生产一系列进程。
至于图灵有没有对外开放合作的计划,何小鹏表示「还是优先满足小鹏品牌自己的需要」——因为除了汽车,图灵还将运用在小鹏的 AI 机器人上。
聊到芯片,制程是绕不开的话题。
但何小鹏表示不打算对外公布制程,「大家都知道今天芯片的管制还是比较多的」。另一方面他认为体验和能力会更重要,「一颗图灵的专有能力,已经超过了我们当前用的三颗」。
图灵的很多信息有待披露,而大模型应用于高阶智驾,何小鹏昨晚给出了新的时间表。
除了 7 月底的「全国都好开」以外,即将于四季度登场的 P7+,将搭载全新的「轻雷达轻地图」视觉感知方案,官方命名「鹰眼」。
鹰眼架构的核心在于两个:全新的 800 万像素车规级摄像头,以及即将翻倍的车端大模型参数量。
800 万像素没变,全新的意思是 LOFIC,全称 Lateral OverFlow Integration Capacitor,横向溢出积分电容技术。
简单总结一下,LOFIC 技术可以让相机传感器尽可能保留场景中的高光信息,减轻过曝的程度和几率。应用在智能驾驶上,最明显的场景就是进出隧道时光比极大,可能导致的场景识别失误。
目前索尼和豪威都推出了车规级 LOFIC 传感器,这也会成为接下来纯视觉智驾方案的一大助力。
除了硬體,軟體上的进步同样是小鹏追求的。
除了年底大模型参数翻倍,2025 年上半年,小鹏汽车还希望将参数量进一步提升到现在的 5 倍,然后在 2026 年「解决 99% 极端问题」。
何小鹏强调,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轻雷达方案,「都是给用户提供我们提供的最好的」,并且两套系统会同步优化。
「L4 还是需要一个激光雷达,但是城市领航上,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必须的东西」,他这样总结。
除了能力,图灵芯片的定义也很有意思:「全球 AI 芯片」。
小鹏是最早一批出海的新造车,当小鹏的自研逐渐深入到底层,何小鹏认为他们的所有能力都必须是全球能力,「图灵设计之初就是定位全球」。
进入新十年,小鹏汽车希望加速海外市场的进展,何小鹏本人给的目标是:「未来 10 年,小鹏汽车一半销量将来自海外」。
群访中他将这个目标总结为他连续创业,始终对全球化的追求,「我第一家创业公司就做了好多全球化,有些成功也有些不成功」。
长期主义和当地共赢,是他认为做全球化的两个核心。
和当地共赢,意味着在海外的很多做法,需要和国内打出差异;而长期主义,意味着一步一个脚印,同时他也认为「你问我 10 年怎么做到,我只能告诉你今年会怎么做」。
经过昨晚,小鹏汽车今年起码还有三件大事。
何小鹏昨晚剧透了两个 1024 会详细展开的细节:二代人型机器人会正式亮相,同时去年 1024 发布的,车端搭载 800V 增程 + 纯电飞行器的「陆地航母」,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启预售。
今年最后四个月,小鹏汽车将迎来技术和产品的密集发布,问题在于,赢的概率有多大?
造车,血海求胜
继三足鼎立、五常争霸之后,昨晚我们从何小鹏口中听到了「战国七雄」。
他说这是他的直觉,并且判断未来 2-3 年会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刻。那他对小鹏赢得竞争的信心有多大?
M03 发布会上他回忆起小鹏汽车创业阶段,一位投资人问他:「造车成功概率有多大?」他的回答是:「现在看不到 1%,过几年会好点」。
相信,往往是创业者成功的先决、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新旧十年交替,何小鹏认为这不仅是小鹏汽车自身的契机,同时是整个新造车,乃至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关键节点。
他相信小鹏汽车比友商更快。
快,指的是「早一点看到未来」,也指的是「组织能力的不断锤炼」。今年他不断强调「全面变好」,而昨晚 11.98 万元的 M03,则是产品端的一个佐证。
我们群访中间,小鹏的员工给何小鹏递了张字条,说 M03 可能在采访结束前,就可以实现大定过万——最终成绩是 52 分钟内。
MONA 系列产品负责人杨光表示,M03 这款车从研发、上市,再到产销服等等,都是以充足准备,按照「月销过万」的目标去做的。
「所有的定价最后都是有利润的」,何小鹏则这样形容 M03 的定价。至于 M03 为什么可以实现这样的价格,他则解释为「用大量的技术创新把成本控下去了」。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则表示,纯视觉和端到端的赋能,可以让小鹏向用户提供「最能负担的价格」+「最智能的辅助驾驶体验」组合。
MONA 的全称是 Made Of New AI,何小鹏也在 2024 年的夏末,将曾经的购买决策论更新到 AI 的维度:「我认为未来 10 年,AI 将占到一台车接近 50% 的购买决策」。
从十年的维度回到当下,小鹏其实面临多方压力。
M03 是小鹏重回 15 万价位的第一记重拳,而纵观小鹏主销的所有价位,竞争已经极其激烈,「卷」这个字我们都用麻了。
「我从来不支持卷」,刚刚发了台 11.98 万纯电轿车的何小鹏这样说,他进一步表示「不喜欢大厂带头,把我们这种小厂都干得稀里哗啦的」。
而在这样高烈度的氛围下,他认为 AI 可以穿越周期。
比如 MONA 交给传统车企,可能就做成一个单独的品牌,但何小鹏觉得「AI 汽车应该是同一个品牌」,因为「AI 能力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说 20 万以内 A 能力,20 万以上 B 能力」。
「下一个十年,我想把 AI 汽车做好」,从发布会下来,何小鹏这样总结自己对新十年的小目标。
他这样形容他的 AI 交通愿景:
「城市里面应该是无人驾驶,城市之间的车应该是低空飞行,短距离的服务工具应该是机器人」。
大家觉得下个十年,小鹏汽车可以实现这样的愿景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