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别不爱听,只学教材提高不了英语,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英文编辑多乐西。
" 你家学啥教材?"" 在什么机构?"
" 我家 x 岁 x 年级,学 xx 教材可以吗?"
"x 教材和 y 教材,哪个更好?"
无论是群里妈妈的讨论,还是我的私下答疑,问最多的总是教材、教材、教材……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的观点也明确写在标题里了:只学教材,不涨英语能力。
来,做个小调查
1、
教材是来让普娃破防的
最大的原因是,量不够。一个单元才多少知识点?一周能学一个单元吗?
内容的量级根本不够支持孩子进步。
想想你带娃读 RAZ,得读多少本,还得额外补多少本,才能从这个级别到下个级别?
教材给孩子的输入太有限了,一节课上一小段文章,个把词汇、句式,再加上普遍的情况是送娃去一周一次、一次两节,这点知识量是 " 学 " 不会英语的。
再者,语言也不是 " 学 " 会的。咱们母语是通过上语文课学会的吗?是用耳朵听来、眼睛看来、腦子深度思考来的。
课外咱给娃报的和中文母语相关的 xx 班,基本是用来给语言能力已经过关的娃更上一层楼,去提高语言素养的。比如深度思考 & 思辨、精读、表达。
说回英语。让家长欲罢不能的教材,要么是新概念这种,能反哺中高考的;要么是剑桥、牛津的原版教材,提能力也对标考级,听说读写一体化的。
这种教材当然好啦!有英语基础的娃,就很适合去学一套综合教材,把日常习得的零碎的语言知识点,系统地整合起来。
娃自己听的读的,整块囫囵输入的,经过老师的点拨,让语言知识点精细化起来。
那么家长看到这应该懂了,
1)英语好娃、牛娃➕学教材 = 强强联合,更上一层楼
2)英语 0 基础、弱基础娃➕学教材 = 原本不多的学教材效果,得再打个折扣
虽然很扎心,但下面还有更扎心的——
2、
顺理成章的懒
再回想下咱娃上的教材、课程,是怎么操作的呢?
只负责把娃托管给机构和老师的家长,这题可能答不上来。我代表认真跟过课的家长回答下哦:
现在的教材,原版的也好,校内即将大改的新版教材也好,都是主题单元式的。
一个单元,一篇主题课文,然后再围绕这篇课文去做听说读写和词句分析。
正儿八经把听、说、读、写做完,关注娃这四项关键能力的基础和提升的,少。(咳咳,包括很多校内老师哈)
但把课文讲透的,很多。因为" 讲课文 " 这种语言上的精细化学习,对老师来说是最没操作难度的。
带着孩子把整篇课文的重难点词汇过一遍、语法知识点分析一遍。俗称,抠字眼。
给我一套教材 + 一点备课时间,对了现在还有 AI 这个大杀器,我可以批量生产这样的课。
我不是说抠字眼不对哈!相反,这个流程很必要!因为孩子需要有一层语言知识的打底,腦袋空空是没办法跟上节奏、理解文章的。
坏菜就坏在,我们家长把提高英语能力的希望,都押在了这一环节,花了 80% 甚至更多的精力去 " 学 " 课文、" 分析 " 文章。
而老师,或因为家长的期待,或因为沉迷教学的舒适区,也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抠字眼环节,带着娃儿钻词汇钻语法。
结果当然就是,孩子觉得英语学习太无趣了,逮着词啊句啊这些细节,整啊整,年龄越小的越觉得无趣,越想放弃。
反过来有心的家长,发现娃的英语能力半天没进步,词汇上涨有限,单独做题不灵,学了 1、2 年效果觉很不明显,也不敢轻易说去考级试试手。
于是开始对教材不满,对课程不满,对老师不满,对娃不满。接着考虑是不是要换一套教材学学?是不是得换成外教?
但这个学习逻辑就没对头!
学教材获得的知识量有限→学课文主打抠字眼→娃不喜欢、进步不明显→换套教材再来?
