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求别拍,就不能换个IP祸祸吗?,欢迎阅读。
《红楼梦》又双叒被改编了。
10 年改编,8 年拍摄,民间海选,练习时长 1 年半。
美术置景全棚拍,规模浩大,可最后的效果被网友辣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明明就是个续弦,非要摆着正宫的架子,这不被反噬了么——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看这名字第一眼,小妹以为导演另辟蹊径讲宝钗和宝玉。
毕竟宝玉和黛玉是木石前盟,金玉二人基本的价值观都不一样,如何良缘?
片名就值得划下一个问号。
在电影的宣传中,演职人员说过片子并不是按照书本剧情的顺序展开的。
要讲的也不是宝黛爱情的悲剧,而是为了改善家族财务状况掐灭年轻人爱情的邪恶权力。
于是电影的骨架没有原著的伏线千里,直接明谋化。
把曾经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种解读:
林黛玉继承自林如海的巨额遗产被贾府侵吞填补亏空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电影开场黛玉奔丧,围绕着荣宁二府外表光鲜但入不敷出吃林黛玉绝户的这个中心点展开。
事实上金玉良缘也是在出于这个目的,因此很多剧情合并为一个场面发生。
先是国库亏空,上边要拿大户开刀。
贪腐的贾家被人告发了,要求还清官家的大量银钱。
另一边元春省亲要盖别院需巨额资金。
这两件事对贾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那边薛蟠刚杀了人,全家逃到贾家,这边薛宝钗又落选了宫中的选秀,正需要寻求庇护和依靠。
贾家有势,薛家有钱,"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薛蟠明晃晃地说贾府求钱我们求官,一拍即合,元春忧心贾府的收入主动拉金玉良缘。
且不说剧本的基础是不是阴谋论,哪怕只拍皇权下大家族的岌岌可危,那也应该是全景式的悲剧,不止宝黛,而是全员皆输。
但导演明显是 " 既要又要 ",政商阴谋与爱情悲剧交织并进,辅以各种碎片化的 " 名场面 "。
一会儿葬花,一会儿读西厢,一会儿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会儿又稀稀碎碎讲到宝玉被骗婚。
最开始煞有介事铺垫的林家家产被吞的后续在哪里?
怎么在林妹妹焚稿断痴情后,整部电影就戛然而止了?
贾家之败只字不提,当真只是在拍金玉良姻而已?
那,又拍琏凤的床戏干嘛?又点出贾珍扒灰之情节干嘛?
是有心把厚重的红楼繁华梦拍成猎奇向的公府风流事吗?
至于电影台词是现代化大白话又夹几句原著台词,有的台词异常粗俗。
比如林妹妹看了《西厢记》,对着宝玉自称 " 我就是多愁多病身 ",后来又自称 " 倾国倾城貌 "。
贾琏和林黛玉竟然有肢体接触,还脱成半裸在丫头面前乱晃。
薛蟠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的面就要玷污香菱;贾环冲进厨房抢过螃蟹塞嘴里就逃,柳嫂子直接大骂:丫头养的!
晴雯对宝玉说:你这脏不拉几的手帕送她干什么?
你敢信这是电影的原话?!
一部电影就想把红楼全剧终的构思太不明智了,所以最后的呈现就是剧情都简单化、碎片化。
而角色也肯定会走向扁平脸谱化——
王熙凤薛宝钗知否化,工具人反派一枚;宝姐姐看不出博学多才,只看出谋算写在脸上;
老祖宗傻老甜,对林黛玉的感情很儿戏,前面还宝贝心肝儿后面完全像没这个人一样还说她面相薄;
薛姨妈和王夫人光明正大嚼林黛玉舌根,薛姨妈自荐女儿,弄个健康红润的刘姥姥出来看着就不像吃不起饭来厚着脸皮求助富亲戚。
至于主角更不行,贾宝玉挤眉弄眼娇纵成性,演得很做作;
林黛玉刻薄不分场合无差别吃醋给人脸子,重度恋爱腦一枚。
就像网友抨击长相如何先放一边,但没有千金小姐的仪态是事实,比起江浙沪独女更像城镇丫头。
这部电影目前的表现,就是口碑不佳,票房也疲软的样子。
扑街让人破防,而破防让人话多。
最近的热搜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
薛宝钗扮演者谈宝钗的遗憾,是这么解读的:
她没有得到爱自己的丈夫,没有可以回忆的爱情。
而林黛玉的扮演者更是因为在路演中称林黛玉" 特立独行、离经叛道 "的言论引发了争议。
胡玫导演也连发 N 条微博指出有人用水军刷差评,还问大家:" 朋友你哪来的深仇大恨?"
确实,哪来的深仇大恨非要翻拍红楼梦呢。
一部电影,充分体现了演员的傲慢、导演的傲慢、资本的傲慢。
虽然演员后续还发博回应:" 看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心情很复杂,但倒回去七年前还是会接这个角色。"
可重点不是回到七年前演员还会不会接 " 林黛玉 " 这个角色的问题,
是无论是现在还是七年前,只要接了就要对人物负责、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
观众不买账的是,哪怕过了七年演员对自己饰演的角色的理解依旧浅薄脸谱化。
黛玉是活泼娇俏、通透敏锐的,因为 " 心比比干多一窍 "。
慧极必伤,加上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所以万事万物怀揣心中,不敢松懈;因为太纯净且共情力强,所以感伤红花落尽、自然更替。
是因为太 " 有情 ",不是太 " 矫情 "。
宝钗也不是演员口中贴标签式的 " 循规蹈矩 ",她是大观园姑娘里 " 入世 " 代表之一。
人情练达自信昂扬,她的笔下是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是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导演就更离谱了,口中的黛玉是 " 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一天到晚哭天抹泪 ",是 " 笑了就不是这个人物了 "。
先不说选角贴不贴原著了,除了选角有太多被观众质疑了:
对人物刻画、剧本改编 ……
最后只会在微博上发黛玉相对正常剧照来证明演员不丑然后关评论。
怎么说,在导演看来目前电影被骂成这样的原因只是因为观众觉得演员丑?
清醒一点吧,也别把人小姑娘架在火上烤了。
曾以为《红楼梦》的下限是李少红 10 版,为什么突然口碑回春?原来全靠同行衬托。
拍来拍去,最后也只验证了一个真理:87 版《红楼梦》才是永远的神。
要不咱还是留点钱修复 87 版吧,别浪费钱翻拍了。