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讲AI故事、推增程汽车,谁会给小鹏汽车买单?,欢迎阅读。
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王慧莹 ,编辑 | 马军
小鹏一度是 " 蔚小理 " 中的异类。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当理想、蔚来都在左手研发、右手营销时,小鹏只专于研发,不善于营销和讲故事。
当时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的理念是," 讲好故事很容易,但做好事情却很难 "。
这几年,伴随行业渗透率变高,行业从蓝海变成红海,特别是雷军带着小米 SU7 进场后,众多国产新能源厂商都开窍了,意识到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小鹏成立十周年暨 MONA M03 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像雷军一样忆当年:" 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小鹏 P7+ 全球首秀发布会上,何小鹏也一改以往的硬核,说起了品牌话术:全系标配高阶智驾、颜值天花板、" 别人的高配,就是我们的标配 "。
11 月 6 日小鹏汽车 AI 科技日上,围绕 AI,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 AI 智驾、自研的智驾芯片图灵集中亮相。何小鹏更是直接喊出口号," 未来小鹏汽车要做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图源小鹏官方微博
11 月 7 日,小鹏 P7+ 发布,售价 18.68 万元 -21.88 万元,直接对标小米 SU7 入门价。对于小鹏 P7+ 是否会抢夺小米 SU7 用户,发布会后,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小鹏 P7+ 和小米 SU7 是两个方向,都是友军,雷军是大哥。"
营销观点转变之余,是竞争更激烈的行业,和努力追销量的小鹏。
距离 2024 年结束还有不到两个月,按照进度,车企在前 10 个月要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 80% 以上,才能完成全年的 KPI。截至 10 月底,仅有三家车企交付完成率超八成,理想、蔚来完成率七成,而小鹏则不足五成。
过去两个月,小鹏的成绩还算不错,9 月份小鹏 MONA M03 卖爆后,P7+ 又接过热度,但订单量不意味着如期交付量,未来两个月小鹏要全力冲刺全年目标,还要做好交付时间表。
更重要的是,增程式、纯电技术两条腿走路的小鹏要推出更多爆款车来赚钱,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
1、小鹏的 AI 故事,何时落地?
" 科技改变世界 ",小鹏 AI 科技日上,何小鹏三句不离 AI。这些年,小鹏在 AI 方面的实力一直走在前列,技术驱动也是小鹏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签。
此次 AI 科技日上,何小鹏给小鹏未来十年定下了新的目标:从今年开始,小鹏汽车已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 AI 汽车公司。"
说这句话的底气,是 AI 含量更高的小鹏。
会上,小鹏公布了 AI 汽车、AI 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的多项技术的目标和节点。
围绕 AI 汽车的 " 三电 "、智驾、智舱三大领網域,小鹏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 AI 智驾体系、小鹏天玑 AIOS 等全新技术方案;
AI 机器人 "Iron" 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拥有 15 个可动自由度、支持触控反馈的拟态双手,更像 " 人 ";
在飞行汽车方面,小鹏汽车宣布全球首款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将在 2024 年 11 月中国航展全球公开首飞,并于 12 月正式启动预售。
相比于 AI 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仍是小鹏的重点,最受业界关注的还是自动驾驶技术。
AI 科技日上,小鹏推出了小鹏图灵 AI 智驾体系,包括云端大模型、车端大模型、AI 芯片以及底层架构。
伴随大模型技术的训练和提升,一个重要的动作是,小鹏智能驾驶技术用纯视觉技术代替激光雷达。
要知道,小鹏是全世界第一家量产激光雷达的车企,以小鹏 P5 为载体。激光雷达顺利上车,小鹏又实现了城市 NGP 领航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
更有趣的是,四年前何小鹏还与马斯克围绕智能驾驶路线展开过争论。
彼时,何小鹏宣布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智驾性能,马斯克不以为然,直言 " 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他看好的是纯视觉神经网络。
面对马斯克的质疑,何小鹏则放言," 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如今,二人却都将目光瞄向了纯视觉神经网络。"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之后,系统通过摄像头获取的视频信息显著增加了。" 在何小鹏看来,现在低精度的激光雷达," 效果远远比不上高精度的摄像头。"
2025 年,小鹏的目标是实现类 L3+ 级别的智驾体验,每百公里仅接管 1 次。同时,何小鹏还透露了 L4 技术路线的进展:小鹏正在研发拥有面向 Robotaxi 领網域的 Ultra 车型。至于上线时间,何小鹏表示 " 现在研究生在读的同学们可以留意一下,也许你们毕业的时候,小鹏的 L4 就出来了。"
一系列的 AI 故事之下,市场更关注的无疑是小鹏 AI 技术的落地时间。小鹏表示,今年小鹏汽车已实现端到端量产,车端大模型参数量翻倍,目前小鹏云端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已提升了 2.6 倍。
正如何小鹏所言,不要去相信 AI 一下子能颠覆生活,它一定是循序渐进、逐步进步的。行业进入新一轮竞争期,投入真金白银的同时,想要筑高护城河,小鹏既要 AI 讲好故事,又要拿出明确的落地时间表,并如期完成。
2、小鹏的增程汽车,有何竞争力?
