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 中国被美国骗的太惨了!全球最强发动机,原来在解放军手里,欢迎阅读。
美国负责吹牛,中国负责实现,中国军工能有今天,某种程度上真要好好感谢美国那些年吹出去的牛。事实证明,中国人还是太好骗了,美国军工复合体说什么,中国人就信什么,从来没质疑过美国的能力,只会感叹美国的实力太强了,谁敢质疑美国数据的真实性,就会遭到各种冷嘲热讽。
尤其在航空发动机这块领網域,一直被公认为是中美军工差距最大的地方,美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搞出的 F119 发动机,一直被国人视为 " 天顶星科技 ",领先中国至少 30 年。一直到最近几年涡扇 -15 出现后,才算追上了 30 年前的美国航发。
然而在最近,美国那边却爆出一个大瓜,那就是全球最强航发 F119 数据造假。事情是这样的,马斯克领导的 " 政府效率委员会 " 查到了美国国际审计局头上,后者公开了一部分机密檔案,结果显示 F-22 战斗机使用的 F-119 涡扇发动机真实推重比只有 5.2:1,最大加力推力比只有 7.95:1。
而在此之前,国际上公认的 F-119 推重比超过了 10,将其他国家的发动机远远甩在了后面。
F-119 在 1993 年测试的时候,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是仿制英国斯贝的涡扇 -9,装备在歼轰 7" 飞豹 " 上,彼时的涡扇 -10 发动机还在经历艰苦的研发,距离服役还遥遥无期,哪怕涡扇 -10 成熟了,推重比最多也只能接近 8。所以当得知 F-119 发动机的推重比超过 10 之后,中国军工科研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一直到 30 年后,随着涡扇 -15 的出现,F-119 这座压在中国科研人员头顶的大山,才被搬走了。
结果中国军工科研人员刚刚喘了口气,却被突然告知:F-119 的推重比压根没那么变态,甚至连 8 都没超过。估计退休的老军工要摔杯子开骂了,累死累活追赶 F-119 的指标,到头来发现自己被骗了,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但是,这里要澄清一件事,F-119 被造假的部分只是推重比,而不是最大推力,对 F-22 的性能影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大。发动机推重比,其实只是一个衡量发动机性能的指标,并不代表推重比高的发动机,就一定比推重比低的发动机更好用。比如一台 15 吨推力、2 吨重的发动机,推重比为 7.5,另一台发动机最大推力 10 吨、1 吨重的发动机,推重比为 10,看似推重比为 10 的这款发动机更先进,但是对战斗机来说,推重比为 7.5 的这款发动机,其实更能够提升整机的推重比,是更合适的选择。发动机重量带来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对战斗机重心的影响,需要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做好相应的配重设计,抵消掉对重心的影响。
因此不能因为 F-119 的推重比不到 8,就认为这款发动机的性能还不如改进型的涡扇 -10(推重比达到了 8),因为 F-119 的最大推力并未作假,还是 158 千牛,只是为了达到 158 千牛的推力并维持住尺寸,付出了结构重量加大的代价。而增加的结构重量,又会导致 F-22 需要补偿重心偏移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需要在机身前半部增添重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F-22 的机体尺寸跟 F-15 差不多,空重却足足多了 6 吨以上,这其中固然有設定内置弹仓、加强机体结构强度而增加的重量,或多或少也有配平发动机重量增加的问题。
只不过对于 F-22 来说,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毕竟近 16 吨的最大推力,远远凌驾于当时其它战斗机的推力,让 F-22 拥有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垂直机动性能也非常强悍。
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F-119 在带有二元矢量喷口的情况下,干重大约为 5000 磅,而没有二元矢量喷口只采用常规收敛扩张喷管的情况下,干重为 4100 磅,也就是说二元矢量喷口的重量为 900 磅,约等于 400 千克。二元矢量喷口之所以如此重,是因为二元矢量喷口需要在高温变形控制以及热防护方面增加重量。目前 F-119 这个 7.95 的推重比数据,尚无明确资料表明是带有二元矢量喷口情况下的数据,还是没有二元矢量喷口情况下的数据。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 F-22 战斗机使用的 F-119 发动机,推重比就是只有 7.95,在推重比方面其实跟 AL-31、涡扇 -10、F-110 这些第三代航发没有区别,只不过 F-119 在维持推重比不降低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了推力,在上世纪 90 年代,也算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只不过没有当初吹的那么神乎其神。
