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七牛雲還有“幾頭牛”可被卷,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最話 FunTalk,作者 | 任雪芸,編輯 | 劉宇翔
打開幾家雲廠商的網頁注冊後,點上咨詢,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反饋電話就陸續來了。電話那頭,雲廠電銷介紹得事無巨細,似乎迫切希望得到電話這端用戶的訂單。
對于企業而言,上雲已經不再是個新鮮事。據 Gartner 統計,早在 2018、2019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就在以 20% 的速度增長。到了市場已經開始大談 AIGC 的今天,對于小到幾人的工作室、大到幾千人幾萬人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會用上相關的數字化工具。
但市場認知的提升并未改變雲廠商們的處境。電話中,雲廠電銷們的迫切似乎在預示着銷售的艱辛。的确,雲計算市場越來越卷了。
過去的 2022 年裡,雲計算市場格局生變,以阿裡、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雲計算業務增速放緩,而天翼雲、移動雲、聯通雲為代表的運營商雲,憑借着在政務市場積累的優勢,迅速崛起。
當大廠們所依賴的互聯網客戶增長見頂,傳統企業成為了新階段上雲的兵家必争之地。為了搶奪雲計算市場,頭部雲廠商在戰略層面、組織層面對雲業務進行了提升和調整,強如在國内雲計算市場上久居第一的阿裡雲,張勇親自下場掌舵,并在市場再次掀起價格戰,價格降幅最高将達 40%。阿裡雲發起降價的衝鋒号角,騰訊雲和移動雲業也宣布了大降價,部分產品線更是最高降幅達 60%。
面對大廠們卷起的價格戰,一批批獨立雲廠商們的日子愈發難過了。
01 小而美不可得
中小獨立雲廠商也有過高光時刻。
2020 年 1 月 20 日,優刻得登陸科創板,被冠以 " 公有雲第一股 ",首日開盤價為 72 元,較發行價上漲 114%,之後股價更是上漲到最高 125.95 元,市值高達 570 億。2021 年 3 月在科創板上市的青雲科技,股價最高時在 106.19 元,市值 50 億。
但上市帶來的品牌效應,并未能改善兩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優刻得在 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約 19.72 億元,同比減少 32.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 4.13 億元,較上年同期 2.2 億元,增幅為 34.73%。2019-2022 年,青雲科技錄得虧損分别為 1.91 億元、1.65 億元、2.85 億元與 3.05 億元。
比起已經上市的優刻得、青雲科技,還有更坎坷的。前段時間,三年前曾在納斯達克上市無果的七牛雲,最終選擇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據招股書,除了收入規模縮水、客單價腰斬以外,七牛雲近兩年經營性現金流均處于流出狀态,截至 2022 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 1.87 億元,流動比率小于 1。
七牛雲其實早在 2011 年就已經成立,在一級市場曾備受熱捧,一度是雲計算賽道裡的明星公司。
據招股書顯示,2012 年至今,七牛雲完成了 6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經緯創投、啟明創投、淘寶中國、雲鋒基金等。目前淘寶中國為七牛雲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 17.6881%,僅次于七牛雲創始人許式偉額持股比例 17.9576%。
作為一家雲計算公司,七牛雲選擇了一條避開與巨頭直面競争的發展路徑。
創始人許式偉的觀點是,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技術創新是活下去的關鍵," 如果我們的產品和阿裡、百度做的一樣,别人為什麼要選擇你呢?"