各种 AI 技术驱动下,小鹏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增程式阵营。
小鹏发布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主打 " 一车双能 " 战略。其 " 鲲 " 代表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下一代增程技术;" 鹏 " 代表着小鹏一直以来的纯电体系。
小鹏汽车要进入增程赛道的传言已久。今年 9 月中旬,36 氪报道称,小鹏汽车的首款增程车型正在全力开发中,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量产,首款增程车型将是一款大型 SUV,以 G9 为原型车开发,主要针对 20 万元及以上价格带。
如今,增程路线已定,至于具体是哪种车型,小鹏尚未透露。一直走纯电路线,决定开拓增程车型,小鹏这一步旗下得不小。
在会后的沟通环节中,何小鹏称,对增程其实思考了很多年,他认为还是要用不同的技术来获得不同的客户价值。纯电车依然有不足之处:在补能基建缓慢的地区,纯电可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同时纯电最高做到 800km 续航,但如果用户想要超 1000km 续航,还是要换一种能源方式。
换句话说,小鹏要利用增程车型吸引更多用户。
放眼增程式电车市场,站着理想、华为问界、零跑等众多车企,它们已经建立了品牌心智,小鹏想要赢得市场,做普通的增程电车意义并不大,而是要在性能和技术上领先。
增程的出现本就是为了缓解用户电车续航焦虑,因此纯电续航是最关键的性能之一。据小鹏介绍,小鹏增程车型纯电续航达到 430km,满油满电的综合续航里程超 1400km。
此外,小鹏发布了最新的电机技术 " 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 ",CLTC 效率达 93.5%,号称 " 行业第一 ";电池方面,5C 超充 AI 电池可实现 "1 秒充电 1 公里 ",仅需 12 分钟即可充满 80%。
无论是 CLTC 还是 AI 电池,都是为了让电车一度电跑得更远,说到底还是续航。
据官方介绍,其运用混碳化硅芯片提升电机性能,将会用于超级电动车型、纯电车型。
一般而言,电车的电机和电池占用大量空间,影响乘坐体验,小鹏全新一代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体积较传统电机减少 30%,电机重量减少 7.5%,可为后排增加一拳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增程车的一个问题在于增程器又抖又吵,小鹏的鲲鹏增程低电状态下电动机介入的噪音与抖动,只比纯电高 1 分贝。
得益于 AI 技术的支持,小鹏增程车可以识别不同陡峭、不平的路面从而选择发动机介入时间,以降低增程车馈电能耗飙升、动力衰减情况。
可以说,基于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和 AI 技术,小鹏从充电速度、续航能力、驾驶体验、电池损耗等方面都尽力让增程车的使用体验更贴近于纯电车。
图源小鹏官方微博
增程路线上的开拓,背后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增程式路线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争议,特别是在行业初期,纯电是主流,增程式一度被市场质疑是技术落后的表现。
但经过市场的验证,增程车证明了自己的受欢迎程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纯电、插混、增程三大技术路线各有千秋,但从缓解用户续航焦虑、降低成本等方面看,增程路线都是一个优势选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前九个月,纯电动汽车共销售 498.8 万辆,同比增长 11.6%;插电和增程混动汽车销售 332.8 万辆,同比增长 84.2%。
显然,增程阵营赢得了消费者,而这或许正是小鹏准备进军增程车的原因,因为小鹏也需要更多爆款来推动销量增长。
3、销量目标,如何达成?