正确的英语学习逻辑到底是啥?英语到底怎么高效进步?
我打算开个直播专门讲讲,好久没开直播了,攒的干货准备一把放出来,感兴趣的朋友,点个 " 预约 ",来!(纯英语小白家长勿入哈,有挺多黑话的)
专业敬业的英语教师,肯定有的。这些老师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抠字眼,他们的课重点会落在:讲拓展。
我上面说了,一节课的知识量太少,负责的老师也想给孩子输入更丰富的知识,尽快出成绩呀。
那么这样的课程,其实对孩子和家长的要求更高:
1)孩子需要课前做大量查资料和预习的工作,有不错的学习能力,前期 - 中期也需要家长辅助。
2)短期内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成绩上,需要砸钱砸时间长期积累,需要家长的心态摆正、认知足够、钱包支持。
还有一点就是,家长们不要迷信外教……
用外教的西方视角帮中国的孩子打开知识面,大家的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
前提是,孩子的听说能力、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思考能力,都得过关。
否则就是烧钱的浮云。别说外教讲的拓展部分听不懂,互动部分纯无效,思辨部分是摆设,也许连最基础的抠字眼环节,跟起来都够呛。
哎,外教的坑更大更深。我再说一遍啊:外教课,没点基础的孩儿,别碰!详见我的高赞文章:
学教材不 OK,各种课有坑,说来说去,提英语最靠谱的手段,其实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
3、
日 常 积 累
学教材的效能,远远低于坚持每天听、读的效能!哪怕每天只听、读一点点。
娃们 " 听 " 的进度参差蛮大,中国孩子在阅读上的积累,更有经验,也更加擅长。
那阅读的日常积累怎么做?阅读,这个对中国孩子影响最大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日常培养起来?
这个问题有点庞大,我放在明晚的直播里细说,感兴趣的家长记得来听。
可以主要归纳为三个阶段:
1)用分级,来打底。
早期阅读,永远可以无腦相信分级读物。依靠它图、文一致的设计,科学的进阶路径,让孩子高效地拉一遍词汇、句式,给语言打个好底子。
2)用内容,拉认知。
有一定词汇基础后,我们要引导孩子去看有知识感、有信息量的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还可以一篇一篇地拉高娃的认知,差距逐渐拉开。
什么样的内容符合这个标准,我直播会细讲。
3)读 + 练,提能力。
狭义的阅读能力,是中考、高考、剑桥 KPF 考级、托福雅思这些国内、外标准化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是拿分大头。
这部分搞不搞?当然要搞。
但阅读能力更是一个人拥有高阶语言能力的完美体现。
比如我们熟悉的 "Fact or Opinion/ 事实还是观点" 这个阅读策略,你理智吃瓜的时候,就是靠它去分辨网络上的情绪发言,以及扒开各方观点,看准问题的实质。
比如阅读里的 "Compare & Contrast/ 对比和比较" 策略,你在做方案汇报的时候,就是靠它去凸显你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实现碾压性的优胜。
它们都是通过英文阅读,训练出来的策略,也是超越语言本身,能受益终身的能力。
就像教练教了你游泳的姿势,你得在水里自己去蹦跶,才能真正学会,会用。孩子也要通过大量阅读、有针对性的精读和练习,到阅读的大江大海里去实操,才能把纸面上做题的策略,变成人生中即拿即用的能力,应对之后的风浪。
EASTWEST
" 鸡娃 " 一词如今被炒得已经自带贬义,我更喜欢用 " 培养 "。
养活孩子是一回事,培养是另一回事,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想把娃提高一点点,投入也不小。哪怕过程中走了一小段弯路,成本要翻倍,孩子的时间难再挽回。
所以有了我们的 "教育真心话不冒险" 直播间,和大家一起狙掉教育乱相、怪相、智商税观点和产品。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一旦决定花时间去做培养,无论是英语还是其它,那咱就效率最大化!
今天就写到这。明天直播间见!
● 近期在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