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华为Mate 70系列,行走在AI山脊,欢迎阅读。
2024 年,手机 AI 全面爆发。AI 成为手机市场的第一关键词,各个手机厂商都倾尽全力押注 AI 赛道。
但如果将手机 AI 视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今天的叙事高潮到来前,故事的起点要回溯到 2017 年。那一年,华为 Mate 10 系列搭载麒麟 970,成为全球首款内置独立 NPU 的智能手机 AI,为此后延绵不断的手机 AI 探索开启了先河。
伴随着每一代 Mate 系列在智能化上的革新,如今提起手机 AI,消费者必然会优先想到 Mate。那么,在今天的手机 AI 热潮下,Mate 是否依旧与众不同?它还能不能开启 AI 的新故事,交出 AI 的新答案?
11 月 26 日,华为 Mate 70 系列正式亮相。不难发现,Mate 70 系列与其他手机产品的核心差异在于,其首发搭载了 HarmonyOS NEXT,也就是消费者津津乐道的原生鸿蒙。系统级 AI 能力本就是原生鸿蒙的底色之一。Mate 70 系列与原生鸿蒙的会师,自然成为手机 AI 领網域的新焦点。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 Mate 70 系列在原生鸿蒙加持下的 AI 特质。在徒步登山时,新人总是喜欢将爬上山顶作为最终目标,但老手会选择快速登上山巅,然后沿着山脊线向远方探索。
因为在老手看来,山脊线能探索到更远的地方,同时更安全、更平稳,能看到绝对不同的风景。
如果 AI 是座山,那么当众人都在登山的时候,Mate 70 系列已经选择了在 AI 山巅出发,沿着 AI 山脊向远方行走。
向真正的 AI 之风,向可感的 AI 之雨,向未来的 AI 之海。
我们正身处 AI 技术高效爆发、快速迭代的黄金时代。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 AI 新技术,形成花样繁多的 AI 新概念。在这样的热潮下,AI 进入手机是大势所趋。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 AI 却总是呈现出概念太多,技术太多,感受和体验却不够真切,不够有力。久而久之,消费者会认为手机 AI 更像是一场概念游戏,而非真正的产品更新。这是为什么?
其中核心原因在于,手机厂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与精力进行 AI 基础建设,比如端侧大模型、端侧 AI 算力,以及作業系統层面的 AI 能力。但这些前期投入带来的效果却不直接,消费者很难真正感受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手机 AI 还不够成熟。这时走向市场,就会带给消费者概念多,感受少的困惑。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在传统的作業系統框架下,很难真正探索跨越式的 AI 能力,也无法将 AI 技术与手机进行深度融合。这种情况下,厂商进行的 AI 尝试与第三方軟體开发者差异不大,自然无法令消费者感受到手机原生智能的魅力。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普遍会感受到三个来自手机 AI 的问题:
1. 手机 AI 不可感。由于手机 AI 普遍聚焦基础设施,导致第一方 AI 能力普遍呈现出不够有趣、不好玩、不新奇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 AI 的反馈趋于平淡。
2. 手机 AI 不可用。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将 AI 能力真正融入生活和工作,需要一系列产品打磨作为前提,同时需要整个手机系统的全方位配合。没有这些作为支柱,手机 AI 只能停留在概念上,而不是真正用起来。
3. 手机 AI 不可信。伴随着 AI 大模型的兴起,消费者迎来一系列新功能,但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AI 带来了更大的权限问题和隐私泄露风险,是消费者不能忍受的。
面对这些手机 AI 在 " 爬山 " 过程中暴露的短板,华为 Mate 70 系列已经做好了更加成熟的准备。它从早已登上的 AI 山脊线出发,希望让手机 AI 可感、可用、可信。
相较悬浮于应用的 AI 创新,以及感知力不强的 AI 基础能力,华为 Mate 70 系列直指 AI 问题的圆心:一次性拿出数量足够多、创新幅度足够大的 AI 功能。
能够实现这种 AI 创新的基础,源自华为软硬端云协同的 AI 能力建设。其中,软是指原生鸿蒙系统;硬是手机的影像、音频等系统;端是指端侧 AI 算力与端侧大模型;云则是云侧 AI 算力与盘古大模型。
在这样的技术底座基础上,华为 Mate 70 系列带来了九大 AI 功能,分别为:AI 运动轨迹、AI 主角时刻、AI 时空穿越、AI 智控键、AI 隔空传送、AI 通话摘要、AI 消息随身、AI 降噪通话以及 AI 静谧通话。