每年四季度,往往是车企最拼的时候。大家全力加速拼销量,以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
今年年初,何小鹏给小鹏定下 2024 年至少 28 万辆的年销售目标,相较于 2023 年的实际销售量 14 万辆,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来看,截至 10 月底,小鹏累计销量为 12.25 万辆,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不及五成。
也就是说,在未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鹏要完成年度目标,至少要卖出 16 万辆车。
小鹏距离年度目标还有点距离,主要是因为主力车型小鹏 P7 卖不动了。进入今年,P7 销量持续走低,今年 1-9 月累计销量仅 1.3 万辆,其中 9 月销量 1242 辆,同比大降 73.4%,环比下降 3.05%。
图源小鹏官网
主力车型疲软,导致小鹏整体销量的低迷。2024 年以来,小鹏曾连续 4 个月销量低于一万辆,一度跌出新势力销量榜前十。
上半年小鹏 P7 表现不佳,下半年小鹏必须要寻找新的爆款车型。抓住 " 金九银十 " 的高峰期,小鹏的爆款节奏保持得不错。
今年 9 月,小鹏交付数据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高,达 21352 台,同比增长 39%,环比增长 52%。
这样的好成绩要归功于小鹏的新晋 " 破圈 " 车型小鹏 MONA M03。8 月 27 日上市,起售价 11.98 万元,据小鹏官方数据,MONA M03 首月交付破万辆,创下了新势力纯电轿车首月交付量新纪录。
趁热打铁,10 月份的巴黎车展上,小鹏推出的行政级轿跑 P7+ 又成为顶流。预售当天,小鹏 P7+ 开启预售 1 小时 48 分,订单量突破 3 万台。
11 月 7 日,小鹏 P7+ 正式上市,售价 18.68 万元起。小鹏汽车宣布,截至 11 月 7 日 24 时,小鹏 P7+ 大定达 31528 台,打破小鹏历史所有纪录。
就小鹏来说,MONA M03、P7+ 的陆续上市,两大爆款车型的推出,可以看做是小鹏销量的轉捩點,但考验也随之而来。
车型的销量就像 " 开盲盒 ",新车上市之后,交付能力就成为车企最大的考验。此前 MONA M03 已经出现延迟交付的情况,如今 P7+ 再次爆单,小鹏的生产制造与交付,也将面临双重考验。
昨天的小鹏 P7+ 发布会上,何小鹏直言," 小鹏 MONA 卖爆了,我也被车主骂惨了,真诚地说一句‘抱歉’。" 针对 MONA M03 车型交付延迟的问题,工厂 11 月、12 月会提高 30%-40% 的产能。
小鹏 MONA M03,图源小鹏官网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降低用户对车企 " 一年换三代 " 产品规划的不满,在 AI 科技日上,小鹏创新性提出了 " 用户众筹换芯片 " 计划,可以让以前的硬體跟车型,有可能通过付费更新,达到全新的汽车的能力。
根据计划,老用户可付费更新车机芯片,单 Orin 车型可更新至双 Orin 芯片,820A 车型可更新至 8295 芯片,即可获得城市 NGP、AI 代驾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智能辅助智驾能力将随 OTA 更新迭代。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交付产能跟上,在 MONA M03 和 P7+ 的带动下,小鹏接下来的销量都会有个不错的势头,有望实现交付量的突破。
何小鹏曾提到,2024-2027 年是中国车企的淘汰赛之年,竞争很残酷,但很快会稳定下来。在行业稳定之前,行业进入红海是事实,小鹏要通过发布更多新车、入局增程赛道和 AI 故事,把失去的都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