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智能手机抢滩AI大模型的背后:发布会上雷声大,线下销售雨点小,欢迎阅读。
从 2023 年到 2024 年,随着新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的加速,消费电子产品也迎来了全新的话题—— AI。
目前,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 等手机厂商均已发布搭载了端侧大模型的旗舰新品。华为有盘古大模型、小米有 MiLM、OPPO 有安第斯大模型、vivo 有 AI 蓝心大模型、荣耀有魔法大模型。这些个大模型先后随各自的新品手机发布,一时间变得广为人知。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智能手机领網域沉寂已久的魅族。在春节假期之后官方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面拥抱 AI」。随后发布的魅族 21 PRO,魅族方面甚至不称之为「手机」,而是所谓「开放式 AI 终端」。
应该说,近一年来 AI 手机乃至 All in AI,几乎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发布会的必选项。
图片来源:AI 生成
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最新显示预测,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中,预计约 5% 会搭载端侧 AI 运算能力。IDC 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表示,2024 年全球新一代 AI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7 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 15%。中国市场 AI 手机份额也将迅速增长,到 2027 年将占比超过 50%。
显然,无论厂商还是数据机构都对 AI 手机抱有希望。但在实际的销售环节,智能手机的「大模型热」,似乎表现出了另外一种状况。
发布会雷声大,销售端雨点小
钛媒体 App 在 2024 年 3 月上旬,走访了北京多个商圈的十余家智能手机门店,品牌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重点观察了线下渠道对于 AI 的展示和介绍,以及消费者的关注方向。
从结果来看,AI 手机在线下门店的热度,远远不如更加热闹发布会。
小米曾在在发布会上宣称,小米 14 Ultra 是搭载 AI 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小米 14 Ultra 在进行 30 倍以上的变焦拍摄时,可以调用 AI 大模型对原始光学数据进行重绘,让模糊细节在算法的调教下变得清晰。
但在在钛媒体 App 走访的几家小米之家门店中,并未有关于 AI 方面的任何物料展示和介绍,店员关于手机影像也更多是围绕徕卡影调、长焦、四摄像头等传统配置层面的介绍,并没有关于 AI 部分的介绍。
在此前旗舰产品荣耀 Magic6 系列发布时,荣耀一同发布了搭载荣耀自研 70 亿参数端侧平台级 AI 大模型 " 魔法大模型 "。荣耀 CEO 赵明表示过去几年,荣耀在 AI 上投入的成本加起来约百亿元,未来在 AI 上的投资还会加大。
华为此前也曾宣布 HarmonyOS 4 系统全面接入了自家的盘古大模型,成为全球首个嵌入 AI 大模型能力的移动终端作業系統,首批支持机型为 Mate 60 系列。
但从线下布置来看,荣耀和华为都没有把 AI、大模型当作产品的重点进行展示,没有相关的宣传物料。在询问相关功能时,华为店员表示「只有小艺小艺,没有 ChatGPT 一类的大模型」。
vivo 此前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 AI 蓝心大模型,vivo S18 则是首批搭载 AI 蓝心大模型的产品,该功能支持用户查找檔案、作诗写词、看文创图、总结内容、解答难题、整理材料框架等。
OPPO 则是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Color OS14 系统中将内置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随后发布的 OPPO Find X7 是首个端侧应用 7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手机,通过端云协同,可带来全新的 AIGC 消除功能与首个 AI 大模型语音摘要。
从线下的实际情况来看,OPPO 和 vivo 算是相对比较「上心」的厂商。
OPPO 店内,产品一侧就有 AI 手机的字样,在被问到 AI 手机具体有什么功能时,店员重点展示 AI 消除功能,即在人像照片中,抹掉背景中的路人,并由 AI 实现扣去部分的补完,展示效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vivo 店内,有着明显的说明牌,介绍「 蓝心小 v」的 AI 功能,包括消除路人、搜索照片、用照片生成漫画、写诗以及常见的 AIGC 生成影像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每种功能都有一张对应的 NFC 卡片,消费者用现场样机一碰就可以进入演示环节,省去了与店员沟通的过程。
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 OPPO 还是 vivo,相对于 AI 功能,处理器芯片、影像配置,仍然处于更明显的产品介绍位置,在店员的介绍中优先级也更高。
综合来看,仅就销售环节而言,小米、荣耀、华为,将自家大模型产品的功能展示给消费者的意愿不高,OPPO、vivo 有一定针对性的布置,但也很难说现有的 AI 消除、生成图片就能完全代表大模型的实力。
此前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曾表示「对于手机企业而言,再不布局大模型就没戏了」,但从 2024 年 3 月来看,所谓的布局可能也仅仅是布局,手机发布会上动辄几十亿参数的语言大模型,对于消费者而言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旧的回忆,新的故事
造成手机厂商在销售环节没有过多展示 AI 功能无非是这几个原因:一是本身 AI 功能不适合在线下这种场景展示,二是能够展示的效果不好,三则是这些功能不足以促成消费者达成购买。
钛媒体 App 为此查看了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各家手机厂商的主力产品,除了 OPPO 之外,在详情页的主要卖点中,AI 功能有的不见踪影,有的只占据边角的位置。
如果说智能手机的线下消费相对需要更接地气的表达,那么线上电商平台也没有太多的 AI 功能宣传,应该可以看出一些厂商对于大模型功能的理解,或许就是所谓「锦上添花」。
大模型当然可以成为发布会上最亮丽的那朵花,但实际上买回去的衣服一定是更好材料(硬體配置)的锦缎织成的。
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来看,有着不少熟悉的故事。像是曾经的独立音频芯片、动辄上亿的高像素摄像头、苹果带动的压感螢幕,都曾成为过行业追求的热点,成为红极一时的选项。随后因为种种原因,被手机厂商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其背后原因,无非是相关产业的成熟,导致智能手机厂商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去获得一个「亮点」,至于这是不是消费者的「痛点」?能否成为促成产品购买的「卖点」?都无关紧要,毕竟「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关注。
在智能手机行业工作的孙敏告诉钛媒体 App,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能够在智能手机里,不需要语言基础、技术手段、注册、学习,「即插即用」的大模型,本身就是产品对于用户的一种价值。
在如今的激烈竞争中,智能手机厂商很难「腾出手」像科大讯飞、百度那样去 All in AI。如何打磨产品,让 AI 更好的为用户所用,也许才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作者 / 吴泓磊 编辑 / 钟毅,文中孙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