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拖张颂文后腿的,可不只是姚安娜的表演,欢迎阅读。
《狂飙》爆火之后,张颂文播出的第一部主演剧作《猎冰》,毁誉参半很热闹。
扑面而来一股奇怪的小铺子小作坊质感,又难看又好看。
总导演高群书自然有 " 一早挖到升值潜力股 " 的职业眼光(他说找张颂文是因为《风雨云》和《革命者》),而剧组却并未能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方方面面硬条件软实力。
姚安娜争议满天飞," 华为二公主追击小米代言人 " 的戏外梗,热度也似乎一度远远盖过对剧作内容本身的讨论。
来,我们展开说说《猎冰》剧作本身。
一,局部高光
尽管完成度有些囫囵,《猎冰》中毒品故事线依旧有挺强的冲击力。
在日常温情和琐碎生活外衣掩盖之下的黑恶故事,人间烟火式假象越自然越普世,这种强烈反差造就的冲击力就越强。
毒贩械斗,血火满天飞也好、杀人不眨眼也罢,都不稀奇,都是常规例牌菜;但剧中广宁这位雄霸一方的大毒枭上线时,乍看完全是朴素的送报员身份。
蹬着自行车行街串巷,在特定的几户店面门口扔下所谓报纸。
毒贩交易一点也不避人耳目,反而是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送报纸行为(当然也做了伪装);
大毒枭工作一点也不纸醉金迷,反而很像普通劳动(当然这一点也依旧是伪装手法,后续剧作迅速揭穿假象假外衣)。
这条线有冲击力,是因为 " 恶 " 穿着极其家常的衣服,混迹寻常人海中。
缉毒片中的大毒枭也好黑帮也罢,都有典型模式化范本,剧中东南亚那位毒枭就很符合这个范本,这位广宁毒枭的非典型化也仅仅是一层伪装,但纵使如此,这层伪装依旧是戏剧层面的一笔亮点。
更为重要的当然是张颂文饰演的阿伟,毒品集团一号技术核心,超级大反派,但角色塑造不是一味的 " 纯黑纯手辣纯恶 " 模式,每个维度都清晰立体。
一方面是 " 温情普通人外衣和制毒者 " 之间的鲜明反差,另一方面是 " 体面型优雅型恶人 " 的节奏质感。
普普通通出门工作、看似是疼老婆孩子的普通人,实际上生产着让人万劫不复的毒品。
仓促逃亡、镇定藏身棺木中,身在佛门重地、行事沉稳狡诈如修罗。
挥别娇妻幼子,依规矩 " 离家时不能回头 ",老父满脸泪纵横、却依旧不敢看诸子哭啼,是恶人罪有应得、也是亲情骨肉离分的大悲。
一村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团聚,实际上深深勾连毒品事业里;乡土宗族的礼法温情,万恶事业的血腥恶毒," 朴素乡亲 " 和 " 罪大恶极 " 之间,交织一体晦暗难言。乡土宗族广义上的共犯属性,《破冰行动》等剧作中就有过浓墨重彩的表达,《猎冰》并不胜在新奇,只是更换视角重新说起。
剧中张颂文的标志性动作之一,是背对镜头打响指。
在车底帮忙修车、躲过过路警车注意,成功藏起自己的被通缉身份,事了之后愉快嚣张打响指。
在船上工厂制毒成功后,也三三两两随意往水里扔东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因为他们在船上制毒在河里排污、诸多村庄河流中的鱼群死亡。
悠悠碧水上,泛着惨白白的死鱼,山河土地里罪与罚的因果割裂、善恶无言,一将功成万骨枯、一毒功成万鱼死。
鱼死满河川、渔民空悲恸,画面一转、回到阿伟心满意足闲适随意剔着牙;因他遭遇的渔民、河有毒死骨,而他建起的 " 黑门酒肉臭 ",对比鲜明。不着力、不走狠劲的剔牙,情绪褒贬色彩很强烈。
如果说《狂飙》中高启强一步步黑化是小人物被逼上梁山的不得已,重点在从白到黑的渐变、在从被欺辱被霸凌到反抗到越界的情绪,那么《猎冰》中则更倾向于人性暗面的万劫不复,草草交代一句 " 三胞胎需要钱 ",此后重点都倾注于反派本身的交织复杂性。
一点斯文体面的外衣,一点筹谋狡诈的手段,一点寒酸不得已的往事,一点骄矜得志的猖狂。
