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 中國被美國騙的太慘了!全球最強發動機,原來在解放軍手裡,歡迎閱讀。
美國負責吹牛,中國負責實現,中國軍工能有今天,某種程度上真要好好感謝美國那些年吹出去的牛。事實證明,中國人還是太好騙了,美國軍工復合體說什麼,中國人就信什麼,從來沒質疑過美國的能力,只會感嘆美國的實力太強了,誰敢質疑美國數據的真實性,就會遭到各種冷嘲熱諷。
尤其在航空發動機這塊領網域,一直被公認為是中美軍工差距最大的地方,美國在上世紀 90 年代搞出的 F119 發動機,一直被國人視為 " 天頂星科技 ",領先中國至少 30 年。一直到最近幾年渦扇 -15 出現後,才算追上了 30 年前的美國航發。
然而在最近,美國那邊卻爆出一個大瓜,那就是全球最強航發 F119 數據造假。事情是這樣的,馬斯克領導的 " 政府效率委員會 " 查到了美國國際審計局頭上,後者公開了一部分機密檔案,結果顯示 F-22 戰鬥機使用的 F-119 渦扇發動機真實推重比只有 5.2:1,最大加力推力比只有 7.95:1。
而在此之前,國際上公認的 F-119 推重比超過了 10,将其他國家的發動機遠遠甩在了後面。
F-119 在 1993 年測試的時候,中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是仿制英國斯貝的渦扇 -9,裝備在殲轟 7" 飛豹 " 上,彼時的渦扇 -10 發動機還在經歷艱苦的研發,距離服役還遙遙無期,哪怕渦扇 -10 成熟了,推重比最多也只能接近 8。所以當得知 F-119 發動機的推重比超過 10 之後,中國軍工科研人員的壓力可想而知,一直到 30 年後,随着渦扇 -15 的出現,F-119 這座壓在中國科研人員頭頂的大山,才被搬走了。
結果中國軍工科研人員剛剛喘了口氣,卻被突然告知:F-119 的推重比壓根沒那麼變态,甚至連 8 都沒超過。估計退休的老軍工要摔杯子開罵了,累死累活追趕 F-119 的指标,到頭來發現自己被騙了,心情可謂五味雜陳。
但是,這裡要澄清一件事,F-119 被造假的部分只是推重比,而不是最大推力,對 F-22 的性能影響其實并沒有想象中大。發動機推重比,其實只是一個衡量發動機性能的指标,并不代表推重比高的發動機,就一定比推重比低的發動機更好用。比如一台 15 噸推力、2 噸重的發動機,推重比為 7.5,另一台發動機最大推力 10 噸、1 噸重的發動機,推重比為 10,看似推重比為 10 的這款發動機更先進,但是對戰鬥機來說,推重比為 7.5 的這款發動機,其實更能夠提升整機的推重比,是更合适的選擇。發動機重量帶來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對戰鬥機重心的影響,需要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做好相應的配重設計,抵消掉對重心的影響。
因此不能因為 F-119 的推重比不到 8,就認為這款發動機的性能還不如改進型的渦扇 -10(推重比達到了 8),因為 F-119 的最大推力并未作假,還是 158 千牛,只是為了達到 158 千牛的推力并維持住尺寸,付出了結構重量加大的代價。而增加的結構重量,又會導致 F-22 需要補償重心偏移的問題,或多或少的需要在機身前半部增添重量,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 F-22 的機體尺寸跟 F-15 差不多,空重卻足足多了 6 噸以上,這其中固然有設定内置彈倉、加強機體結構強度而增加的重量,或多或少也有配平發動機重量增加的問題。
只不過對于 F-22 來說,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畢竟近 16 噸的最大推力,遠遠凌駕于當時其它戰鬥機的推力,讓 F-22 擁有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垂直機動性能也非常強悍。
根據美國公布的數據,F-119 在帶有二元矢量噴口的情況下,幹重大約為 5000 磅,而沒有二元矢量噴口只采用常規收斂擴張噴管的情況下,幹重為 4100 磅,也就是說二元矢量噴口的重量為 900 磅,約等于 400 千克。二元矢量噴口之所以如此重,是因為二元矢量噴口需要在高溫變形控制以及熱防護方面增加重量。目前 F-119 這個 7.95 的推重比數據,尚無明确資料表明是帶有二元矢量噴口情況下的數據,還是沒有二元矢量噴口情況下的數據。但不管是哪種情況,目前 F-22 戰鬥機使用的 F-119 發動機,推重比就是只有 7.95,在推重比方面其實跟 AL-31、渦扇 -10、F-110 這些第三代航發沒有區别,只不過 F-119 在維持推重比不降低的情況下,大幅度提升了推力,在上世紀 90 年代,也算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了,只不過沒有當初吹的那麼神乎其神。
