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50跟1000块的眼镜片怎么选?国产镜片真的更差吗?,欢迎阅读。
看起来完全一样的镜片,有些只要 50 块,有些要卖 1000 块。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从来只听店员说 " 这个更好 ",但它是不是真的更好,好在哪里,值不值得加钱,谁也说不清。
在我们上一期关于眼镜店的视频中,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这个疑问,大家意见不一。
所以我们想认真研究一下,从光学角度来说,50 跟 1000 的镜片到底有什么区别?国产镜片是不是真的比进口镜片差?
视频版
↓↓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级好看 ↑↑
图文版
眼镜片的价格和它的一些基础参数有关,比如折射率、阿贝数,还有镀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来看看。
首先,大家在选镜片的时候应该都接触过一个基础参数:折射率。
简单来说,折射率越高,镜片就可以做得越薄,越轻,当然价格也越贵。
对于眼镜度数比较低的朋友来说,选中低折射率的就够了,比如目前最常见的 1.56 的镜片。但对于度数高的朋友来说,为了保证轻薄舒适,可能就得加钱上折射率更高的镜片了。
折射率,大概是普通人唯一接触过的镜片参数。但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参数:阿贝数。
阿贝数,代表的是镜片的色散程度。就像牛顿用三棱镜把阳光折射成七色光一样,你的眼镜也会同样的效果,就类似于这样。
如果你现在戴着眼镜,那可以把头往左转,是不是就变成正常的白字了?这就是你眼镜的色散,抵消了我们做的色散效果。
这是色散程度的计算公式,最后得到的这个值就是 " 阿贝数 "。阿贝数越高,色散程度越小。
从理论上来说,镜片的折射率跟阿贝数当然越高越好。但问题是 ...... 折射率和阿贝数不可兼得:往往是折射率越高,阿贝数越低,色散越严重。
总之在挑镜片的时候,不需要一味地追求高折射率,折射率低一些的镜片阿贝数可能更高。
折射率和阿贝数,都是会明确标注在镜片包装上的参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
但挑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不同品牌的镜片,可能会提供同样折射率和阿贝数的产品,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你买到的镜片,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它们的折射率和阿贝数,根本就不是由品牌或者眼镜厂决定的,而是由镜片所使用的原材料所决定的——所以更上游的材料厂,才是真正决定这些基础参数的人。
比如现在绝大多数镜片的原材料,都是一种叫 CR-39 的树脂材料的各种变体。
初始版的 CR-39,折射率 1.50,阿贝数 58,无论哪个品牌的镜片,只要用了这个材料,那折射率和阿贝数就一样。
后来人们通过加苯环、卤素、硫等,又做出了折射率更高的亲戚材料。这每一种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也都是固定的。
所以不管是平价的国产镜片,还是高价的进口镜片,如果它们用了相同的原材料,那折射率和阿贝数就是一样的。
而相比于一大堆你听过没听过的镜片品牌,能提供镜片原材料的厂商数量要少得多得多。
比如目前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一家厂商,是日本的三井化工。你看到的这些产品,无论来自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用的都是三井化工或它的子公司提供的各类原材料。
总而言之,折射率和阿贝数,是由镜片原料决定的。而镜片原料,尤其是优质镜片原料的供给,就掌握在极少数一些玩家的手里。那如果大家都买了同样的原材料,不同品牌的镜片还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我们终于要谈论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让不同镜片拉开了巨大价差的东西:镀膜。
在拿到原材料——主要是各类树脂材料后——镜片厂要将它加工成各种不同形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 单光非球面镜片 "。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那就说明,你只需要这种镜片就够了。
加工后,还要再镀上膜,才能卖给用户。
镀膜,是为了弥补树脂材料一些固有的缺陷。哪怕是市面上最便宜的镜片,也有好几层基础膜:
包括最底层的抗冲击膜,增加硬度的抗磨损膜,以及增加透光度的减反射膜。它们凑到一起,就组成了最基础的 " 绿膜 ",用于弥补树脂材质透光率一般、不太耐磨的短板。
但镀膜的花样远不止这些。一块镜片的透光率、反射率、耐磨性、抗污性、防雾、防紫外线、防蓝光等一系列性能指标,全都跟镀膜有关。
所以不同的镀膜,往往能拉开巨大的价差。
但问题是,折射率、阿贝数等数据,是我们能清清楚楚看到的。但镀膜全都是透明的,当店员告诉你,这块镜片的镀膜比另一块更耐磨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又更耐磨多少呢?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们找不到任何横向对比不同镜片镀膜性能的权威资料。
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发了求助,根据评论区的指示,最终辗转联系到了 UP 主" 铁打的郎中 ",她是有 10 年临床经验的眼视光领網域的专业人士,还是国家十三五教材《眼镜学》第三版的编委,对眼镜行业的了解相对深入。
所以我们想问问她,我们到底能不能横向比较不同品牌镜片的镀膜性能。
柴知道 : 镀膜这件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就是一个黑箱,就是我们并不能得就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谁的镀膜好,谁的镀膜不好的一个标准吗?