没有任何说 " 制毒做法对 " 的意思,但张颂文角色线,无论是表演还是剧情都值得看。
然而这部剧的短板也很难忽略,处处有 " 囫囵仓促半成品 / 赶工品 " 漏风既视感。
二," 有限 " 的两面性
《猎冰》局部内容,肉眼可见很潦草。
演员阵容中有姚安娜,但这未必能和 " 这部戏特别特别有钱 " 划等号,姚安娜的问题我们下一 part 再论,这里先简单说说剧作部分桥段捉襟见肘的近乎" 伪记录片式 " 画面质感。
制作经费不足,不完全等于劣质。
某些真实、单调、缺少设计和修饰感的画面,反而有一种更浑然天成的 " 去戏剧化 " 真实生长质感。
比如剧里中叔带警方前往黄宗伟老宅,一点敷衍一点含混一点装糊涂,桥段完全不像演的。
" 缺钱 " 而导致的某种原生态质感,在戏剧桥段、演员表现加持之下,共同构建出了某种强真实的 " 少比多更有效 " 的 " 不演之演 "" 无戏之戏 " 既视感。
但更多时候,在诸多高度模式化的常规桥段中,这种 " 落地真实感 " 都相对缺位、让位于更表层的 " 穷酸草台班子 " 既视感。
比如东南亚戏份、制毒阿伟和广宁贩毒头子初接触的戏份等等,都是寻常戏剧桥段中透着 " 制作潦草 " 既视感(反倒衬托出演员表演扎实)。
赶客效果,远远高过于 " 小钱办大事 " 的奇效奇招。
可以设想,如果资金充裕《猎冰》某些部分质感会更好,但也不至于是全部。
节奏的含混,并不是用钱就一定能解决。
总导演高群书说张颂文片酬不高,可以想象当初买下这个 " 只有毒贩子线 " 的剧本时花费也不高,这部剧核心内容、核心亮点都是 " 标价不贵的无形贵 " 模式。
但他们的 " 无形贵 " 依旧只能覆盖局部,无法照亮全局。
花大价钱炮制一部昂贵但没有灵魂的流水线垃圾,很糟糕。
花小成本打造一部 " 亮点和垃圾交替出现 " 的 " 精品 + 半成品 + 次品 " 内容,优点多过缺点,但也有些难评。
如果硬要二选一、那只好选后者,但咱们不是只能二选一啊!《漫长的季节》《繁花》是真精品没毛病,而那些半吊子假精品、未来能否打得过几分钟的短剧都难讲。
三,身份标签远大于实质
说说姚安娜,高群书导演谈及喜欢用非科班演员,说知道姚安娜是 " 哈佛毕业、任正非女儿、唱歌的 ",没演过戏,所以就 " 很高兴决定用她 "。
长文一一细数剧组如何如何缺钱,很高明的 " 转移话题、答非所问 "。
回应一出,网上传言 " 姚安娜老爹投钱 " 谣言自然不攻而破,导演制片平台任何一方,分分钟都能证明 " 投资很有限 ",能证明 " 我们不是资本的傀儡 "。
但他不能解释的是,新人素人、非科班的路人那么多,为什么选姚安娜?
他选的可不是什么路人甲新人乙,而是很有来头、自带争议的 " 二公主 "。
换句话说,女主角固然没有带资进组,但她被选究竟是因为家世身份还是因为 " 她是没表演经验的素人 "?
当然,导演如果硬要说 " 纯粹就是因为她很适合角色 ",咱也没法证明他并非如此想。
问题的本质,是现阶段的姚安娜," 某某之女 " 的标签,远远大过 " 她是演员她在表演 " 的能力覆盖范围。
此前《去有风的地方》中姚安娜饰演小卖部小姑娘,戏份形同客串,而其中的角色也属于 " 戏保人 " 类型,整部剧舒适温情的氛围感中她并不突兀。
而《猎冰》中她饰演女主,是破案核心关键之一,也是整个链条的重要推动力,加难度加密度就没那么容易讨巧了。
这条后加的 " 猫鼠游戏 " 猫线写法是否流畅另说,单论诸多规定动作下姚安娜的表现,属实有点难评。
对比和她时常一同出现的队长,明显这位的戏、观感舒适很多。
戏里一言难尽的问题,要靠戏外反复找补反复解释,这很诡异。
我们想看的仅仅是作品,不是作品外加诸多补充说明书。
无论如何,《猎冰》这般小成本剧作能引发诸多讨论,对主创团队而言应该都是正向加持,期待总导演下次 " 有充裕资金和正常档期 "、带来不需要 " 做特别特别多额外解释 " 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