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下一個時代的全球國民小車,在中國,歡迎閱讀。
前些日子去了柳州,被滿大街的 " 剁椒魚頭 " 給驚到了。
放眼望去,全是挂着綠牌的五菱小電車停在路邊,中間零零散散夾着幾台友商的 " 大車 "。那種整齊劃一的震撼,讓我意識到中國城市的下一個出行革命,有可能會在它們之中誕生。
殊途同歸
不少車迷對日本的 K-Car 文化報以推崇和向往,認為這是消費觀念逐漸成熟的體現。當我們還在糾結于尺寸、配置、性價比,争相攀比 " 比大更大 " 的時候,日本已經人手一台小車,自如穿行在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好開好停不說,還能夠承載車主天馬行空的玩車創意,成為一道靓麗的都市風景線。
類似的場景,在許多路網無法大修大改的西歐城市同樣适用。常規定義的 A00 級車型,在這裡也有着不低的可見度。歐盟還通過了 " 輕型四輪車 " 的分級标準,從車重、速度、功率、尺寸等多方面進行嚴格的規定。
符合這類要求的車子不光價格低廉,持有駕照的駕駛者也無需年滿 18 歲。考慮到老舊城市的公共交通多有不便,這類車型也在出行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國,小車的生存環境向來不是特别好。從一開始作為 " 私家車 " 這一籠統概念下最入門、最廉價的存在,到後來被大車代表的 " 品質生活 " 所排擠,再到海外品牌引入小車產品宣傳 " 精致出行 ",廣大民眾對小車的印象要麼是 " 捉襟見肘 ",要麼是 " 不接地氣 "。
當小車的興衰淪為民眾消費更新中的一葉扁舟,那些昔日廣為人知的樂馳、熊貓、F0 就注定會被趕下歷史舞台,smart、甲殼蟲、MINI 也注定無法成為主流。
直到五菱宏光 MINIEV 的到來,把 " 純粹代步 " 這層窗戶紙捅破,人們才開始意識到 " 專車專用 " 就是下一代品質生活的必需。
一方面,國内大多數二三線城市結束了大拆大建的時代,在路網格局不會大變的前提下,擁堵和停車難的問題,需要借助存量優化而非增量轉移的方式解決。
另一方面,電動化技術的發展,幾乎根治了傳統小車 " 坐着吵 "" 開着肉 " 的駕乘體驗。十幾年前主機廠需要控制成本,產品缺乏精細調校,如今三電系統一舉解決動力、NVH、平順性三大問題,專注控制硬體成本,廉價產品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絕大多數家庭已經完成了 " 第一台車 " 的購入,普遍的 " 大就是好 " 被市場競争充分滿足之後,年青一代逐漸剝離非理性的低頻場景,聚焦高頻出行的個人需求,尋找更适合城市格局的微型小車。續航未必持久,但一定要好開好停好省錢。
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
很顯然,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已經與日、歐消費者一樣,在經歷了 " 體面 " 驅動的消費更新之後,對汽車标榜的 " 階級屬性 " 不再敏感,而是回到 " 需求驅動 " 的本位上。
但不同于日、歐消費者的是,這個過程發展速度雖快,但并沒有受到強制性技術标準的約束和引導,甚至在近幾年的新能源補貼中都被排除在外,純粹出于用戶需要才形成了如今月銷十萬級的巨大市場。
如果按照某些媚外車迷 " 政策導向 = 揠苗助長 " 的論調,這些行走在城市各處的微型小車才是真正的 " 市場導向 " 產物,理應被正視、被追捧,而不是被扣上 " 高級老頭樂 " 的帽子。
百花齊放
眼前的柳州街頭,除了五菱家的 " 剁椒魚頭 ",你幾乎看不到其他廠商推出的類似車型。五菱宏光 MINIEV 的開場王炸,讓這個細分市場從一開始就分野出兩條路徑:
一、立足純粹代步、純粹低價、純粹工具需求,打造宏光 MINIEV 類似物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越來越多的友商開始用簡單直接的 " 換臉 " 手段,做出一堆看上去大同小異的產品。相似的造型、相似的尺寸、大同小異的三電以及差之毫厘的售價,當這些高度同質化的產品擺在消費者眼前,除了第一印象,再難找出核心區别。
可關鍵是,十年前面包車井噴的那個時代,各家微車還是在做五菱之光、榮光、宏光的類似物,甚至直接從柳州采購模具快速布局市場。這在行業内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實。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今大廠們把五菱當年走過的路又走了一遍,整個市場迅速步入存量内卷。誰能笑到最後,拼的還是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力。
二、立足拓展場景、精致品質、彰顯個性需求,打造 A00-A0 級電動化產物
除了奇瑞率先打造的小型車專用全鋁架構,此類車型多是把行将淘汰的老款小車 " 油改電 " 一番就拿來賣。除了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配置、更長的續航,這些產品大多沒有享受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的技術進步。
