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0元复刻!国内首款开源验证人形机器人发布,傅利叶年初已完成8亿元融资,欢迎阅读。
国内首款开源验证人形机器人 Fourier N1
4 月 11 日消息,钛媒体 AGI 获悉,通用机器人公司傅利叶(FOURIER-Robotics)今天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 Fourier N1。这也是国内首款开源验证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Fourier N1 采用紧凑型硬體架构设计,身高 1.3 米,体重 38 公斤,不包含灵巧手,全身拥有 23 个自由度,最高奔跑速度达到每秒 3.5 米,最大关节扭矩 96N.m,单次续航超过 2 小时,支持背插拔电池更换模式。
傅利叶表示,在工程验证环节,N1 已累计完成超过 1000 小时的户外复杂地形测试,单次连续运行时间超过 72 小时,全面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环境适应性。同时,N1 可稳定实现 15 度到 20 度坡度斜坡通行、20 厘米楼梯攀爬、及撑地爬起等高难度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傅利叶 Fourier N1 人形机器人 " 开源即 ready",开发者可实现 N1 的完整复刻,属于全面开源。从可直接加工的结构图纸、材料到装配指南教程,从硬體制造体系到基础操作軟體代码、通讯接口封装等,都进行了全方位开源开放,很多信息都放在云盘和 GitHub 当中,堪称 "0 元复刻 ",公司还透露后续还将开放更多的算法模块。
针对新品,傅利叶公司创始人、CEO 顾捷表示," 为了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前段时间我们开源了数据集和训练代码,这次我们迈出更大一步,把人形机器人硬體图纸装配指南全部开(放)给大家,允许修改,复刻,社区无需从零开发,一起来做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吧。"
11 日上午,傅利叶公司产研总监蔡宇圣对钛媒体 AGI 等表示,目前,N1 的售价尚未完全确定,这需要评估产品开源后的市场反馈、建议,以及商业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因素。不过,傅利叶依然坚持核心零部件充分自研、全链路闭环验证等策略,从而借助开源生态等方式,推动更多潜在客户和市场对公司人形机器人技术逐步予以认可。
傅利叶方面透露,公司已经确认不参加延期至今年 4 月 19 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
"我们团队现阶段还是希望更多专注在内部攻坚克难,以及加速下一代技术迭代事情上,目前已经有了很多客户响应和商业诉求,所以,在比较有限资源下,团队将优先做好对客户响应和交付这一本职工作。当然,我们还是会持续去关注这一活动。" 蔡宇圣表示。
当前,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预测,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 1.24 万台,市场规模为 63.39 亿元;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 34 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 640 亿元;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 500 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不过,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面临整机产品成本较高、专业数据稀缺等挑战。
小米 CEO 雷军曾透露,国产人形机器人成本大约为 70 万元 / 台。高昂的整机成本、高精度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零部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等因素,阻碍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使得市场整机产品订单的需求预期存疑,使得量产计划难以大规模落地。
融资层面,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共发生超 35 起人形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领網域的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 80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尤为活跃,融资事件超过 30 笔,总额超过 40 亿元。
成立于 2015 年的傅利叶,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同时在全球进行研发及生产布局,垂直应用于健康、教育等多个生态场景。
今年 1 月,傅利叶宣布完成新一轮 E 系列融资,总额达到近 8 亿元,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钧山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
早在 2023 年,傅利叶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 GR-1,并率先实现量产,是具身智能领網域的又一次技术飞跃;2024 年 9 月。傅利叶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 GR-2,身高达到 175cm,体重 63kg,全身共有 53 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 3kg,续航时间延长至 2 小时,覆盖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应用场景。
顾捷对钛媒体 AGI 表示,截至 2024 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 GR-1 交付量已经超过 100 台,属于行业真正意义上的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但远未达到 " 大批量 " 程度。未来随着从视觉语言再到动作的更新,2025 年全行业有望达 1000 台以上,但具体明年目标是多少还很难预测。
4 月 11 日,傅利叶还宣布推出 Fourier Nexus 通用机器人生态网络,其以机器人本体技术为基础,贯通算法开发、硬體制造与商业化应用全链条的技术共享平台,通过 " 硬體开发 + 算法开源 + 数据共享 " 的三维架构进行开放,系统性地降低研发门槛、加速技术迭代效率等。
傅利叶称,此次 N1 开源标志着,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網域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系统生态建设的关键一步。蔡宇圣称,相比于商业价值,更看重未来技术突破的可能性,现在市场虽然看起来如火如荼,但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期待帮助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让更多人加入行业变革。
顾捷曾向钛媒体 AGI 强调,人形机器人赛道是一场 " 长跑 ",需要有诚实耐心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当前还没出现真正通用机器人的 GPT 时刻,但曙光已经看到,它不是一个 10-20 年遥远之路,而是 3-5 年的事情。"我们往往会高估半年到一年技术的进展,也会低估 3-5 年的技术进展。"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