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能源“超国民待遇”退潮,油电平权时代来了!,欢迎阅读。
2024 年的中国车市即将画上句号,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年的国内汽车市场," 新能源红利退潮,油电平权时代来了 " 这句话或许能够成为极具概括性的年终总结。
不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明确表示行业应当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
还是海南省将于 2024 年 12 月 1 日起对新能源汽车征收养路费,以体现 " 谁使用、谁付费 " 的公平原则。
之前高呼的油电平权终于有了一些眉目,持续多年的 " 油电之争 " 似乎能够看到平息的态势。对此的理解,其实不限于单纯的重新重视燃油车市场,而是在加速推进油电平权的发展理念背景下,真正实现油电共轨互促发展的时代要开始了。
# 一心想干掉的燃油车,却是转型的 " 摇钱树 "#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才真正在市场当中站住脚,但是国家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补贴,则是从 2009 年起就一直开展。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在 2010 年到 2020 年这十年间,从国补政策起步到退出,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金额超 1521 亿元,覆盖 317 万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成长为一个新生产业,基本上是依靠政策扶持、财政加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与推手,但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减少新能源红利已经是必然趋势,如今的红利退散,只是新能源行业索要面对的开始。
后续,新能源产业回归正常的市场竞争已经是明显趋势,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目前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业务并不挣钱,押宝单一新能源产品的车企所承受的生存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销量、售价、利润这三者并不能形成一个良性闭环,而是陷入了卖车赔钱的怪圈,那么这样一个发展生态下,最受影响的其实是产品的研发投入,若是研发上面的输血被断,企业的发展之路也相当于被直接斩断。
今年 1~10 月,汽车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 7.7%,而利润下降 3.2%。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发生,在近三年的时间当中,大多数车企一直处在 " 失血 " 的境地当中,如此境遇只是隐藏在了繁荣的光景背后。
那么输血靠什么?对于一些新势力来说,靠 CEO 的融资能力,但是对于大部分转型车企,输的血就来源于燃油车。新能源发展要依靠燃油车?这样一个观点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回觉得非常扯,毕竟新能源和燃油车在很多人眼里是站在了对立面,但是现实就是,新能源的后续发展就是要依靠 " 以油补电 "。
2023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 2606.3 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 1656.8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949.5 万辆,燃油车依然是市场主流,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份额。
与此同时,专注燃油车的品牌在市场上更具盈利能力,比如奔驰全球总销量为 249.16 万辆,净利润约合人民币 1134 亿元;对比国内卖的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尽管其销量超过 302 万辆,但利润为 300 亿人民币,更不要说截至去年累计亏损超 350 亿的小鹏以及亏损了 207.2 亿元的蔚来等新势力品牌。
传统车企现在依靠燃油车来填补新能源转型的亏空已经是必然,盲目转型全面电动化,抛弃燃油车这条输血大管道对于后续的发展显然不是良策,而且目前国内价格战愈演愈劣,燃油车市场不断压缩,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并不能局限在国内市场,中国车出海也是近几年的主流议题,目前,传统燃油车出口量是新能源汽车的 3 倍,并且欧美等汽车发达地区正在逐渐构筑关税壁垒,以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了保住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燃油、新能源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向更是要保住。
至此,油电平权被提上日程不是顺势而为,而是已经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财政的亏空、车企赔钱这些核心问题势待解决,并且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油电平权之后,才能够带来更好市场选择。
# 油电平权,会让燃油车大反扑?#
油车和电车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现在普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替代者的关系,也就是电车将要取代燃油车的位置;另一种则是竞争的关系,也就是消费者拥有最终选择权,而不依靠政策加持。
消费者选择油车也好,电车也罢,不应该一直被政策牵着鼻子走,而是应该交由市场和消费者的切身实际需求决定。
从现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构成上来看,消费者的自身的选择已经在成为主导,且不说纯燃油和纯电,就拿新能源当中的品类来说,尽管纯电产品在政策和特权方面要 " 更胜一筹 ",但是现在整体的需求减弱却是事实,而更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日常的增、混、油电混车型却销量上升。
增、混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 1-9 月累计销量达到 332.8 万辆,同比增长 84.2%,这可以说是今年增速最高的一个新能源品类,除了在 2 月份受到春节假期影响,其他月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 80% 以上。
