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下一个时代的全球国民小车,在中国,欢迎阅读。
前些日子去了柳州,被满大街的 " 剁椒鱼头 " 给惊到了。
放眼望去,全是挂着绿牌的五菱小电车停在路边,中间零零散散夹着几台友商的 " 大车 "。那种整齐划一的震撼,让我意识到中国城市的下一个出行革命,有可能会在它们之中诞生。
殊途同归
不少车迷对日本的 K-Car 文化报以推崇和向往,认为这是消费观念逐渐成熟的体现。当我们还在纠结于尺寸、配置、性价比,争相攀比 " 比大更大 " 的时候,日本已经人手一台小车,自如穿行在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好开好停不说,还能够承载车主天马行空的玩车创意,成为一道靓丽的都市风景线。
类似的场景,在许多路网无法大修大改的西欧城市同样适用。常规定义的 A00 级车型,在这里也有着不低的可见度。欧盟还通过了 " 轻型四轮车 " 的分级标准,从车重、速度、功率、尺寸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
符合这类要求的车子不光价格低廉,持有驾照的驾驶者也无需年满 18 岁。考虑到老旧城市的公共交通多有不便,这类车型也在出行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小车的生存环境向来不是特别好。从一开始作为 " 私家车 " 这一笼统概念下最入门、最廉价的存在,到后来被大车代表的 " 品质生活 " 所排挤,再到海外品牌引入小车产品宣传 " 精致出行 ",广大民众对小车的印象要么是 " 捉襟见肘 ",要么是 " 不接地气 "。
当小车的兴衰沦为民众消费更新中的一叶扁舟,那些昔日广为人知的乐驰、熊猫、F0 就注定会被赶下历史舞台,smart、甲壳虫、MINI 也注定无法成为主流。
直到五菱宏光 MINIEV 的到来,把 " 纯粹代步 " 这层窗户纸捅破,人们才开始意识到 " 专车专用 " 就是下一代品质生活的必需。
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结束了大拆大建的时代,在路网格局不会大变的前提下,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需要借助存量优化而非增量转移的方式解决。
另一方面,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几乎根治了传统小车 " 坐着吵 "" 开着肉 " 的驾乘体验。十几年前主机厂需要控制成本,产品缺乏精细调校,如今三电系统一举解决动力、NVH、平顺性三大问题,专注控制硬體成本,廉价产品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完成了 " 第一台车 " 的购入,普遍的 " 大就是好 " 被市场竞争充分满足之后,年青一代逐渐剥离非理性的低频场景,聚焦高频出行的个人需求,寻找更适合城市格局的微型小车。续航未必持久,但一定要好开好停好省钱。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很显然,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与日、欧消费者一样,在经历了 " 体面 " 驱动的消费更新之后,对汽车标榜的 " 阶级属性 " 不再敏感,而是回到 " 需求驱动 " 的本位上。
但不同于日、欧消费者的是,这个过程发展速度虽快,但并没有受到强制性技术标准的约束和引导,甚至在近几年的新能源补贴中都被排除在外,纯粹出于用户需要才形成了如今月销十万级的巨大市场。
如果按照某些媚外车迷 " 政策导向 = 揠苗助长 " 的论调,这些行走在城市各处的微型小车才是真正的 " 市场导向 " 产物,理应被正视、被追捧,而不是被扣上 " 高级老头乐 " 的帽子。
百花齐放
眼前的柳州街头,除了五菱家的 " 剁椒鱼头 ",你几乎看不到其他厂商推出的类似车型。五菱宏光 MINIEV 的开场王炸,让这个细分市场从一开始就分野出两条路径:
一、立足纯粹代步、纯粹低价、纯粹工具需求,打造宏光 MINIEV 类似物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友商开始用简单直接的 " 换脸 " 手段,做出一堆看上去大同小异的产品。相似的造型、相似的尺寸、大同小异的三电以及差之毫厘的售价,当这些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摆在消费者眼前,除了第一印象,再难找出核心区别。
可关键是,十年前面包车井喷的那个时代,各家微车还是在做五菱之光、荣光、宏光的类似物,甚至直接从柳州采购模具快速布局市场。这在行业内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大厂们把五菱当年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整个市场迅速步入存量内卷。谁能笑到最后,拼的还是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
二、立足拓展场景、精致品质、彰显个性需求,打造 A00-A0 级电动化产物
除了奇瑞率先打造的小型车专用全铝架构,此类车型多是把行将淘汰的老款小车 " 油改电 " 一番就拿来卖。除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配置、更长的续航,这些产品大多没有享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技术进步。