但是,美國當年吹的這個牛皮,着實把中國騙慘了。為了追上所謂推重比 10 的目标,中國軍工科研人員這 30 年來可謂是殚精竭慮吹,從材料、結構、設計理念方面不斷挖掘潛力,一步步提高國產發動機的性能,最後終于弄出了趕超 F-119 的渦扇 -15 發動機,從目前已經随殲 -10C 出口的渦扇 -10B 發動機的數據來判斷,渦扇 -15 在推力指标直追 F-119 的情況下,推重比就算沒有超過 10,起碼也應該在 9 以上。然而現在卻突然發現,其實全球最強航發已經在解放軍手裡了,F-119 只是一個推重比不到 8 的 " 戰五渣 "。
而且,這已經不是中國軍工科研人員第一次被美國忽悠了。當年 F-22 戰鬥機剛問世的時候,曾号稱升力系數超過 2.0,着實讓中國的科研人員感到頭皮發麻,因為中國當時所能接觸到的機動性最強戰鬥機蘇 -27,升力系數只不過才有 1.8,F-22 在保證隐身性能的情況下,卻能夠擁有 2.0 以上的升力系數,足夠中國科研人員震驚了。
當年中國科研人員想了各種辦法研究 F-22 究竟如何擁有 2.0 以上的升力系數,唯獨沒考慮美國人吹牛了。為了讓中國的五代機在機動性方面不輸于 F-22,只能絞盡腦汁提高殲 -20 的升力系數,最後中國科研人員搞出了 " 升力體邊條翼鴨式氣動布局 ",利用極為復雜的多渦流耦合效應,這才将殲 -20 的升力系數提高到了 2.0 以上。然而等到殲 -20 的設計完成後,美國那邊又傳來了消息:F-22 的升力系數其實不超過 1.8,完全就是靠着發動機 " 力大磚飛 " 的方式提高機動性。
又比如當年美國又聲稱要搞 AIM-120D 空空導彈,采用雙脈衝技術,射程超過 180 千米。這個數據又又又震驚中國科研人員了,這個雙脈衝技術,能夠讓導彈在空中二次點火,大大提高超視距導彈的命中率。傳統的超視距導彈,都是點火後一次性燒完燃料,然後發動機停止工作,導彈依靠慣性繼續在空中滑行,在射程末端的時候,導彈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戰鬥機能夠利用機動輕易擺脫導彈的攻擊。在前幾年的叙利亞戰場上,一架叙利亞的蘇 -22 攻擊機,就利用機動成功擺脫了一枚強弩之末的 AIM-120C 空空導彈。
而采用雙脈衝技術的空空導彈,導彈發射後不會一次性燒完全部燃料,而是在将導彈加速到最高速後自動熄火,讓導彈在空中滑行,等到接近目标後導彈在空中重新點火,再次提高導彈的機動性,大大提升了導彈的遠程命中率。
一旦美國的超視距空空導彈都采用雙脈衝技術,将來的超視距空戰就将完全由美國人主導,别人的空空導彈離得遠了,很難打到美國戰機,而美國的空空導彈即便從遠處發射,依然有很高的命中率,這讓其他國家怎麼玩?
為了不至于在美國面前被動挨打,中國科研人員只能收拾好復雜的心情,全力搞中國自己的雙脈衝空空導彈。等到好不容易搞出霹靂 -15,并裝備在殲 -20、殲 -16、殲 -10C 等新一代戰機上面的時候,美國所謂的 AIM-120D 卻難產了,并且壓根沒有所謂的雙脈衝技術。
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的忽悠下,中國被迫搞出了一台擁有全球最高升力系數、最強航發、最強空空導彈(目前被新一代的霹靂 -17 超越)的五代機,成為了美國空軍的頭号大敵。更諷刺的是,美國空軍的這個頭号大敵,其實就是美國人忽悠出來的,要怪只能怪美國人敢吹、中國人敢信。
反觀美國空軍的頭号王牌 F-22,只能在升力系數不到 1.8 的情況下,使用推重比不到 8 的發動機,發射射程不超過 150 千米的 AIM-120C 空空導彈,當初被中國視為 " 天頂星黑科技 " 的 F-22,如今在中國人眼中不過如此,戰鬥力有一半是吹出來的。并且這樣的貨色,其實已經是美國空軍空戰實力最強的戰鬥機了,數量還不到 200 架。而中國目前的殲 -20 數量,恐怕要接近 300 架了。
美國人吹的越狠,中國進步越大,已經成為這幾年的常态了,美國當初的六代機項目 AGND 吹得震天響,中國也只能盡快研發自己的六代機,結果到頭來卻發現,美國人的 AGND 目前還只是個 PPT。美國人還曾提出先進的電磁彈射器,這玩意美國人的确搞出來了,但是采用的是交流電技術,而中國搞出來的電磁彈射器,采用的是在儲能效率、系統簡化以及維護便利性方面更有優勢的直流電。
中國軍工行業能有今天的成就,其實真要好好感謝美國。美國好比一個學霸,之前每次考試都領先中國上百分,中國以為美國學習成績太好了,其實美國是靠作弊才取得那麼高分數的,等到中國埋頭苦學好長一段時間,能夠跟美國考一樣分數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美國一直依靠作弊維持分數,中國自己成學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