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在变革浪潮中,smart坚守的究竟是什么?,欢迎阅读。
当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可谓是千帆竞发,从销量数据上的你追我赶到技术创新上的持续竞技,每一个环节都能彰显出各大汽车品牌对市场的无限期许。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跨界巨头都想要凭借自身优势,努力抢占市场份额,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也确实在持续攀升,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298.5 万辆和 29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0.3% 和 32.3%,市场占有率达到 32.4%。
但好看的数据,不仅印证着产业的蓬勃活力,更揭示出一个激烈角逐的市场竞争态势已然形成。
smart 虽然转型为新能源品牌的时间并不长,但想要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 " 市场红海 " 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心不小,正如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EO 佟湘北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所言,smart 对市场竞争持欢迎态度," 我们欢迎各种新产品加入,一起来参与竞争,让细分市场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度,这是好事情。" 在佟湘北看来,竞争能够促使行业不断进步,也能让 smart 更加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EO 佟湘北,图片来源:smart
竞争不是 " 坏事儿 "
smart 之所以能对当前的市场竞争从容以对,源于对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深刻认知。佟湘北强调,smart 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本质区别,并非处于同一级别。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 smart 对品牌调性的坚守。奔驰的赋能结合中国供应链的支撑,共同赋予了 smart 独特的品牌和产品定位,一款不一样的 " 全球车 ",让 smart 在市场竞争中可以独树一帜,能够更好的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MO 张明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smart 欢迎其他品牌进入精品小车领網域,大家可以共同满足不同用户在都市出行中的不同使用场景。但张明霞同时也指出,smart 强调的是坚定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设计、品质、安全标准,以及全球车的定义等方面,都要坚持高要求。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MO 张明霞,图片来源:smart
不过,对当前的 smart 品牌而言,当务之急是扭转外界不少人对品牌的固有印象。
长久以来,smart 在大众化的认知中,总是与两座小车紧密相连,毕竟有车时代的两座 smart 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不少人已经将这个品牌等同于小巧玲珑的车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转变,smart 也开始了一场大胆的自我突破之旅。从精灵 #1 到精灵 #3,再到精灵 #5,车型尺寸的逐步拓展,成为了 smart 打破传统刻板印象的有力证明。佟湘北将这一系列的变化,定义为 " 战略定力的体现 ",在他看来,smart 绝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小车领網域的品牌,而是一个承载着多元生活方式的品牌。
就如同奔驰的 4S 店,能够容纳从大 G 到 A 级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却不会让人感到突兀。smart 也怀揣着同样的愿景,希望在自己的展厅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无论是穿梭在都市街头的灵动小车,还是适合家庭出行的实用车型,亦或是能够陪伴用户探索户外的越野座驾,都能在这里找到。
据佟湘北介绍,产品定位上的变化,是 smart 中外双方股东在 6 年前合资公司成立时,就已经制定的战略目标,smart 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并非仅仅是小车品牌,只要保持品牌的基本调性,无论在哪个细分市场,smart 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张明霞也补充指出,smart 天生有反骨,在不同时代都秉持着独特的理念。过去在奔驰旗下打造两座车型时,采用的就是最安全的标准、最好的科技和设计;如今在纯电时代,smart 初心不改,同样用好的设计结合中国高速发展的三电技术、辅助驾驶技术、智舱技术等,希望在都市出行中提供尺寸更大、使用场景更丰富的车型。未来,smart 还可能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动作。
近期,smart 还推出了旗下车型的一口价让利活动,对此,张明霞表示,一口价的推出源于对产品的信心。通过一口价的方式,希望让更多用户有机会坐到 smart 车里,体验 smart 的豪华感和辅助驾驶等技术,从而给予 smart 车型更多的信心。对于今年的销量目标,张明霞透露,公司给的销售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后续还会有几个重要的产品动作,团队会尽全力冲刺。
smart的全球战略
2025 年被 smart 定义为自己的全球之年,在全球市场拓展方面,smart 有着宏伟的蓝图和切实的行动。
据佟湘北介绍,smart 品牌的市场战略是 " 中欧双核,全球布局 "。中国市场之外,欧洲也是 smart 的主场之一,截止目前,smart 已经进入 17 个欧洲国家,借助奔驰的渠道采用 " 店中店 " 模式,在这 17 个国家超过 300 家的线下奔驰店中店中,都已布局 smart 产品。
除了 " 中欧双核 ",smart 还在积极进行全球布局。
