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七牛云还有“几头牛”可被卷,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最话 FunTalk,作者 | 任雪芸,编辑 | 刘宇翔
打开几家云厂商的网页注册后,点上咨询,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反馈电话就陆续来了。电话那头,云厂电销介绍得事无巨细,似乎迫切希望得到电话这端用户的订单。
对于企业而言,上云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据 Gartner 统计,早在 2018、2019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就在以 20% 的速度增长。到了市场已经开始大谈 AIGC 的今天,对于小到几人的工作室、大到几千人几万人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用上相关的数字化工具。
但市场认知的提升并未改变云厂商们的处境。电话中,云厂电销们的迫切似乎在预示着销售的艰辛。的确,云计算市场越来越卷了。
过去的 2022 年里,云计算市场格局生变,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云计算业务增速放缓,而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云,凭借着在政务市场积累的优势,迅速崛起。
当大厂们所依赖的互联网客户增长见顶,传统企业成为了新阶段上云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抢夺云计算市场,头部云厂商在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对云业务进行了提升和调整,强如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上久居第一的阿里云,张勇亲自下场掌舵,并在市场再次掀起价格战,价格降幅最高将达 40%。阿里云发起降价的冲锋号角,腾讯云和移动云业也宣布了大降价,部分产品线更是最高降幅达 60%。
面对大厂们卷起的价格战,一批批独立云厂商们的日子愈发难过了。
01 小而美不可得
中小独立云厂商也有过高光时刻。
2020 年 1 月 20 日,优刻得登陆科创板,被冠以 " 公有云第一股 ",首日开盘价为 72 元,较发行价上涨 114%,之后股价更是上涨到最高 125.95 元,市值高达 570 亿。2021 年 3 月在科创板上市的青云科技,股价最高时在 106.19 元,市值 50 亿。
但上市带来的品牌效应,并未能改善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优刻得在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19.72 亿元,同比减少 3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 4.13 亿元,较上年同期 2.2 亿元,增幅为 34.73%。2019-2022 年,青云科技录得亏损分别为 1.91 亿元、1.65 亿元、2.85 亿元与 3.05 亿元。
比起已经上市的优刻得、青云科技,还有更坎坷的。前段时间,三年前曾在纳斯达克上市无果的七牛云,最终选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据招股书,除了收入规模缩水、客单价腰斩以外,七牛云近两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处于流出状态,截至 2022 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 1.87 亿元,流动比率小于 1。
七牛云其实早在 2011 年就已经成立,在一级市场曾备受热捧,一度是云计算赛道里的明星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2012 年至今,七牛云完成了 6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启明创投、淘宝中国、云锋基金等。目前淘宝中国为七牛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 17.6881%,仅次于七牛云创始人许式伟额持股比例 17.9576%。
作为一家云计算公司,七牛云选择了一条避开与巨头直面竞争的发展路径。
创始人许式伟的观点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技术创新是活下去的关键," 如果我们的产品和阿里、百度做的一样,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呢?"
所以,在一开始创业时,七牛云从做 C 端市场的网盘转向了开发者和企业,并选择在音视频领網域里做深。彼时,许式伟认为巨头的云产品通常以丰富著称,做一个细分领網域不符合其风格。所以他们应该只做一个小点、往深里做、做透," 这样就会客户有需求时想到七牛云。"
根据七牛云的招股书,按 2022 年收入计算,该公司宣称是中国第三大音视频 PaaS 服务商,市场份额为 5.7%,次于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的音视频 PaaS 业务。按 2022 年 APaaS 所得收入计算,该公司是中国第二大音视频 APaaS 服务商,仅次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的音视频 APaaS 业务,市场份额为 11.9%。
优刻得与七牛云想法一致,同样是为了避开与巨头竞争,他选择的是一条 " 中立 " 的路线,不从事下游客户的业务、不碰客户数据、不与客户业务发生竞争。
出于竞争力的考量,在巨头林立的市场,诸如七牛云和优刻得的退让避开与巨头的竞争,是个较为现实的策略。
但在细分赛道深耕所建立的护城河并未如想象中的那么深、那么宽。
2021 年 5 月 18 日,腾讯正式推出 " 腾讯云音视频 " 品牌。整合后的腾讯云音视频,包括音视频通信基础网络、音视频通信 PaaS 产品线,以及针对垂直场景的联合解决方案,这个动作直接 " 侵 " 入七牛云腹地。
一位中小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当产品有大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公司上云更不会选择一些中小云厂商了,因为小企业的试错成本更高," 我们的预算是有限的。"
七牛云在云计算市场所聚焦的细分赛道,是一个整体市场份额不高的领網域。当巨头发力时,七牛云的先发优势会在大型云计算厂商的攻势下逐渐被抹平。
早期的国内云计算厂商大多以向外输出大规模的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本业务,后来逐步扩展到各项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期的各有侧重,云产品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
" 云服务还是比较同质化的,可能号称有点技术差异、业务差异 ",但其实差异化还是比较低的,也不是说谁做视频云、音频云服务,别人就做不了。" 一位投资人士对《最话》说。
而市场的增长放缓,让同质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根据 IDC 此前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 下半年)跟踪》报告(以下简称 " 报告 ")显示,从 IaaS+PaaS 市场来看,2022 下半年,2022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规模同比增长 19%,与 2021 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 23.9%,与 2022 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 11.6%,增速明显放缓。