这些功能能够让用户从方方面面感知、体验到 AI 带来的价值,不在空有其名的所谓 AI 能力中浪费时间,而是直接体验到真实可感,富有变革力的 AI 功能。
为了让 AI 更有趣,华为 Mate 70 系列带来了 AI 运动轨迹、AI 主角时刻、AI 时空穿越等全新玩法。以 AI 运动轨迹为例,它可以将运动过程呈现在同一张照片中,从而让特效大片变成日常生活。
为了让 AI 更高效,Mate 70 系列带来了 AI 智控键、AI 隔空传送、AI 通话摘要。其中,最近广受热议的 AI 隔空传送功能,可以让用户在摄像头前做出抓的动作,保持手势在另一个设备前放开,就能将图片传送出去。在办公场景与家庭分享当中,AI 隔空传送都能极大提升效率。
华为 Mate 70 系列还打造了 AI 消息随身、AI 降噪通话、AI 静谧通话。当有其他人经过注视手机时,AI 消息随身可以即时隐藏消息,并将消息流转到其他设备上,确保隐私不外露。
可以发现,九大 AI 功能每一个都富有跨越性,并根据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进行了系统级的打磨。
一个 AI 创新的答案或许来自技术与产品的灵光一现,九个创新齐聚,答案则只能在系统中。
站在高处,风景不同。对于登山者如此,对于手机 AI 的探索也是一样。
华为 Mate 70 系列能够带来数量众多且具有突破力的 AI 创新,背后原因是它站在了原生鸿蒙的高山上。如今,原生鸿蒙已经完全脱离了 AOSP,在技术上实现完全独立。原生鸿蒙面向智能需求而生,生长在智能原生的时代背景中,由此可以支持 Mate 70 系列进行更加激进的 AI 探索,最终实现首发软硬端云协同的全栈 AI。
原生鸿蒙作業系統,或者称为 HarmonyOS NEXT,是 HarmonyOS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更新。它实现了从底层对智能终端作業系統进行重构,同时也达成了真正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如今,HarmonyOS NEXT 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移动终端作業系統,将鸿蒙打通多设备、多场景,实现服务和信息自由流转的目标变为现实。
而在 AI 方面,华为将 AI 能力深入到了 HarmonyOS NEXT 当中,实现作業系統控件全面 AI 化和 AI 控件化,并向第三方应用开放。基于此,打造了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从而让 AI 能力真正深入到作業系統核心,达成系统级的 AI 能力。实现了 AI 不再悬浮于应用之外,而是能够在系统当中达成应用之间的自然的智能协同。
在此基础上,盘古大模型的加入有效提升了原生鸿蒙的模型水平。在盘古的加持下,鸿蒙智能助手小艺,能够实现显著的感知和推理能力提升,从而实现在 23 类主要场景的互動功能任务成功率超过 90%。
这些基础 AI 底座的塑造,在此之前已经带给用户诸多系统级的 AI 体验。比如基于华为手机的指关节截图功能,HarmonyOS NEXT 支持直接圈选唤醒小艺,比如圈选衣服查看商品、圈选转账信息直接打开银行 App,还有 AI 修图、AI 声音修复等,都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AI 与原生鸿蒙的深度融合,在盘古大模型的加持下,已经聚集了行业内水平最高,融合度最为完整的 AI 軟體底座。而华为 Mate 70 系列与原生鸿蒙的会师,则让软硬端云的 AI 优势共聚一堂。最终形成了 Mate 70 展现出的多模态、多设备、多能力 AI 能力。
Mate 系列与原生鸿蒙的会师,就这样成为一份 AI 答案。
AI 所代表的智能能力,始终是 Mate 系列的底色。在行业没有全面聚焦 AI 的时候,Mate 或许是独自探索智能世界的旅者。而当 AI 热潮来临,所有聚光灯射向 AI 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家都在爬坡,山脊上只有 Mate。
因为那些 AI 来时路,都已经变成了 Mate 脚下的高度。
2017 年,华为 Mate 10 系列全球首发内置 NPU,打造了 AI 慧眼识物、双指识屏等功能,开启了移动 AI 的时代。接下来,Mate 每一步都在 AI 山脉中攀登。2018 年的手持超级夜景、AI 语音助手小艺;2019 年 AI 隔空操控、AI 信息保护;2020 年智感支付、隔空截屏,再到 2022 年的智感扫码和 2023 年的静谧通话、AI 云增强。
这些智能化体验,领启开拓了全球手机的 AI 探索,让端侧 AI、AI 互動、AI 信息安全成为此后手机行业的核心智能化赛道。
在这个时间点上,Mate 已经在 AI 山脊踏上新的远行。原生鸿蒙的原生智能,新的硬體底座,Mate 系列贯穿的 AI 产品力探索,这些因素终于齐聚。軟體、硬體、产品三者合一,构筑了难以复刻的 AI 优势,给手机 AI 的未来以新的开拓。
只有全栈自研,全面深耕 AI 技术的华为才能做到可感、可用、可信的真 AI。搭载原生鸿蒙的华为 Mate 70 系列,就这样独自行走在了 AI 的山脊上。
爬升的路只通向山顶的竞赛,只有踏上山脊线才能去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