接官方介绍,smart 品牌历史上曾进入过 46 个市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利用这一历史积淀,尽快进入更多市场,以平衡各个市场可能出现的竞争风险,也是 smart 独有的品牌优势。
smart 的全球布局,具体将体现为 " 南拓 " 和 " 西进 "。" 南拓 " 是指向中国南方的东盟乃至澳新等右舵市场拓展,这些市场很多竞品没有右舵产品,能够天然过滤掉一大批竞争对手;" 西进 " 则是指向中国西边的海湾六国、以色列等中东市场拓展,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既富有,又对奔驰和 smart 有着比较高的认可度,smart 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同样采用奔驰 " 店中店 " 的方式实现快速拓展。此外,smart 在非洲和南美也有布局,今年 1 月份已经官宣进入埃及,接下来还将有其他非洲市场会官宣;在南美,smart 官宣了智利市场,后续也会有官宣其他市场的官方动作。
在中国配合全球战略方面,张明霞认为,smart 的生存之道在于做好自己和借好外力。做好自己,就是要坚定自己的内核,smart 品牌名称中蕴含 "art",就诞生于跨界之作,所以要坚持寻找合适的跨界合作机会。例如在中国与皮爷咖啡的合作,以及 smart 精灵 #3 和 Keith Haring 的合作等。据悉,后续 smart 还将合作一个比较大的 IP,通过这些跨界合作,围绕着艺术等可以做不少营销活动,充分展示出 smart 的差异化。
此外借势两大股东之力也将是重要的手段。在中国,smart 的车身上会有奔驰的小标 " 奔驰设计 ",彰显传承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品牌加持;在欧洲和海外市场,与奔驰的总代合作也将继续扩容,以 " 店中店 " 的形式快速进入全球分销体系。吉利同样可以为 smart 品牌背书,不仅提供供应链和技术储备,在中国和海外后续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上,也将带来更多的赋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延续奔驰和 BRABUS 的合作关系,也非常有价值。
在智电时代,BRABUS 对于 smart 而言,依旧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张明霞强调,smart 必须坚持与 BRABUS 合作,双方 23 年的合作历程中,塑造了众多经典之作,这一合作是品牌传承的重要部分,无论产品如何焕新,都要坚定地延续下去。就在不久前的米兰时装周上,BRABUS 全球 CEO Constantin Buschmann 还亲自为 smart 站台,足以彰显双方合作的紧密与重视程度。
图片来源:smart
BRABUS 就像是 smart 整个产品线上的 " 产品塑造线 ",为其带来了独特的性能、外观以及独有的设计元素。如今电车的加速性能普遍强劲,单纯的加速已难以吸引用户,而 BRABUS 和 smart 共同重新定义了在纯电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佟湘北指出,BRABUS 和 smart 的合作能带来令人兴奋激动的情绪,这是很多品牌所不具备的独特价值。
smart的市场前景思考
回首 smart 合资公司六年来的发展历程,堪称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品牌奋斗,史佟湘北对此感慨,6 年间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
可能大方向未变,但细节之处确实在不断调整。最直观的方面,以售价为例,2022 年的电动车售价和现在已经截然不同,市场整体价格呈下行趋势,对各大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对 smart 而言,6 年里时间里,在奔驰和吉利两大股东的强力加持下,smart 的技术团队也积累了大量的研发经验,掌握了自己独到的技术。当前的 smart 品牌,已从最初的稚嫩幼苗成长为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多个领網域拥有核心优势的成熟品牌。
不过,佟湘北也强调,smart 不是在制造没有灵魂的工业产品。如果仅仅是堆砌芯片算力、四驱、空悬、800 伏等硬體,那就失去了品牌的独特魅力。smart 追求的是在聊产品时,不仅能探讨参数,更能传递出一种情绪价值,让用户在拥有 smart 汽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和人文关怀,这才是 smart 品牌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针对大家都比较关注的 smart" 由小变大 " 的调整,佟湘北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smart 品牌有自己独特的调性,其中小身材、大空间是重要的一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mart 的研发团队和奔驰的造型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 " 四轮四角 " 布局,如果单纯为了做大车而将车身拉长,或许可以提高产品售价,但用户可能无法从加大的车身中获得更有效的乘坐空间。所以,smart 在保持克制外形尺寸的同时,努力扩大了使用空间,并维持着造型上的美感。这样的调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 smart 的团队就坚持做着 " 吃力不讨好 " 的事,只为了保持品牌的基因和特色。
不过,保持了品牌调性,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销量焦虑。
在当前竞争白热化的国内汽车市场上,销量焦虑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各大车企,smart 当然也不会例外。张明霞直言:" 这是人人焦虑的时代,说不焦虑是撒谎。" 焦虑的背后,是在市场的风云变幻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变化中,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
佟湘北也表示,焦虑确实存在,但更多的是坚持战略定力的焦虑。smart 相信自己所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未来,smart 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品质底线,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短期的销量增长而牺牲品牌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