在这样的趋势下,车企不再盲目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是听取了消费者需求与意见,开始在更能够解决用车痛点的混动领網域发力,2024 年混动市场的增速的提升就是一个最佳的印证。
而这样的市场选择,也让车企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新能源技术,而且也知道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让自己在卷到极致的市场上活下来,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单纯的电动化后劲不足,油电配合的混动更像是大势所趋。
在推广油电平权后,这样的的趋势也会更加明朗,并且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油电平权已经不再是单单的局限在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在混动大行其道的当下,其更能够成为一个桥梁,起到油电两路共同提升的效果。
# 内燃机强,中国车才是真的强 #
通过前面内容,我们给出了混动在未来将占据新能源市场的主体这样一个观点,那么在油电平权的背景下,发展内燃机技术,对于新能源后续发展更能起到有力的推动。
针对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根本目的来看待,对于消费者,想要的无非就是更经济、体验更好的产品,对于整个行业,最终目的其实是降低碳排放。所以说我们最终要的并不是拿掉内燃机,放进一块电池的电动车,而是一个全产业链清洁低碳的汽车产业。
那么实现清洁低碳,显然不是简单的用蓄电池驱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也能做到,而且这也是内燃机领網域一直在做的事情,就像丰田章男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降碳,一旦后续出现一种更为清洁的燃料,电动车被取代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内燃机直接被判死刑、被取代无疑是一种盲目的做法。
那么在混动市场以及混动技术迎来了飞速的增长的背景下,最终我们得到了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混动产品,那么后续市场要卷的其实就是混动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和材料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那么未来要想实现更低的能耗、更长的续航以及更强的动力性又该如何提升?其实这就落回到了内燃机相关技术领網域方面。
目前,比亚迪 DM、吉利雷神混动、奇瑞鲲鹏混动、长城 Hi4、荣威 DMH、阿维塔昆仑增程、小鹏鲲鹏增程电驱、赛力斯赛翼增程,再加上哪吒、零跑、深蓝、岚图等等一系列车企布局混动产品,在增混销量占据到新能源销量的百分之五十之后,每卖出去一台新能源车,其中就有超过 50 台内燃机进入市场。
此时,技术路线大抵相同,那么差异化就来自各家在内燃机上的积累,比如热效率、变速箱挡位等,并且对于混动系统,并不是传统内燃机加上一个电驱那么简单,还要针对混动的技术特点与体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以近期发布的一些混动系统为例,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全新技术点,比如减少发动机启动振动,混动专用发动机会将发动机启动缸压降低;弥补混动系统电驱高速无力等动力性劣势,现在的混动变速机构采用了两挡、三挡甚至是四挡的变速结构;不断创下记录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现在最高甚至超过了 46% 等等。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层面都要开始重视内燃机技术,这也是在未来强化竞争力的决胜法宝,所以说,油电平权的背景下,会让车企将研发中心放到车辆的核心零部件之上,而不是 " 冰箱彩色電視機 " 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配件上。
# 呼吁许久的油电平权,建议立刻推广!#
结合前面信息,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油电自始至终不该被对立,如今渗透率达到 50% 后更该主推油电平权。
此前,有的人会把油电对立这样一个 " 谬论 " 放到自主品牌和合资外资车企的竞争之上,其简单的将内燃机和合资外资品牌划上等号,又将中国汽车产业盲目归结为单一的新能源路线,而且这样的论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大肆传播。
但是油电对立所带来的恶性影响,更多会在我们国内的车企,甚至是地方产业上体现。
现阶段,虽然国补退出,但是还有大部分补贴是纯电动车能够享受到的,比如消费税减免、购置税补贴,通过目前能够查找到的数据,在 2022 年之前所减免的新能源购置税就已经达到了 2000 亿元,并且现在推出的购置税减免推迟政策,预计今年到 2027 年,还将减免 5700 亿元的税收。
同时汽车是各级地方的支柱产业,但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随着燃油车销量的下滑,不少燃油车企业目前产能利用率较低、燃油车的库存压力很大。有些地方车企燃油车销量断崖式下跌,新能源汽车发展又起色不大,长此以往,不利于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业、税收等也会受到牵连。
油电平权不光是公平性的一个体现,更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准则,也是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依靠政策所带来的一些 " 特权 " 如果持续存在于市场当中,不管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消费者,显然弊大于利。
所以,针对未来发展,油电平权政策应该尽早在全国推出,比如取消新能源汽车的税费减免或降低优惠税率,填补税收亏空;設定符合新能源汽车特性的养路费,或是将其摊入充电价格当中;取消其不限行以及部分停车场免费停车特权等。
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一条路上,更不能只考虑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要考虑到整个产业链、产能、地方经济、带动就业、海内外整体竞争力等多方因素。
我们在新能源路线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是超车之后,如何维持车速保持领先?现阶段看,动力就来源于内燃机等核心技术,油电平权其实就像是手握两张底牌,新技术领先的同时,现有技术又不会落后于人,这样的领先才是更有底气的领先,也是能够在全球市场获得话语权的领先。【iDailyc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