所謂的 " 個性需求 ",也集中在車身彩繪這類低成本改裝上。類似 K-Car 這種車身形式百家争鳴的市場生态,遲遲未能形成。
加之燃油車時代定價機制的徹底崩潰,緊湊家轎的大幅降價讓這片細分市場難以獨善其身,時至今日都沒有多少主打 " 精致出行 " 的電動小車突出重圍,成為中高收入群體的出行座駕。
而那個 " 為人民造車 " 的五菱,即将再次引領中國小車的發展方向。
宏光 MINIEV 敞篷版的量產,為年青一代展現了都市小車的更多玩法。軟頂敞篷的開闊、雙門雙座的私享、不到十萬的售價,讓更多年輕人享受到 " 敞篷自由 "。沒有運動跑車的激情,也沒有豪華 GT 的虛榮,年輕人想要的就是那份簡單純粹的快樂。當五菱把它做到觸手可得," 人民小車 " 的潮創生态開始演變出更多的精彩。
缤果的橫空出世,被五菱寄予了 " 下一個百萬爆款 " 的厚望。五門四座的車身形式,2560mm 的超長軸距,以及超大容積的雙層備份廂,充分考慮到更高頻的三人 / 四人出行和靈活載物需求。小巧精致的復古風設計,完美繼承了宏光 MINIEV 的時尚屬性。6-8 萬元的售價,不僅滿足了宏光 MINIEV 用戶的實用性進階,還通過快慢充分級,将充電規律但售價敏感的中小城市用戶,與出行半徑更大、追求充電效率的大城市用戶區分開來。沒有全國城市
至于寶駿悅也的誕生,則是五菱聚焦 " 城市玩樂 " 的又一潮品。方正小巧的外形,讓硬朗與可愛和諧共融。雙門四座的座椅布局,兼具日常代步和短途出遊。更高的離地間隙和整體橋後懸,讓偶爾興起的輕度越野有所保障。車尾的 Car-Watch 顯示屏,大大提升了外部互動的可玩性。如果再配上坊間流傳的增程式版本,廣大年輕人的 " 小越野 " 之夢便能縱橫山野。
缤紛未來
說到這裡,或許還是沒法解釋标題之問。但當我們回顧歷史,每一個時代的 " 國民小車 ",背後汽車工業都具備了影響世界車壇未來走向的能力。幾十年前是日本、是歐洲站在了高效燃油車的技術制高點引領全球,今時今日油電交棒,下一個時代自然會輪到勇立電動化潮頭的中國。
只不過,直到我身處柳州街頭的那一刻,才有信心敢下這個定論。
随着新能源汽車產業走過了國家扶持的起步階段,造車資質和購車補貼的大門徐徐關上," 養蠱 " 十幾年,中國車企終于到了與西方汽車巨頭在全球市場同場較量的時候。
今年上海車展,那些簇擁在中國品牌產品周圍的洋面孔,只是這歷史性時刻的其中一個關鍵節點。随着中國汽車走向世界,中國人自己的小車文化也将成為下一個世界潮流。
技術上,中國汽車產業有着全球頂尖的三電技術和極具規模效應的供應體系,越過了技術創新的重資本投入,開始進入規模化運營。有着百萬銷量基盤的五菱新能源,首創 106Ah 标準化電芯,适應多個產品平台開發及應用,後續還可回收進行梯次利用,提高全生命周期利用率的同時,也有利于降低電池成本,形成產業閉環。
產品上,中國市場有電動化接受度最高的消費者、最多元化的產品需求、最激烈的競争态勢。每一個能打的戰将不僅具備卓越的性價比,更有縱橫東西南北不同地網域特色的普适化產品力。
五菱新能源的 GSEV 系列產品,既有優秀的氣候适應性和續航達成率,又能為百萬用戶提供最适合使用場景的豐富選項。平台化的研發理念不僅進一步擴大規模效應,更能快速推出适用不同場景的個性化車型。
如果讓我來暢想一下未來的國民小車之格局,那麼它會是這個樣子:
1、将會在激烈的市場厮殺之後,現有的代步剛需市場,将只剩下兩三個成本控制最好、價格最低、質量最穩定的頭部選手瓜分國内份額。
部分财政狀況良好的城市,還可以批量采購打造電動化共享出行生态,便利市民出行的同時,輔助調節電網輸出。
其餘車企可借助價格低廉的供應商產品,打造符合海外用戶需求的產品,強勢出海與當地的輕型四輪車以及純電 A00 小車展開競争。
而那些不堪忍受價格戰的海外車企,可能也會将這類車型的產能也放到中國,哪怕兜個圈子返銷歐洲,同樣有着極強的性價比。
2、精致代步的小型電動車 / 插混車将逐步取代現有 A0 級燃油車,與用戶深度共創,聚焦親民的價位區間,圍繞個性化需求(露營、車中泊、競速、親子車、福祉車)開拓出更多新穎的玩法,成為 " 中式現代生活 " 的一部分。
除了前面提到的敞篷車和小越野,也可以打造帶有電動側滑門的五座家用 MPV,亦或是雙門雙座的後置後驅小跑車,又或者是露營一把好手的小皮卡……
了解用戶的場景需要,深耕某一類垂直的細分市場,做到無可争議的第一甚至唯一,類似的玩法理想已經為我們驗證了可行性,而掌握了低成本生產方式和高度通用的平台化技術的中國品牌,距離做出這樣的產品只剩下決心和勇氣。
3、國内消費者逐漸将小車作為日常生活的出行主力,除了代步就是玩樂,一車多用不再奢求,專車專用成為家庭用車的主流。
" 以小為精 " 和 " 以大為美 " 将長期共存;前者擺脫耐用消費品的 " 大件思維 ",不再 " 堆電池 "" 堆算力 ",主打高效、性價比路線并快速迭代,智艙智駕追求好用、輕量、低成本,精準對接高頻場景,成為個人出行的時尚單品;後者繼續向上攀登,引領汽車行業技術創新,依靠高成本的體系競争力作戰,賦能全場景全生命周期體驗。
希望到那個時候,出現在世界城市道路上的那些小巧靈動的身影,都将是中國品牌的傑作。
今時今日柳州已如此,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