所谓的 " 个性需求 ",也集中在车身彩绘这类低成本改装上。类似 K-Car 这种车身形式百家争鸣的市场生态,迟迟未能形成。
加之燃油车时代定价机制的彻底崩溃,紧凑家轿的大幅降价让这片细分市场难以独善其身,时至今日都没有多少主打 " 精致出行 " 的电动小车突出重围,成为中高收入群体的出行座驾。
而那个 " 为人民造车 " 的五菱,即将再次引领中国小车的发展方向。
宏光 MINIEV 敞篷版的量产,为年青一代展现了都市小车的更多玩法。软顶敞篷的开阔、双门双座的私享、不到十万的售价,让更多年轻人享受到 " 敞篷自由 "。没有运动跑车的激情,也没有豪华 GT 的虚荣,年轻人想要的就是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当五菱把它做到触手可得," 人民小车 " 的潮创生态开始演变出更多的精彩。
缤果的横空出世,被五菱寄予了 " 下一个百万爆款 " 的厚望。五门四座的车身形式,2560mm 的超长轴距,以及超大容积的双层備份厢,充分考虑到更高频的三人 / 四人出行和灵活载物需求。小巧精致的复古风设计,完美继承了宏光 MINIEV 的时尚属性。6-8 万元的售价,不仅满足了宏光 MINIEV 用户的实用性进阶,还通过快慢充分级,将充电规律但售价敏感的中小城市用户,与出行半径更大、追求充电效率的大城市用户区分开来。没有全国城市
至于宝骏悦也的诞生,则是五菱聚焦 " 城市玩乐 " 的又一潮品。方正小巧的外形,让硬朗与可爱和谐共融。双门四座的座椅布局,兼具日常代步和短途出游。更高的离地间隙和整体桥后悬,让偶尔兴起的轻度越野有所保障。车尾的 Car-Watch 显示屏,大大提升了外部互動的可玩性。如果再配上坊间流传的增程式版本,广大年轻人的 " 小越野 " 之梦便能纵横山野。
缤纷未来
说到这里,或许还是没法解释标题之问。但当我们回顾历史,每一个时代的 " 国民小车 ",背后汽车工业都具备了影响世界车坛未来走向的能力。几十年前是日本、是欧洲站在了高效燃油车的技术制高点引领全球,今时今日油电交棒,下一个时代自然会轮到勇立电动化潮头的中国。
只不过,直到我身处柳州街头的那一刻,才有信心敢下这个定论。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了国家扶持的起步阶段,造车资质和购车补贴的大门徐徐关上," 养蛊 " 十几年,中国车企终于到了与西方汽车巨头在全球市场同场较量的时候。
今年上海车展,那些簇拥在中国品牌产品周围的洋面孔,只是这历史性时刻的其中一个关键节点。随着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中国人自己的小车文化也将成为下一个世界潮流。
技术上,中国汽车产业有着全球顶尖的三电技术和极具规模效应的供应体系,越过了技术创新的重资本投入,开始进入规模化运营。有着百万销量基盘的五菱新能源,首创 106Ah 标准化电芯,适应多个产品平台开发及应用,后续还可回收进行梯次利用,提高全生命周期利用率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电池成本,形成产业闭环。
产品上,中国市场有电动化接受度最高的消费者、最多元化的产品需求、最激烈的竞争态势。每一个能打的战将不仅具备卓越的性价比,更有纵横东西南北不同地網域特色的普适化产品力。
五菱新能源的 GSEV 系列产品,既有优秀的气候适应性和续航达成率,又能为百万用户提供最适合使用场景的丰富选项。平台化的研发理念不仅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更能快速推出适用不同场景的个性化车型。
如果让我来畅想一下未来的国民小车之格局,那么它会是这个样子:
1、将会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之后,现有的代步刚需市场,将只剩下两三个成本控制最好、价格最低、质量最稳定的头部选手瓜分国内份额。
部分财政状况良好的城市,还可以批量采购打造电动化共享出行生态,便利市民出行的同时,辅助调节电网输出。
其余车企可借助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产品,打造符合海外用户需求的产品,强势出海与当地的轻型四轮车以及纯电 A00 小车展开竞争。
而那些不堪忍受价格战的海外车企,可能也会将这类车型的产能也放到中国,哪怕兜个圈子返销欧洲,同样有着极强的性价比。
2、精致代步的小型电动车 / 插混车将逐步取代现有 A0 级燃油车,与用户深度共创,聚焦亲民的价位区间,围绕个性化需求(露营、车中泊、竞速、亲子车、福祉车)开拓出更多新颖的玩法,成为 " 中式现代生活 " 的一部分。
除了前面提到的敞篷车和小越野,也可以打造带有电动侧滑门的五座家用 MPV,亦或是双门双座的后置后驱小跑车,又或者是露营一把好手的小皮卡……
了解用户的场景需要,深耕某一类垂直的细分市场,做到无可争议的第一甚至唯一,类似的玩法理想已经为我们验证了可行性,而掌握了低成本生产方式和高度通用的平台化技术的中国品牌,距离做出这样的产品只剩下决心和勇气。
3、国内消费者逐渐将小车作为日常生活的出行主力,除了代步就是玩乐,一车多用不再奢求,专车专用成为家庭用车的主流。
" 以小为精 " 和 " 以大为美 " 将长期共存;前者摆脱耐用消费品的 " 大件思维 ",不再 " 堆电池 "" 堆算力 ",主打高效、性价比路线并快速迭代,智舱智驾追求好用、轻量、低成本,精准对接高频场景,成为个人出行的时尚单品;后者继续向上攀登,引领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依靠高成本的体系竞争力作战,赋能全场景全生命周期体验。
希望到那个时候,出现在世界城市道路上的那些小巧灵动的身影,都将是中国品牌的杰作。
今时今日柳州已如此,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