所以,在一開始創業時,七牛雲從做 C 端市場的網盤轉向了開發者和企業,并選擇在音視頻領網域裡做深。彼時,許式偉認為巨頭的雲產品通常以豐富著稱,做一個細分領網域不符合其風格。所以他們應該只做一個小點、往深裡做、做透," 這樣就會客戶有需求時想到七牛雲。"
根據七牛雲的招股書,按 2022 年收入計算,該公司宣稱是中國第三大音視頻 PaaS 服務商,市場份額為 5.7%,次于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的音視頻 PaaS 業務。按 2022 年 APaaS 所得收入計算,該公司是中國第二大音視頻 APaaS 服務商,僅次于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的音視頻 APaaS 業務,市場份額為 11.9%。
優刻得與七牛雲想法一致,同樣是為了避開與巨頭競争,他選擇的是一條 " 中立 " 的路線,不從事下遊客戶的業務、不碰客戶數據、不與客戶業務發生競争。
出于競争力的考量,在巨頭林立的市場,諸如七牛雲和優刻得的退讓避開與巨頭的競争,是個較為現實的策略。
但在細分賽道深耕所建立的護城河并未如想象中的那麼深、那麼寬。
2021 年 5 月 18 日,騰訊正式推出 " 騰訊雲音視頻 " 品牌。整合後的騰訊雲音視頻,包括音視頻通信基礎網絡、音視頻通信 PaaS 產品線,以及針對垂直場景的聯合解決方案,這個動作直接 " 侵 " 入七牛雲腹地。
一位中小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當產品有大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公司上雲更不會選擇一些中小雲廠商了,因為小企業的試錯成本更高," 我們的預算是有限的。"
七牛雲在雲計算市場所聚焦的細分賽道,是一個整體市場份額不高的領網域。當巨頭發力時,七牛雲的先發優勢會在大型雲計算廠商的攻勢下逐漸被抹平。
早期的國内雲計算廠商大多以向外輸出大規模的 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為基本業務,後來逐步擴展到各項業務。随着時間的推移,從早期的各有側重,雲產品出現了同質化競争嚴重的現象。
" 雲服務還是比較同質化的,可能号稱有點技術差異、業務差異 ",但其實差異化還是比較低的,也不是說誰做視頻雲、音頻雲服務,别人就做不了。" 一位投資人士對《最話》說。
而市場的增長放緩,讓同質化競争變得更為激烈。根據 IDC 此前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 下半年)跟蹤》報告(以下簡稱 " 報告 ")顯示,從 IaaS+PaaS 市場來看,2022 下半年,2022 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規模同比增長 19%,與 2021 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 23.9%,與 2022 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 11.6%,增速明顯放緩。
于是,從 2021 年開始,在雲計算市場進入下半場之後,頭部雲廠商提速,大舉進擊中小雲廠商的自留地。
02 規模才是決定性的力量?
在國金證券此前發布的一份名為《雲計算行業研究報告:競争進入下半場,行業形勢如何演變?》中提到,公有雲行業技術壁壘高,需要巨大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對于阿裡等頭部企業來說,開放計算能力并不會支出額外成本,規模效應顯著。
言外之意就是大廠有雄厚資本,有更大規模,拼得起消耗。
事實上,金山雲董事長雷軍也曾坦言,雲服務公司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會在一個比較舒适的位置上。
從目前國内雲計算的發展狀況來說,國際數據公司 IDC 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 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 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 188.4 億美元。從廠商份額看,阿裡雲、華為雲、中國電信天翼雲、騰訊雲和 AWS 為 IaaS 市場排名前五位,份額分别為 32.6%、13.0%、11.8%、9.2%、7.9%。
也就是說,留給雲計算賽道内的非巨頭企業的空間并不大。
并且市場龍頭的日子也不好過。自 2020 财年第四季度,阿裡雲實現了盈利,這是阿裡雲成立的第十三年來首次盈利。阿裡雲是目前國内唯一實現穩定盈利的雲計算公司,2023 财年,阿裡雲總收入為 772.03 億元,經調整 EBITA 利潤為 14.22 億元,同比增長 24%。
但随後在 2023 财年第一季度,阿裡雲又失去了強勁的發展态勢,陷入了負增長。這透露着一個信息:雲是未來,但也是一頭吞金獸。