郎中: 对。对的。
镀膜这个东西,它其实有一点像千层蛋糕,因为每一个镜片它的膜层都不止一层的。每一层膜上面有一些细小的变化,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那同样是所有的膜全部镀完了,各个品牌它我选 22 层镀,我选 23 层镀,你选 24 层镀,我们镀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我命名这个膜的名字也会不一样。这个东西是比较难难横向比较的,然后也是消费者会困惑的一个原因。
郎中告诉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在同一个品牌的镜片体系内去做纵向比较,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自己需要哪款镜片。
比如她自己,就是希望眼镜要清晰、干净,对其他方面没什么要求。所以她愿意挑有抗油污镀膜的镜片,至于其他一些镀膜的功能,她相对就没那么在乎了。
郎中:因为很多的镜片多一层膜,它可能单片的镜片价格就会贵一到 200 块钱。
比如说我耐油污,我要是多这么一层膜,我的这一副镜片可能要贵接近 400 块钱,那消费者就会觉得说我不配干净,我脏脏的省 400,我愿意脏脏的。
虽然不同的厂商给自己家的镜片镀膜起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名字,但你也可以从它们的描述上,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镀膜。
但这些,都是在同一个品牌的镜片体系内做的挑选。
如果想要在不同品牌的镜片之间做横向比较,那大概只能让专业机构、利用专业设备做检测。更重要的是,还得不怕得罪人,向公众公开结果。直到目前,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但这就让我们更好奇了:如果大家都用了同样的镜片原材料,镀膜又难以横向对比性能,那么 " 进口镜片比国产镜片好 " 的说法,它站得住脚吗?
郎中:就是其他的都不讲,单就一个普通的 500 度的镜片,普通的功能就是保证看得清楚舒适,然后普通的膜层是干净的,透亮的,不反光的,有防紫外线。就什么都是普通的而言,它们的差别,不会有它们价格的差别那么大。
所以在没有什么特殊需求的普通镜片上,如果用了同样的原材料,那么不同镜片的差异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不过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并不是所有的眼镜厂,都能拿到好的原材料。
柴知道:在原材料这方面的话。感觉目前可能国外的优势还是大一些?
郎中:因为有一些原材料的厂,它很厉害,就是国外的大厂,我可以跟你签独家。你比如说丹阳的一些小的眼镜上,你没有办法跟他签得到 ...... 如果原材料的厂家能够跟你签的下来,那说明原材料的厂家对于你用这个原材料的加工工艺是认可的。他会有一个互相的考量在的。
正因为如此,能拿到好的原材料的国产厂商,往往愿意主动宣传出来,表明自己用的是三井化工的原材料,或者是和他们合作的原材料等等。
而一些特别便宜的镜片,可能在原材料上就会弱一些。但反正普通消费者只会看 " 折射率 " 这一个参数,并不了解其他差异,只能听店员的推销了。
总而言之,在普通镜片上,国产厂商如果用的是靠谱的原材料,再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制造能力,以及" 把价格给家人们打下来 " 的市场策略,那已经能提供品质和价格都不错的产品了。
但在高端镜片上,国外的厂商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优势:
郎中: 比如说一万以上的,可能是中高端线的镜片,它有一些光学的设计,它是不会外流的。所以它不会找代工厂,因为的老外对于它自己的技术壁垒,它还是有这个意识的。
讲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回答在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50 跟 1000 的镜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它们可能在折射率、阿贝数等基础数据上,存在差别,这是因为它们用了不同的原材料;
它们也可能在镀膜功能上存在区别,但这一点我们很难做不同品牌间的横向比较,但可以在同一品牌内做纵向对比。至于你需要哪些镀膜,那要根据你自己的需求理性选择;
而在光学性能之外,还有很大的价差,其实来源于品牌本身的溢价,和研发成本。
比如我们在查资料发现," 阿贝数 " 之所以叫 " 阿贝数 ",是因为它是以物理学家恩斯特 · 阿贝的名字命名的。而恩斯特 · 阿贝,就是蔡司的创始人之一;
这类故事本身,就能为这些品牌提供溢价的空间。而且直到现在,它们也仍然要支出许多成本来研发新镜片:
至于你愿不愿意为品牌付费,那就是大家自己的选择了。
我们问了郎中,反正她自己戴的,就是一副国产镜片。
那如果这期视频对你有所帮助,那可以一键三连关注我们和郎中,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