但是,美国当年吹的这个牛皮,着实把中国骗惨了。为了追上所谓推重比 10 的目标,中国军工科研人员这 30 年来可谓是殚精竭虑吹,从材料、结构、设计理念方面不断挖掘潜力,一步步提高国产发动机的性能,最后终于弄出了赶超 F-119 的涡扇 -15 发动机,从目前已经随歼 -10C 出口的涡扇 -10B 发动机的数据来判断,涡扇 -15 在推力指标直追 F-119 的情况下,推重比就算没有超过 10,起码也应该在 9 以上。然而现在却突然发现,其实全球最强航发已经在解放军手里了,F-119 只是一个推重比不到 8 的 " 战五渣 "。
而且,这已经不是中国军工科研人员第一次被美国忽悠了。当年 F-22 战斗机刚问世的时候,曾号称升力系数超过 2.0,着实让中国的科研人员感到头皮发麻,因为中国当时所能接触到的机动性最强战斗机苏 -27,升力系数只不过才有 1.8,F-22 在保证隐身性能的情况下,却能够拥有 2.0 以上的升力系数,足够中国科研人员震惊了。
当年中国科研人员想了各种办法研究 F-22 究竟如何拥有 2.0 以上的升力系数,唯独没考虑美国人吹牛了。为了让中国的五代机在机动性方面不输于 F-22,只能绞尽腦汁提高歼 -20 的升力系数,最后中国科研人员搞出了 " 升力体边条翼鸭式气动布局 ",利用极为复杂的多涡流耦合效应,这才将歼 -20 的升力系数提高到了 2.0 以上。然而等到歼 -20 的设计完成后,美国那边又传来了消息:F-22 的升力系数其实不超过 1.8,完全就是靠着发动机 " 力大砖飞 " 的方式提高机动性。
又比如当年美国又声称要搞 AIM-120D 空空导弹,采用双脉冲技术,射程超过 180 千米。这个数据又又又震惊中国科研人员了,这个双脉冲技术,能够让导弹在空中二次点火,大大提高超视距导弹的命中率。传统的超视距导弹,都是点火后一次性烧完燃料,然后发动机停止工作,导弹依靠惯性继续在空中滑行,在射程末端的时候,导弹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战斗机能够利用机动轻易摆脱导弹的攻击。在前几年的叙利亚战场上,一架叙利亚的苏 -22 攻击机,就利用机动成功摆脱了一枚强弩之末的 AIM-120C 空空导弹。
而采用双脉冲技术的空空导弹,导弹发射后不会一次性烧完全部燃料,而是在将导弹加速到最高速后自动熄火,让导弹在空中滑行,等到接近目标后导弹在空中重新点火,再次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大大提升了导弹的远程命中率。
一旦美国的超视距空空导弹都采用双脉冲技术,将来的超视距空战就将完全由美国人主导,别人的空空导弹离得远了,很难打到美国战机,而美国的空空导弹即便从远处发射,依然有很高的命中率,这让其他国家怎么玩?
为了不至于在美国面前被动挨打,中国科研人员只能收拾好复杂的心情,全力搞中国自己的双脉冲空空导弹。等到好不容易搞出霹雳 -15,并装备在歼 -20、歼 -16、歼 -10C 等新一代战机上面的时候,美国所谓的 AIM-120D 却难产了,并且压根没有所谓的双脉冲技术。
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的忽悠下,中国被迫搞出了一台拥有全球最高升力系数、最强航发、最强空空导弹(目前被新一代的霹雳 -17 超越)的五代机,成为了美国空军的头号大敌。更讽刺的是,美国空军的这个头号大敌,其实就是美国人忽悠出来的,要怪只能怪美国人敢吹、中国人敢信。
反观美国空军的头号王牌 F-22,只能在升力系数不到 1.8 的情况下,使用推重比不到 8 的发动机,发射射程不超过 150 千米的 AIM-120C 空空导弹,当初被中国视为 " 天顶星黑科技 " 的 F-22,如今在中国人眼中不过如此,战斗力有一半是吹出来的。并且这样的货色,其实已经是美国空军空战实力最强的战斗机了,数量还不到 200 架。而中国目前的歼 -20 数量,恐怕要接近 300 架了。
美国人吹的越狠,中国进步越大,已经成为这几年的常态了,美国当初的六代机项目 AGND 吹得震天响,中国也只能尽快研发自己的六代机,结果到头来却发现,美国人的 AGND 目前还只是个 PPT。美国人还曾提出先进的电磁弹射器,这玩意美国人的确搞出来了,但是采用的是交流电技术,而中国搞出来的电磁弹射器,采用的是在储能效率、系统简化以及维护便利性方面更有优势的直流电。
中国军工行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其实真要好好感谢美国。美国好比一个学霸,之前每次考试都领先中国上百分,中国以为美国学习成绩太好了,其实美国是靠作弊才取得那么高分数的,等到中国埋头苦学好长一段时间,能够跟美国考一样分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美国一直依靠作弊维持分数,中国自己成学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