雲計算一直是重資產運營的模式,本質上是伺服器資源的租賃,企業賣的是算力和存儲,這類企業的租賃模式基本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也就是客戶越多的情況下,邊際成本會越低。
上述投資人士認為," 算力怎麼才效率高、算力怎麼調用分配、節點怎麼部署,這裡面确實有 Know-How(技術訣竅),但整體上還是大廠商優勢明顯,規模大了,自然優化空間大。"
要實現算力的規模化,雲計算廠商從早期就需要進行大量的投入。比如,他們每年需要花費巨額資金用于伺服器等硬體設備的購置以及 IDC 租賃、建設等。當上述資產被折舊攤銷到财務層面時,雲廠商盈利能力會備受考驗。
這類生意邏輯和中小雲廠商的能力之間似乎存在着天然的鴻溝。
2020 年至 2022 年,七牛雲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為 10.89 億元、14.71 億元與 11.47 億元,但與此同時,七牛雲一直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0-2022 年,其研發成本分别約為 9600 萬元、1.434 億元及 1.29 億元元,占到了同期各經營開支(包括銷售及分銷費用、行政費用及研發成本)的約 34.6%、31.4% 及 33.2%。
逐年走低的收入與持續增加的成本,讓中小雲廠商越來越難。
03 無盡的價格戰
對于中小雲廠商而言,上市是活下去的前提,但卻不是終點。
2021 年登陸科創板的青雲科技募集資金總額為 7.64 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為 6.87 億元。但連續六年的虧損和逐漸走低的收入,讓這家企業已經被一些二級市場投資者們冠上了 " 圈錢 " 的稱号。
已經上市的青雲科技、金山雲和 UCloud 都在虧損泥潭的中掙扎,2022 年,這三家虧損額分别為 2.44 億元、26.88 億元和 4.13 億元。
上市融資之後,等待他們的不是收入的暴增和客戶的增加,而是無休止的價格戰。
今年以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巨頭雲廠商開始将其雲產品降價。在阿裡雲宣布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之後,騰訊雲與移動雲也啟動產品降價。而京東雲更是喊出了 " 我們承諾,買貴就賠 " 的口号。
随着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巨頭進入規模化階段,雲計算的成本不斷被攤低,行業降價已經成為一種常态。" 以前是篩選優質客戶去維護,現在是每個客戶我都會去維護。" 一位 To B 銷售感到了拓客的寒意。
率先打起價格戰的阿裡雲,據此前官微顯示,自阿裡雲宣布降價和核心雲產品免費試用以來,一個月左右已有超過 100 萬人次訪問阿裡雲官網的免費試用。
不過,一位企業相關產品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有的廠商降價的產品并非核心產品,而且從技術角度出發,有很多都是上一代的產品。
但無論如何,跟還是不跟的問題都直接擺在了中小雲廠商的眼前。
對于大型雲廠商而言,降價意味着通過價格優勢重新獲得市場競争力,從而回到增長的通道上,他們試圖通過低價培育出更多的客戶增量,并用更豐富的服務進行變現。上述投資人士坦言," 在中國做生意,同質化的事情遲早會打到沒利潤。但凡有人把雲當企業流量入口,甚至有人會虧着做。"
這對于原本就以價格為優勢的中小雲廠商來說,本身就處于嚴重虧損狀态,而且缺乏造血業務,一旦卷入價格戰,必将遭受到最直接的打擊。
2015 年,CDN 市場就曾上演過這一出 " 慘劇 ",原本由網宿科技和藍汛聯手近 80% 的 CDN 市場,在阿裡雲和騰訊雲争先降價之後,直接搶去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到 2017 年末,阿裡雲、騰訊雲成功擠入第一梯隊,網宿科技份額腰斬,藍汛則直接消失。
2015 年和 2017 年,七牛雲曾分别兩次針對 CDN 和雲存儲產品進行降價,但這一輪價格戰打響之後,七牛雲卻并未有降價相關的策略宣傳。
根據招股書顯示,七牛雲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已經連續兩年告負,報告期内分别為 1 億元、-9149 萬元和 -7134 萬元。截至 2022 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剩餘 1.9 億元。
與此同時,2020-2022 年及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七牛雲的流動資產分别達到了 7.5 億元、6.89 億元、5.53 億元與 6.08 億元,同期流動負債分别為 30.60 億元、32.90 億元、35.70 億元與 36.37 億元,與流動資產有着幾倍的差距。
這個曾經累計獲得過超 30 億元金額融資的明星企業,已經到了上市募資求生存的關鍵時刻,而就像優刻得、青雲科技和金山雲那樣,上市之後,它面臨的可能還是無盡的 " 消耗戰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