于是,从 2021 年开始,在云计算市场进入下半场之后,头部云厂商提速,大举进击中小云厂商的自留地。
02 规模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在国金证券此前发布的一份名为《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竞争进入下半场,行业形势如何演变?》中提到,公有云行业技术壁垒高,需要巨大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对于阿里等头部企业来说,开放计算能力并不会支出额外成本,规模效应显著。
言外之意就是大厂有雄厚资本,有更大规模,拼得起消耗。
事实上,金山云董事长雷军也曾坦言,云服务公司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会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上。
从目前国内云计算的发展状况来说,国际数据公司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 188.4 亿美元。从厂商份额看,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 AWS 为 IaaS 市场排名前五位,份额分别为 32.6%、13.0%、11.8%、9.2%、7.9%。
也就是说,留给云计算赛道内的非巨头企业的空间并不大。
并且市场龙头的日子也不好过。自 2020 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实现了盈利,这是阿里云成立的第十三年来首次盈利。阿里云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稳定盈利的云计算公司,2023 财年,阿里云总收入为 772.03 亿元,经调整 EBITA 利润为 14.22 亿元,同比增长 24%。
但随后在 2023 财年第一季度,阿里云又失去了强劲的发展态势,陷入了负增长。这透露着一个信息:云是未来,但也是一头吞金兽。
云计算一直是重资产运营的模式,本质上是伺服器资源的租赁,企业卖的是算力和存储,这类企业的租赁模式基本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也就是客户越多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会越低。
上述投资人士认为," 算力怎么才效率高、算力怎么调用分配、节点怎么部署,这里面确实有 Know-How(技术诀窍),但整体上还是大厂商优势明显,规模大了,自然优化空间大。"
要实现算力的规模化,云计算厂商从早期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比如,他们每年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用于伺服器等硬體设备的购置以及 IDC 租赁、建设等。当上述资产被折旧摊销到财务层面时,云厂商盈利能力会备受考验。
这类生意逻辑和中小云厂商的能力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鸿沟。
2020 年至 2022 年,七牛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0.89 亿元、14.71 亿元与 11.47 亿元,但与此同时,七牛云一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2022 年,其研发成本分别约为 9600 万元、1.434 亿元及 1.29 亿元元,占到了同期各经营开支(包括销售及分销费用、行政费用及研发成本)的约 34.6%、31.4% 及 33.2%。
逐年走低的收入与持续增加的成本,让中小云厂商越来越难。
03 无尽的价格战
对于中小云厂商而言,上市是活下去的前提,但却不是终点。
2021 年登陆科创板的青云科技募集资金总额为 7.64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6.87 亿元。但连续六年的亏损和逐渐走低的收入,让这家企业已经被一些二级市场投资者们冠上了 " 圈钱 " 的称号。
已经上市的青云科技、金山云和 UCloud 都在亏损泥潭的中挣扎,2022 年,这三家亏损额分别为 2.44 亿元、26.88 亿元和 4.13 亿元。
上市融资之后,等待他们的不是收入的暴增和客户的增加,而是无休止的价格战。
今年以来,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巨头云厂商开始将其云产品降价。在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之后,腾讯云与移动云也启动产品降价。而京东云更是喊出了 " 我们承诺,买贵就赔 " 的口号。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巨头进入规模化阶段,云计算的成本不断被摊低,行业降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以前是筛选优质客户去维护,现在是每个客户我都会去维护。" 一位 To B 销售感到了拓客的寒意。
率先打起价格战的阿里云,据此前官微显示,自阿里云宣布降价和核心云产品免费试用以来,一个月左右已有超过 100 万人次访问阿里云官网的免费试用。
不过,一位企业相关产品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有的厂商降价的产品并非核心产品,而且从技术角度出发,有很多都是上一代的产品。
但无论如何,跟还是不跟的问题都直接摆在了中小云厂商的眼前。
对于大型云厂商而言,降价意味着通过价格优势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从而回到增长的通道上,他们试图通过低价培育出更多的客户增量,并用更丰富的服务进行变现。上述投资人士坦言," 在中国做生意,同质化的事情迟早会打到没利润。但凡有人把云当企业流量入口,甚至有人会亏着做。"
这对于原本就以价格为优势的中小云厂商来说,本身就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且缺乏造血业务,一旦卷入价格战,必将遭受到最直接的打击。
2015 年,CDN 市场就曾上演过这一出 " 惨剧 ",原本由网宿科技和蓝汛联手近 80% 的 CDN 市场,在阿里云和腾讯云争先降价之后,直接抢去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到 2017 年末,阿里云、腾讯云成功挤入第一梯队,网宿科技份额腰斩,蓝汛则直接消失。
2015 年和 2017 年,七牛云曾分别两次针对 CDN 和云存储产品进行降价,但这一轮价格战打响之后,七牛云却并未有降价相关的策略宣传。
根据招股书显示,七牛云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已经连续两年告负,报告期内分别为 1 亿元、-9149 万元和 -7134 万元。截至 2022 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剩余 1.9 亿元。
与此同时,2020-2022 年及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七牛云的流动资产分别达到了 7.5 亿元、6.89 亿元、5.53 亿元与 6.08 亿元,同期流动负债分别为 30.60 亿元、32.90 亿元、35.70 亿元与 36.37 亿元,与流动资产有着几倍的差距。
这个曾经累计获得过超 30 亿元金额融资的明星企业,已经到了上市募资求生存的关键时刻,而就像优刻得、青云科技和金山云那样,上市之后,它面临的可能还是无尽的 " 消耗战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